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拓展提升(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拓展提升(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拓展提升(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4页。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拓展提升(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和④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2.做“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小车自斜面顶端如图所示位置时开始计时,滑至底端如图所示位置时停止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2cm/sB.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4cm/sC.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6cm/sD.斜面的倾斜度越大越好,可以节省实验时间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A.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4.小华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20m/s D.40m/s5.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6.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若t=2秒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B.甲、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C.t=4秒时,甲、丙间的距离一定为10米D.t=4秒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6米7.如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C.甲、乙都以2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8.如图,是晓敏和同学们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画面,晓敏超常发挥,其他选手与晓敏的距离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晓敏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晓敏相对于身后的选手是运动的C.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晓敏运动快慢的D.晓敏始终在电视画面的中央,是因为晓敏和摄像机本身是静止的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乙运动时间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A.3∶1 B.5∶3 C.5∶9 D.9∶510.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乘坐的小车 B.路边的树木 C.路边的房屋 D.路边的行人11.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平直的道路上同时从O点出发,自西向东运动时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则三物体运动情况描述中可能正确的是( )A.OA段甲的平均速度最大,丙的平均速度最小B.A点甲的速度最大,丙的速度最小C.经过A点时乙相对于甲在向东运动,乙相对于丙在向西运动D.OA段三者的运动情况是甲先慢后快,乙是匀速运动,丙先快后慢12.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10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6s和1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11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1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14.一人驾驶一小船逆流航行,河水流速为5米/秒,船在静水中速度为8米/秒,小船相对于河水是______的,途中掉下一箱可漂浮物品,5分钟后发现,返回追上这只木箱大约还需要______分钟(保留整数)。15.“共享单车”是互联网、智能手机、GPS定位系统的资源整合,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居民出行,小王某次扫码后骑行9km,耗时30min,以骑车的小王为参照物,单车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此次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km/h。16.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___m,汽车速度是___________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17.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迎面吹来,可研究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这是利用运动和静止的______的物理知识.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______(运动/静止)的。18.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__无关。(2)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_____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______,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19.车迷王强和李鑫,各有一辆电动玩具车。他们都说自己的车跑的快,请你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中选择一种,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一下(合理即可,限30字以内)。20.“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请你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丢失剑的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的原因是什么?21.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 t1 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 t2 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所需时间 t 的表达式是什么。推导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提前设定。22..两辆火车并排停靠在站台上,小亮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1.D【详解】由题中图像可知①是随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说明①的速度是0,静止不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②图像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③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④图像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②和④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2.A【详解】ABC.由图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t=5s,行驶的路程是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此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故A正确,B、C错误;D.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因此,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倾斜度越大,实验时间越小,不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A。3.A【详解】A.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战机与加油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战机与加油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D.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战机、加油机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运动的,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小华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速度不变,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故选B。5.D【详解】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初速度,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在做曲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在做曲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沿直线做速度恒定的运动,即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6.D【详解】AB.由图知道,t=2秒时,三者通过的路程为s甲=4m,s乙=2m,s丙=1m,又因为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所以,应是甲和丙方向相同,和乙方向相反,故AB错误;CD.甲的速度v甲=st=4m/2s=2m/s由v=st知道,t=4秒时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2m/s×4s=8m由图像知道,t=4秒时,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4m丙通过的路程为s′丙=2m即甲、丙间的距离为6米,乙、丙间的距离为6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7.C【详解】A.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甲做匀速运动,乙的运动速度不变,故乙也做匀速运动,可见两车都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中可知,经过5s后,甲运动的距离为10m,而乙运动的距离为s=vt=2.0m/s5s=10.0m可知,甲、乙运动的距离相等,但甲、乙不一定是同时同地出发,故甲、乙两车经过5s不一定相遇,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中计算可知,甲车的运动速度为且乙车的运动速度也为2.0m/s,故可知甲、乙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D.由A中可知,两车速度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详解】A.晓敏相对于地面位置在发生变化,故晓敏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晓敏相对于身后的选手位置也在发生变化,故晓敏相对于身后的选手也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每位同学跑过的路程都相同,故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晓敏运动快慢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晓敏始终在电视画面的中央,是因为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和晓敏相同,使得摄像机和晓敏保持相对静止,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D【详解】已知路程之比为时间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故选D。10.A【详解】A.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只有相对于小车而言,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故小明选择自己所乘坐的小车作为参照物,故A正确;B C D.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这是研究的对象,而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树木静止,同理路边的房屋、行人都是如此,以谁作为参照物,谁就静止,不可能向后运动,故BCD错误。故选A。11.C【详解】ABD.从图像中可得:OA段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所用的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一样大,故A错误;OA段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甲先快后慢,乙是匀速运动,丙先慢后快,故D错误;由于OA段甲、乙、丙三个物体平均速度相同,甲先快后慢,在A点时速度最慢,丙先慢后快,在A点是速度最快,而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A点时三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关系为v丙>v乙>v甲故B错误;C.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从O点出发,自西向东运动,由v丙>v乙>v甲可得,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以丙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C正确。故选C。12.A【详解】D.当到达关卡1,需要的时间为故刚好在通行的6s以内,故可以安全通过,故D不符合题意;C.当到达关卡2,需要的时间为在第二个周期的放行的6s以内,故可以安全通过,故C不符合题意;B.当到达关卡3,需要的时间为在第二个周期一共需要14s,此时到达关卡3时,刚好到了第三个放行周期,故可以安全通过,故B不符合题意;A.关卡4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6s和1s,一个周期为7s,故此时刚好在关闭的1s时间内,故刚好挡住了,故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4,A正确。故选A。13.A【详解】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保持不变,第一个图是v-t图像,其速度保持不变,第二个图是v-t图像,其速度一直增大;第三、四个图都是s-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三、四图中,图线是弯曲的,故三、四图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14.运动 5 【详解】[1]小船逆流航行,因此小船相对于河水是运动的。[2]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掉落的木箱与水保持相对静止,而船相对于河水的速度为8m/s。要想追上木箱,则应满足小船两次相对于河水的路程相等,因为小船相对于水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来回用的时间应该相等,即追上木箱还需要5分钟。15.静止 18 【详解】[1]以骑车的小王为参照物,单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单车是静止的。[2]小王骑行的平均速度为16.34 42.5 【详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t1=×0.5s=0.25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25s=85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t1=×0.3s=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15s=51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2]这34m共用时间t′=Δt-t1+t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17.相对性 静止 【详解】[1][2]风高速吹来时,车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相对静止的;车相对于流动空气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因此汽车是静止的。18.做运动快慢不变 与路程和时间 平均速度 【详解】略19.根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谁的车移动的距离大,则运动快。【详解】根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谁的车移动的距离大,则运动快;也可以移动相同的距离,看谁的车用的时间短,则他的车运动快。20.丢失剑的人没有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相对于船则是运动的,而此人错误地认为“剑”以船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解析】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所致.他由于选择参照物错误,如果当时把船停下来就对了,并且船是相对地面运动的,如果选择岸边的树或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会找到剑.故答案为丢失剑的人没有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相对于船则是运动的,而此人错误地认为“剑”以船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点睛】解决这类题目一定注意,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也会不同.21.【详解】设扶梯长为s,则扶梯的速度为扶梯不动,人走上去的速度为则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时的速度为则用时为22.开始时,小亮以对面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对面列车反向运动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当列车“驶过”旁边的车尾时,是以站台为参照物,结果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仍在站台上,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析】解答:答:开始时,小亮以对面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向运动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当列车“驶过”旁边的车尾时,是以站台为参照物,结果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仍在站台上,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