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巩固练习(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巩固练习(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巩固练习(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巩固练习(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一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则该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3m/s B.4m/s C.4.5m/s D.6m/s2.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乘坐的小车 B.路边的树木 C.路边的房屋 D.路边的行人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4.中国飞人苏炳添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个人最好成绩9.83s并打破亚洲纪录,以半决赛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第一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黄种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0.2m/s B.13.3m/s C.9.0m/s D.12.2m/s5.小明为了健身举行了一次万米长跑,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5km/h,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0km/h,问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2.5 km/h B.12 km/h C.13 km/h D.13.5 km/h6.下列有关数据估测不合理的是( )A.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B.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m/sC.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D.中学生手掌宽约8cm7.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由此判断错的是( )A.图中的a点表示甲乙相遇B.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10mC.甲同学的速度是5m/sD.乙同学运动较快8.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1,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2:1 B.1:2 C.8:1 D.1:89.百米运动员起跑后,6s末的速度为9.3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5.5m/s,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2.2m/s B.11.8m/s C.10m/s D.10.2m/s10.一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1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速度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D.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13.两个铁路维修工人从桥头走到大桥的处时,忽听背后火车鸣笛,甲转身向后以4m/s 的速度跑至桥头,火车刚好上桥;乙听到鸣笛声以4m/s 的速度立即向前跑,跑至桥另一头时,火车正好追上他,则火车的速度为( )A.4米/秒 B.8米/秒 C.12米/秒 D.16米/秒 二、填空题14.一列长600m的队伍以2m/s的速度前进,一通信员以8m/s的速度从队尾到队首需要________秒,从队首又到队尾需要________秒。15.我们坐在明亮、安静的教室里学习,一般说教室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此时默认的参照物是_______。当我们以窗外飞翔的小鸟为参照物时,教室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6.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相对于地面是 ______的,但要从月球上看,这颗卫星是 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某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速度为 ______km/h。17.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甲图中的汽车在做__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在0~40s这段时间里,图乙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18.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成绩准确吗?___________,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的真实跑的时间变 ___________(多了、少了)。若计时员用这种方法测某同学的赛跑成绩是12.21秒,则这位同学赛跑的真正成绩是___________秒。19.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从其中的某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至北京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min,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结果取整数)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上海……18∶000蚌埠22∶0722∶15484济南03∶0403∶12966北京08∶00……1463 三、简答题20.试证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恒定不变的.21.“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开通运营,将粤港澳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如图甲所示。一辆小客车以图乙所示的速度从香港到珠海,时间由原来的约3h缩减为0.5h。图丙是该车途经的两个交通标志牌。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图乙显示汽车的速度为 ______ ;图丙的交通标志牌中“100”的含义是 ______ ;(2)从A、B两问题中任选一问计算:A.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所在地到澳门的最短时间 ______ ;B.从香港到珠海大约缩短了的路程 ______ 。22.江西湖底隧道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上 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3..两辆火车并排停靠在站台上,小亮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1.B【详解】假设半程的路程为s,则全程为2s。由可得小车在前半程所用的时间由可得小车在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则全程所用的时间则该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A【详解】A.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只有相对于小车而言,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故小明选择自己所乘坐的小车作为参照物,故A正确;B C D.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这是研究的对象,而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树木静止,同理路边的房屋、行人都是如此,以谁作为参照物,谁就静止,不可能向后运动,故BCD错误。故选A。3.B【详解】AC.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AC不符合题意;B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v-t图像是一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详解】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故选A。5.B【详解】设总路程为2s,根据可得前半路程、后半路程分别所用的时间,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B【详解】A.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5μm=0.075mm≈10-4m左右。故A合理,不符合题意;B.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不能达到54 m/s,故B不合理,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成年人的步幅比中学生大一些,在75cm左右,所以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2×75cm=150cm=1.5m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D.一支钢笔的长度在13cm左右,手掌宽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0cm左右。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表示甲乙两同学到达了同一地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开始运动时相距的距离为10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甲同学的运动速度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A【详解】乙的速度之比是故A正确。故选A。9.C【详解】百米比赛中,路程s=100m时间t=10s因此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有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A【详解】一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0m,运动员的速度为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D【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故选D。12.C【详解】A.从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在0~10s内都是倾斜的直线,故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路程比乙大,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B.两物体在15~20s内,甲的路程不变,即甲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从图像可知,在第15末相遇,从图像可知,在同一地点同时运动,后经过相同的时间到达相同的地点,故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故C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物体在15s末相遇,20s末乙位于甲前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B【详解】设桥的长度为L,甲跑至桥头刚好走了大桥的,由速度公式,当甲跑至桥头时所用时间为乙跑至桥的另一头走了桥长的,则乙在这段距离所用时间为火车刚上桥直到运动到桥的另一头,运动距离刚好为L,则所用时间为火车速度为故选B。14.100 60 【详解】[1]通信员从队尾到队首的速度为v=v通-v队=8m/s-2m/s=6m/s通信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2]通信员从队首到队尾的速度为v′=v通+v队=8m/s+2m/s=10m/s从队首又到队尾的时间15.静止 地面 运动 【详解】[1][2]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我们坐在明亮、安静的教室里学习,一般说教室是静止的,因为教室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此时默认的参照物是地面。[3]当我们以窗外飞翔的小鸟为参照物时,教室相对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教室是运动的。16.静止 运动 14.4 【详解】[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相对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它是静止的。[2]但从月球上看,即以月球为参照物,这颗卫星与月球之间存在位置变化,所以它又是运动的。[3]由图像可知,当s=20m时,t=5s,则该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7.匀速直线 30 30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0~4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1200m,所用的t甲=40s,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v甲=(2)[3]根据图乙可知,从0s到40s,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00m,所用的时间为t乙=40s,所以乙车的平均速度v乙=18.不准确 少了 12.50 【详解】[1][2]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运动员起跑的时间在计时员听到枪声之前,因此计时员记录的成绩不准确,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的真实跑的时间变少。[3]依题意得,这位同学赛跑的真正成绩是19.525 100 【详解】[1]列车从蚌埠至北京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t=24∶00-22∶15+8∶00=9h45min=585min[2]两地的距离为s=1463km-484km=979km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0km/h20.见解析【详解】反设: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由于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由反设推出的结论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相矛盾,所以反设是错误的,则原命题是正确的.21.80km/h 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 km/h 0.29h 200km 【详解】解:(1)[1] 图乙显示汽车的速度为80km/h;[2] 图丙的交通标志牌中“100”的含义是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00 km/h。(2)[3]由可得从交通标志牌所在地到澳门的最短时间[4]由可得从香港到珠海大约缩短了的路程22.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最大速度为40km/h.49.5s.【解析】【整体分析】了解图中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会利用公式 v=s/t,已知所行使的路程和允许的最大速度,可以求出所需的最少时间.(1)图中交通标志牌的数字是限速标志,最大速度为40 km/h;(2)由公式 v=s/t得,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的时间:t=s/v=0.6 km/40 km/h=0.015 h=54 s.答:(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最大速度为40 km/h;(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54 s.【点睛】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简单运用,以及标志牌的认识.23.开始时,小亮以对面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对面列车反向运动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当列车“驶过”旁边的车尾时,是以站台为参照物,结果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仍在站台上,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析】解答:答:开始时,小亮以对面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向运动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当列车“驶过”旁边的车尾时,是以站台为参照物,结果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仍在站台上,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