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课一练
展开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1课时: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单选题
1.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旨在通过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内生动力,推进科学技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该条例的施行( )
①有利于增强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
②确立了科技工作者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③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④体现了科技是关系企业经营成败的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电视剧《隐秘而伟大》自开播以来,因其精良的制作及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大批剧粉。剧迷们纷纷购买视频网站VIP会员提前观看大结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付费购买的VIP会员是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③购买会员特权能确保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的落实
④购买会员特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者消耗了脑力和体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第三次分配就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我国的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的经济制度,并首次明确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助于( )
①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
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③发展慈善社会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
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数字经济时代,将数据物化在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上能推动数据从潜在的生产力转为现实的生产力。下列现象中属于数据要素作用于生产领域的是( )
①基于数据分析计算而形成的人工智能极大提高劳动效率
②对汽车驾驶者使用数据的研究帮助开发无人驾驶的技术
③根据用户消费偏好的分析数据,引导超市调整供货结构
④大数据从业者通过为市场主体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收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引来了一些人的疑惑:经济超预期增长,为何自己没感受到?通常情况下,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整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微观个体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个人收入波动恰恰是影响人们感受的最直接因素之一。人们直接将这两个不同维度的指标放在一起比较,自然会在感受上产生“温差”。消弭感受“温差”的有效途径有( )
①激发人们的消费潜力,扩大社会消费需求
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③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④在做好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加大再分配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0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力度,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以下举措有利于推进“六保”工作开展的是( )
①开设“复工复产信息平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②实行企业吸纳就业奖补政策,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精准落实减税降费,让企业更好享受到政策红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后,村民王某将自家责任田转包给了某民营农业服务公司,除每年获得8000元转包费外,作为该公司股东每年还能获得10%的分红,在该公司上班每月还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某从公司获得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所得
②王某在公司上班每月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王某获得转包费的收入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王某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0年10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发布通知,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等阻碍改革落地的新“桎梏”,深入开展减表行动、检查瘦身行动、精简牌子行动、精简帽子行动等;开展成果转化尽责担当行动、科研人员保障激励行动、 新型研发机构服务行动、政策宣传行动等。上述举措旨在( )
①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其创新活力
②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更好发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④保障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网络作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分成合同的订阅收入和读者打赏的收人等。“打赏”是读者在网文平台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网文平台在汇总“打赏”,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 )
①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
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
③增加了网文平台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
④体现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出台了许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群众,而且提高了市场机制的益贫性,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分析表中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
表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享受的各类帮扶政策
帮扶政策 | 产业帮扶 | 就业帮扶 | 健康帮扶 | 教育帮扶 | 最低生活保障 | 残疾人帮扶 | 生态帮扶 |
帮扶数量 | 1465.8万户 | 1390.6万户 | 1476.6万户 | 807.1万户 | 1109.0万人 | 338.3万户 | 1111.3万户 |
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②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④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分配要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同时明确要求以业绩为导向、加强全员绩效考核,职工工资收入与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挂钩,收入能增能减。文件所提要求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社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②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
③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④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分工的不同 B.现在的生产力水平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15.从2020年10月1日起,M省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调整后,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为1390元,较先行标准增长380元,与全国平均标准(1392元)基本持平。提高失业保险金( )
①是帮助居民规避生活风险的有效措施 ②能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③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兜牢民生底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D.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2020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这表明我国复工复产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明确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在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并把保居民就业置于“六保”任务之首。
当前保居民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做强实体经济,必须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做强实体经济,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3月28日和4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为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制造业、文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值概率;一并上调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耒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将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延长至2019年4月30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做强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实体经济的。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为典型的判断型选择题,解答的方法主要有条件排除法、概念判断法、事实判断法等。解答本题主要采用事实判断法,阅读题肢可知,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因为还要看企业的性质,如果不是公有制企业就不能是按劳分配,据此判断可以排除①。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据此判断排除②。③④选项表述正确,选D。
【点睛】
判断型选择题,亦称正误型选择题,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该题型一般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或者错误的题肢,设问一般表述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不成立的)”,设问的指向词有“是”“属于”“是正确的”“正确的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的”等,题肢阐述的可能是不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方面。本题为典型的判断型选择题,解答的方法主要有条件排除法、概念判断法、事实判断法等。
2.A
【详解】
程秀把集体土地的承包权流转,以入股的方式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入股分红,这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①正确;
股东入股获得的收益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正确;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而程秀所在企业为民营,③与题意不符;
材料中股民的收入受公司经营状况影响,没有涉及股票价格的波动,④说法错误。
该题选A。
3.A
【详解】
①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旨在通过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内生动力,推进科学技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该条例的施行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得以涌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非该条例确立科技工作者的地位,②错误。
④:材料不涉及科技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④排除。
故本题选A。
4.B
【详解】
①:成为VIP会员可以提前观看大结局,体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①正确。
②:付费购买的VIP会员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②错误。
③:购买会员特权属于消费,并不能“确保”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的落实,③错误。
④:电视剧的制作是需要生产者消耗脑力和体力的,具有价值,而价值决定价格,所以购买会员特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者消耗了脑力和体力,④正确。
故本题选B.
5.C
【详解】
②④: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这体现了通过第三次分配可以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再分配做出有益补充,②④应选。
①:市场机制是以利益为杠杆的,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就是在自愿基础上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因而不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公平,不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①不选。
③: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通过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主要是帮助低收入者,而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③不选。
故本题选C。
6.A
【详解】
③④:引导超市调整供货结构,属于交换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大数据从业者通过为市场主体提供数据服务,也不一定属于作用于生产领域,故③④不选。
①②:将数据物化在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上能推动数据从潜在的生产力转为现实的生产力,基于数据分析计算而形成的人工智能极大提高劳动效率,帮助开发无人驾驶的技术,都属于作用于生产领域,故①②正确。
故本题选A。
7.D
【详解】
③④:根据题意,消弭感受“温差”需要增加居民的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做好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加大再分配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都有利于消弭感受“温差”,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扩大社会消费需求,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但若不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反而会扩大感受“温差”,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D。
8.C
【详解】
①:开展“复工复产信息平台”,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信息,促进企业发展,但与企业提质增效没有必然联系。①说法错误。
②:实行企业吸纳就业奖补政策,有利于促进居民就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有利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推进“六保”工作的开展。②符合题意。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再分配,“ 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因此“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达到“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效果。③说法错误。
④:精准落实减税降费,让企业更好享受到政策红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六保"工作的开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B
【详解】
①③:从材料可以看出,王某获得转包费的收入、从公司获得分红收入等,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①③符合题意。
②:按劳分配收入是指在公有制范围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王某在公司上班每月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②错误。
④:王某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是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而不是按劳分配所得,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A
【详解】
①③: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发布通知,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等阻碍改革落地的新“栓桔”,深入开展减表行动、检查瘦身行动、精简牌子行动、精简帽子行动等;开展成果转化尽责担当行动、科研人员保障激励行动、新型研发机构服务行动、政策宣传行动等。上述举措旨在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其创新活力,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更好发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不是上述举措的目的,排除②。
④:劳动者是企业发展的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11.B
【详解】
①④:读者如果认可这篇文章,通过“打赏”链接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网文平台在汇总“打赏”,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体现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故①④入选。
②:这样的“打赏”是读者出于自愿的行为,体现了读者对作者的认可,会提高读者的消费体验,并不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故②不选。
③:网文平台在汇总“打赏”,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因此不涉及提高其经营效益,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2.A
【详解】
①:通过初次分配进行就业帮扶,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①正确。
②:国家通过出台各类帮扶政策等再分配方式,引导市场资源合理流动,实现共建共享,有利于实现市场机制的益贫性,②正确。
③: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材料没体现第三次分配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④:题干设问指向为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的影响,该选项是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不符合题意,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3.C
【详解】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的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体现了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4.B
【详解】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故B正确;社会分工不同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故C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①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②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15.D
【详解】
②④:提高失业保险金能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兜牢民生底线,故②④入选。
①:商业保险是帮助居民规避生活风险的有效措施,失业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故①不选。
③:提高失业保险金属于再分配,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D。
16.B
【详解】
AB: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
C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C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7.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居民就业,居民能取得劳动收入;居民有了收入,能增强消费信心、稳定消费支出,推动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能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生活消费品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能促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进而稳定和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
本题考查就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设问新颖“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传导”的起点,即材料指向的第一步结果。其次,学生要注意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此类题中的推理过程的论证是关键,切记跳跃性思维。
【详解】
本题需要说明保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保就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就业为民生之本,保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有了收入,就能刺激消费,增强消费信心,增加消费支出。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刺激消费有利于带动企业复工复产,进而带来生产的逐步复苏,保证产品供给稳定,畅通产品供应链。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有利于提振消费者消费信心,进而稳定和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点睛】
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①就业,可以使劳动者获得收入和生活来源,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政权的巩固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8.(1)①促进我国产品迈向中高端,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②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①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负担。②发挥财政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引导资源合理流向实体经济。
③通过健全完善再分配调解机制,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④创新金融业务,解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分析】
本题以发展实体经济为话题设置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详解】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做强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解答本题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抓住材料中质量提升的侧重点,注意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材料中提升质量标准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品质量有助于打造知名品牌,创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促进我国产品近向中高端,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本设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注意把握设问中的的具体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与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相衔接作答。通过上调增值税小規模纳税人标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耗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使资金流向装备制造业,促进实体经济提高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材料中通过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这一举措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其创新;通过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等举措发挥再分配的调节的作用,降低实体经济的负担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点睛】
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图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精练: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精练,共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