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达标测试,共6页。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二框
(一)学考达标练
1.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文化的差异性受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的影响(而非决定),A错误;各地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B正确;材料强调各地不同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可以相互借鉴和交融,但不能说“日趋同一”,D错误。故选B。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B.文化交流要保持文化底色
C.要构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解析】“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保持文化底色,B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构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错误。故选A。
3.著名川菜“夫妻肺片”在美国有一个源自好莱坞同名电影的英文名“史密斯夫妇”(Mr and Mrs Smith),在美颇受认可。休斯敦Pepper Twins(双椒川菜馆)的招牌凉菜“夫妻肺片”荣登“美国餐饮排行榜”,并被选为“年度开胃菜”。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融合能够减少中西文化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著名川菜“夫妻肺片”在休斯敦荣登“美国餐饮排行榜”,并被选为“年度开胃菜”,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①③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传播,并没有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②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④表述不当,排除。故选A。
4.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这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②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谐共处需要各种条件
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这是因为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①②正确。③④说法本身错误,排除。故选A。
5.裘继戎是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出生于梨园世家,肩负传承责任。面对京剧日渐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现状,他毅然开始跨界,融合吟唱、世界音乐、流行舞、现代舞中的艺术元素,创作了展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这告诉我们( )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②文化创新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通过跨界融合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取舍
④文化交流与交锋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材料没有体现。裘继戎的做法体现了②③。故选B。
6.2019年9月18日,上海民族乐团视听音乐会《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将东西方音乐交融碰撞,讲述上海“史诗”,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的艺术能量。这表明( )
①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艺术创作应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构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②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不是决定因素;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构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表明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艺术创作应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算盘萌于商周,始于秦汉,成于唐宋,《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算盘,到12世纪我国珠算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应用。中国珠算,从明代以来,极为盛行,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在美洲也渐流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当前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不见了算盘的踪影,有人说珠算该进博物馆了。某省小学尝试将珠算与数学中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珠算的功能。人们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
结合材料,根据你学习的本课知识,说一说你不赞成“珠算该进博物馆了”这一观点的理由。
【答案】 ①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要认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②文化也是世界的,珠算在我国发端,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文化。③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与创新,在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和人体智能,体现了珠算功能的创新。
(二)选考通关练
1.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连续性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涉及不同国家的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④入选;②在材料中未体现,③说法错误。故选B。
2.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 )
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②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全盘西化论的体现
③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文化复兴的探索中的全盘西化论。材料观点认为“东洋文化”是自然的、消极的、依赖的,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表现,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因而不会过多强调自我、也不会孤芳自赏,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3.据了解,《忐忑》这首歌曲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这首歌曲获得在欧洲举办的“聆听世界音乐”最佳作品演唱大奖。这意味着( )
①中国传统乐器文化已被全世界关注
②中国的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影响世界
③文化传承离不开发展与创新
④文化的交流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这首歌曲以多种乐器伴奏,融合了多种音色,体现了中华传统音乐博大精深,而歌曲在国外获奖,体现了传统音乐对世界的影响,歌曲作为创新的成果离不开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也通过创新更好地传承着传统音乐文化,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说法不科学。故选C。
4.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界博览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传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答案】C
【解析】世界博览会是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都是在世界博览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这体现了文化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5.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 )
①承认民族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加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待世界文化差异性的正确态度,①与材料主旨不符;②中“消除”表述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
①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是否承认构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两种观点斗争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发展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同时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①②正确。故选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大亮点,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中国天津周”、在荷兰举办“中国文化艺术节”,另外还有“中华文化非洲行”“海湾中国文化周”等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运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答案】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也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显著。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交融。中华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开展文化外交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③人类通过文化交流、交融,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营养,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随堂练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作业题,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当堂检测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