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认识电路练习(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认识电路练习(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认识电路练习(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759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认识电路练习(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当我们打开电视机开关时,指示灯就马上亮起来;断开开关时,指示灯又马上灭了。则指示灯与开关的连接方式(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串联 D.可能是并联2.下列关于电路连接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马路上的路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B.教室里一个开关可以控制多盏日光灯同时亮同时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C.同一串节日小彩灯,有一个不亮,其它的都不亮,所以它们是并联的D.冰箱冷藏室内的灯不亮了,压缩机还能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3.将纸巾摩擦过的轻质吸管放在绝缘支架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吸管的一端,发现吸管这端远离橡胶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摩擦过的吸管一定不带电 B.摩擦过的吸管一定带负电C.摩擦过的吸管失去电子 D.摩擦过的纸巾得到电子4.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带和 PVC 管,然后将塑料带放在 PVC 管上方,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料带、PVC 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B.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电C.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塑料带、PVC 管带了电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5.下列电路连接正确的是( )A. B.C. D.6.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大地时,金属箔片就闭合,这是因为( )A.金属箔中电子转移到大地B.金属箔中正电荷转移到大地C.大地上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D.大地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7.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在排除恐怖分子设置在飞机上的爆炸装置(如图所示),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可采取如下措施( )A.使a线短路 B.剪断a线 C.剪断b线 D.以上方式都可以8.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一灯的灯丝断了,不影响另一盏灯的工作的电路是( )A. B.C. D.9.如图所示,小灯泡L1与L2并联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10.甲、乙两个轻质小球,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排斥甲小球,而甲球和乙球相互吸引,则乙小球(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有一只灯泡被短接的是( )A. B.C. D.12.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发现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甲得到电子、乙失去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B.摩擦过程中甲失去电子、乙得到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C.摩擦过程中甲失去电子、乙失去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D.摩擦过程中甲得到电子、乙得到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二、填空题13.小明设计了一个轿车仪表盘上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的电路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若四个车门中任意一个车门未关好,指示灯_____(填“发光”或“不发光”)。若四个车门都关好了,指示灯_______(填“发光”或“不发光”)。14.花园住宅小区的单元梯口安装了防盗门,并装有电子对讲系统。假设有客人要找502号房间的主人,他站在楼梯口按下有502的按钮,则502房间里的门铃就响了,主人在房间内接电话问清来人情况后,按下二个开关就能开启楼梯防盗门。假如防盗门的开启由电动机完成,而且电路中只有一个电源。根据______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电铃和电动机是______连接的。15.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_____电,乙物体带______电。16.如图所示为国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当蓄电池给汽车供电时,蓄电池相当于________(选填“用电器”或“电源”);汽车发动机为汽油机,汽油机的________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使汽车行驶长时间行驶后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这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________现象。手拿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器中的LED灯发光,若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消除器流向汽车,则汽车带的是________电荷。 三、简答题17.在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已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或灯L上,电键S闭合后,至少有一个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表偏转情况及对应的故障。_____18.如图所示,取一束线状的塑料绳,手上戴着橡胶手套自上而下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的越大,请解释这个现象。19.手机电池为什么不能和硬币放在一起____?20.淘气的小宇用一个干燥的毛巾反复摩擦他家的小狗,结果小狗的毛都竖起来了,(如图所示)像个狮子头。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什么现象?(2)小狗的毛为什么竖起来了?(3)小宇发现刚摩擦过的毛巾有点发热。那么毛巾发热的过程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参考答案1.A【详解】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开关断开时,指示灯灭,说明指示灯与开关之间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故选A。2.D【详解】AB.家庭电路和照明电路由于工作时是互不影响的,为并联电路,故AB错误;C.节日里装饰的小彩灯一只损坏,其它的灯均不能工作,这说明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是串联连接,故C错误;D.冰箱冷藏室内的灯不亮了,压缩机还能工作,说明它们能够独立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故D正确。故选D。3.B【详解】AB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其去靠近吸管的一端时,吸管这段远离橡胶棒,则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吸管一定带负电,吸管带负电是由于得到了电子,故可知AC错误,B正确;D.由C中可知,摩擦过的吸管得到电子,则摩擦过的纸巾失去电子,故可知D错误。故选B。4.C【详解】A.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带悬浮在PVC管上方,是由于带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实验中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负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D.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与这种现象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电灯串联后与开关并联,当开关闭合时,会出现电源短路现象,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电灯并联后与开关串联,当开关闭合时,两灯泡正常工作,故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电灯与电流表串联,但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灯泡L2与电压表并联后与灯泡L1串联,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故D错误。故选B。6.D【详解】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缺少电子,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大地时,大地上的自由电子就会通过金属导体转移到金属箔片上,中和验电器上的正电荷,金属箔片就闭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起爆器被导线b短路,没有电流通过起爆器,所以起爆器不工作。用一根导线使a线短路,不能改变电路状态,当线b断开后起爆器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B.如果剪断线a,整个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爆炸装置不工作,故B符合题意;C.如果剪断线b,则指示灯与起爆器串联,起爆器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D.由以上分析知,AC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两灯并联,若一盏灯的灯丝断了,不影响另一盏灯的工作。故A符合题意;B.两灯泡串联,互相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两灯并联,但开关不能同时控制两盏灯。故C不符合题意;D.开关不能控制两盏灯泡,并且开关闭合灯L1短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①②④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连接到电路中,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图中两灯泡依次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两灯泡是串联的,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详解】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其排斥甲小球,故甲带正电,而甲球和乙球是相互吸引,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乙可以不带电,故D正确。故选D。11.B【详解】A.图中各元件依次连接,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是串联电路,没有短路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中间的导线与左边的灯泡、开关并联,左边灯泡被短路,故B符合题意;C.图中电流从正极出发经开关,分成两条支路,分别流向两个灯泡,然后共同回到负极,即两灯并联,没有短路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电流分两条支路,分别流入右边灯泡以及开关和左边的灯泡,然后共同回到负极,即两灯并联,没有短路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详解】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发现甲带正电、乙带负电,A B.甲带正电、乙带负电,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经摩擦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发现甲带正电,说明甲失去了电子,而乙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A错误;B正确。C D.甲带正电、乙带负电,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经摩擦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故CD错误。故选B。13.发光 不发光 【详解】[1]分析电路可知,四个开关串联后与指示灯并联,再与定值电阻串联;在该电路中,任意一个开关断开时(即任意一个车门未关好),都有电流通过指示灯,则指示灯都会发光,以提醒司机车门没有关好。[2]当所有开关都闭合时(即四个车门都关好),指示灯被短路,所以指示灯不发光。14.电铃响而电动机不工作 并联 【详解】[1][2]客人按门铃后,铃响,但门没开,主人按铃后,门开,铃不响,说明防盗门的按钮和铃串联,控制门铃,主人房间的按钮与电动机串联,控制电动机,铃与电动机都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15.负 负 【详解】[1][2]因为甲、乙、丙都是带电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则乙物体和丙物体带异种电荷,因为丙物体带正电,所以乙物体带负电;因为甲物体排斥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和乙物体带同种电荷,因为乙物体带负电,所以甲物体带负电。16.电源 做功 摩擦起电 负 【详解】[1]蓄电池给汽车供电时,提供电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因此蓄电池相当于电源。[2]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获得动力。[3]当汽车行驶时因为和空气相互摩擦使汽车上带上了电荷,这种现象是摩擦起电。[4]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因为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消除器流向汽车,说明汽车带的电荷是负电荷。17.若只有电流表不偏转,则电阻R断路;若只有电压表不偏转,则电阻R短路;若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偏转,则灯L断路【详解】若只有电流表不偏转,假设R短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R、灯泡L和电流表,最后回负极,这时电压表不偏转,电流表会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假设R断路,那么电压表会偏转,测的是电源电压,电流表不会偏转,这种情况符合题意;假设灯泡L短路,那么电流表会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假设灯泡L断路,那么电压表也不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若只有电压表不偏转,假设R短路,此时电阻R相当于一条导线,电流表会偏转,这种情况符合题意;假设R断路,那电压表会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假设灯泡L短路,那电压表会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假设灯泡L断路,那么电流表也不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若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偏转,假设R短路,电压表是没有偏转,可是电流表会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假设R断路,那么电压表会偏转,电流表不会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假设灯泡L短路,那么电压表电流表都会偏转,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假设灯泡L断路,那么电压表电流表都不会偏转,这种情况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若只有电流表不偏转,则电阻R断路;若只有电压表不偏转,则电阻R短路;若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偏转,则灯L断路。18.见解析【详解】答:向下捋时,发生摩擦起电现象,塑料绳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 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电荷量越多,电荷间的排斥力越大,下端散的越大。19.手机电池和硬币放在一起,因为硬币是导体,容易将手机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使电池发生短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一定,)电路中电阻很小,导致电流很大,易将手机电池烧坏。【解析】手机电池和硬币放在一起,因为硬币是导体,容易将手机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使电池发生短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一定,)电路中电阻很小,导致电流很大,易将手机电池烧坏。20.(1)摩擦起电现象;(2)小狗的毛带是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详解】(1)由题可知,小宇用一个干燥的毛巾反复摩擦他家的小狗,结果小狗的毛都竖起来了,这是摩擦起电现象。(2)摩擦后狗毛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狗的毛都竖起来了。(3)摩擦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章 认识电路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