重庆市缙云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缙云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1-2022学年(上)10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一地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 总体比较寒冷 B. 总体比较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明显在图示甲时期()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 D. 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 各地降水增多 B. 粮食增产
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 沿海岛屿面积增大气流顺着一座高耸、孤立的山峰抬升凝结成云,稳定在山峰顶部不动,像大帽一样戴在山顶上的这种特殊的地形云被称为帽状云。下图为某摄影师于夏季拍摄到的帽状云戴在雪山顶上的奇特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能正确表达帽状云形成条件的是()A.
B.
C.
D. 与藏南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很少出现帽状云的原因可能有.() ①相对高差大②气温高 ,水汽不易凝结③缺少孤立高峰④丘陵众多 .气流复杂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A. a—水汽输送 B. b—蒸发 C. c—地下径流 D. d—下渗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A. 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B. 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C. 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D.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小题。
江道缩窄前,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及其形成原因,推测合理的是A. 以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 以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C. 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D. 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小海水入侵强度 B. 增加陆地面积
C. 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 稳定入海河道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①东移②西移③潮差增大④潮差减小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于2014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铁的修建在压缩城市间时空距离,提升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交通可达性,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下表是兰新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最短到达时间(单位:分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始发站 乌鲁木齐 吐鲁番 哈密 嘉峪关 酒泉 张掖 西宁 海东 兰州 高铁开通后 乌鲁木齐 0 54 171 370 393 458 586 621 662 高铁开通前 兰州 1112 1027 802 439 387 335 162 124 0 兰新高铁开通前后旅行时间缩短比重最大的是( )A. 兰州—海东段 B. 海东—西宁段
C. 嘉峪关—哈密段 D. 兰州—乌鲁木齐段在兰新高铁沿线难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是( )A. 冰山雪域 B. 大漠孤烟 C. 雨中茶园 D. 草原羊群兰新高铁开通对于沿线旅游收入增长带动最大的可能是( )A. 兰州 B. 西宁 C. 海东 D. 吐鲁番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 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 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 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太阳能资源在近40年来,不论是在总辐射量、年日照时数还是在年有效日照天数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减少,只是在减少幅度上存在着差异。不少学者对变化原因也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在太阳能资源变化上,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主导因素并非一致。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图。(1)描述图中曲线L东部和西南部走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图中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大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太阳辐射量减少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 m天然落差,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材料二 下图为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1)东雅砻江河谷属于什么地质构造?简述该河谷的成因。(2)锦屏山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一直是工程勘测设计中极为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试分析锦屏山岩溶地貌广泛存在的原因。(3)从地质构造角度简析④⑦两个地点需要采取特别加固措施的原因。四川省凉山州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表起伏大,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岭谷相间,山高林密,相对高差可达5653米。今年3月份以来,四川省凉山州多次多地点发生森林大火,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简析春季凉山州易发生森林大火的自然原因。(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林区野火对耐火植物生长起到的积极作用。读马来群岛部分国家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分析印度尼西亚被誉为“地质灾害博物馆”的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太阳能源匮乏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C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答案】【小题1】C【小题2】D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帽状云的形成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帽状云的成因。
【解答】
在山峰顶部处,上升气流逐渐冷却,再遇到下沉气流,云体才不会继续向上发展,再有稳定无风的环境,才可以让帽状云“稳定在山峰顶部不动”,故C正确,A、B、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与藏南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很少出现帽状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解答】
我国东南地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区,相对高差不大,①错误;东南地区气温高,但水汽充足,阴雨天较多,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帽状云的形成需要“高耸、孤立的山峰”和稳定的气流,与藏南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缺少孤立高峰,丘陵众多,气流复杂,③、④正确。综上所述, D正确,ABC错误。 6.【答案】【小题1】A【小题2】C
【解析】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
【解答】
图中水循环的环节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解答】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的变化,通过陆地径流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中地表径流输送环节,而对蒸发、水汽输送影响很小;通过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A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江道缩窄前,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及其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径流与潮汐对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的影响。
【解答】
由材料可知“枯水期仓前以西河床高度升高,以东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再加上材料信息中“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可以推测出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推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故出现研究人员测量的结果。而夏季河水水位上涨,径流量大,此时海水受河水的前行冲击,进入河道的上溯段应向东推进,所以缩窄前河床高度的变化应以河流作用为主,仓前东侧河道受河水携带泥沙沉积的影响再加上东退的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沉积应有所增加,所以东侧河床堆积增高;而仓前以西河段夏季由于河流径流量大,受海水顶托作用弱,其侵蚀应该有所增加,故此其西侧河床则因侵蚀而降低,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认真阅读材料,获取材料里的关键信息并进行解读,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
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河道没有缩窄前,河流的“主河道摆动频繁”,所以缩窄河道是为了减少主河道的摆动、稳定入海江道,D正确;由于江道缩窄,海水受狭窄河道的影响,波涛激荡,势力更强,所以其入侵程度会有所增强,A错误;虽然缩窄后河道受限,陆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并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误;虽然该河流受地形等条件限制,航行较少,但很明显河流并不是南北航向,而应该是东西航向,对南北岸间的航运联系而言,虽然可以缩短距离,但这并不是缩窄主要目的,C错误。
故选D。
3. 【分析】
本题考查江道缩窄后对钱塘江最佳观潮点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最佳观潮点分布的主要因素。
【解答】
最佳观潮点,应该在潮差大的地方,一般海水入江后受地形变窄的限制,易形成更大的海潮,也就是说潮差增大,再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河道缩窄后,由宽到窄的喇叭口明显东移,所以当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东移且潮差增大,故A①③正确,BCD错误。 11.【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D
【解析】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兰新高铁开通前后旅行时间缩短比重最大的路段,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读表分析能力。准确把握表格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据表格信息可知,通过计算可知兰州至海东段旅行时间缩小为高铁开通前的30%;海东—西宁段旅行时间只比高铁开通前少了3分钟;嘉峪关—哈密段旅行时间约缩小为高铁开通前的54%;兰州—乌鲁木齐段旅行时间约缩小为高铁开通前的59%,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兰新高铁沿线难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兰新高铁沿线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兰新高铁沿线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故BD不符合题意,沿线山地海拔高,可以有雪山冰川景观,故A不符合题意;茶树属于亚热带树种,兰新高铁沿线难以见到,故C正确。
故选C。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兰新高铁开通对于沿线旅游收入增长带动最大的城市,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高铁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对于距离东部客源市场较远的地区带动作用较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小题1】D【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综上所述,D对,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
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对;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A错;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错;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D错。
故选B。
16.【答案】(1)东部受纬度的影响,呈东西走向;西南部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呈南北走向。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类活动相对更加剧烈,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大气污染更加严重,轻雾、霾的出现和增加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降水增加,云雨天气增多,导致太阳辐射量呈减少的趋势。
【解析】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载体,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图中曲线L东部和西南部走向明显不同,东部大致呈东西走向,说明东部的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同一纬度地区差异不大,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西南部大致呈南北走向,其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同一纬度地区差异较大,主要是该区域靠近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2)读图,甲纬度较乙更低,其太阳高度角更大,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其次,甲位于青藏高原(阿里高原,俗称“高原中的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注意材料信息“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类活动强,排放的废弃物更多,大气污染更为严重,雾霾天气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太阳辐射量减少主要受自然原因的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海拔、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纬度、海拔等变化不大,推测可能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降水增多,云雨天气的云层更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17.【答案】(1)背斜。
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河谷。
(2)区内可溶岩分布广泛;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断层构造广泛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3)有断层存在,岩层运动活跃,易渗水、崩塌。
【解析】略
18.【答案】(1)该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地处河谷,多干热谷,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天气高温干燥;山高谷深多山谷风;森林茂密,多枯枝落叶,腐殖层厚易自燃。春季,天气变化大,多雷击引燃树木。
(2)枯枝落叶燃烧后,释放大量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耐火植物生存竞争压力,有利于其对养分的吸收;烧死土壤或者枯枝落叶中的害虫,降低森林病虫害风险;提高土壤表层土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烧松表土,增加土壤透气透水性。
【解析】略
19.【答案】解:(1)根据题干可知,图示为马来群岛,属于东南亚,其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联系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西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处在联系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的咽喉之地,被誉为海上生命线,属于图示区域的位置极其重要。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地震导致岩层断裂发育,多松散碎屑物;该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降水强度大,由于岛屿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印度尼西亚被誉为“地质灾害博物馆”。
(3)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旺盛,多阴雨天气;由于阴雨天气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
故答案为:
(1)地处联系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西部的马六甲海峡处在联系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的咽喉之地,被誉为海上生命线。
(2)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断层发育,多松散碎屑物;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降水强度大,且岛屿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旺盛,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
【解析】(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交通位置和地理环境。
(2)印度尼西亚被誉为“地质灾害博物馆”与板块运动有关。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本题组以马来群岛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地理的特点,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一6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42,46,8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二1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