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4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教案选修6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49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4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教案选修6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49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十二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4讲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教案选修6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49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六第二节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展开一、古雅的昆曲
1.形成过程
(1)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再经过顾坚的改进,形成一种深受昆山人欢迎的曲调。
(2)明初,被正式称为“昆山腔”,腔调悠扬流畅是其灵魂和标志。
(3)明朝魏良辅进行了革新,在曲调演唱上,注重“布调收音”;在曲调运用上,强调宫调、板眼和平仄;在乐器伴奏上,增添琵琶、三弦、筝等弦乐伴奏。
(4)隆庆末年,梁辰鱼创作《浣纱记》,昆腔登上戏曲舞台。
(5)万历末年,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的称号。
(6)明末,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7)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思维点拨
昆曲唱腔婉转,吐字讲究。昆曲风格典雅,其音乐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非常突出。清丽柔婉、俊雅悠扬的声腔十分动人。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腔的控制、节奏的徐疾以及咬字发音。音乐伴奏也颇为齐全,有管乐、弦乐、打击乐等。
2.兴盛
(1)时间:从明朝万历至清朝乾隆末年。
(2)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
3.衰落: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冲击着昆曲的地位。
二、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1.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集中国文艺之大成。
(3)昆曲“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4)昆曲的角色体制、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2.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1)新中国成立后的措施: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
(2)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
(3)解决方法:对昆曲拯救和保护,任重道远,需要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
思维点拨
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的实际行为,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昆曲的产生与发展,是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的结果;体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应用 史料介绍了昆曲的起源和发展,昆曲由江苏昆山流传到全国,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昆曲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昆曲戏词典雅深奥,讲究运用典故,所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1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应用1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践;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史料2 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应用2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案 长期衰微的处境。原因: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昆曲具备的独特而高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在文学修养上:融汇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多种文学形式,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情感和义理交融。尤其是题材较多取自传统文学名著,如《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具备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
(2)在唱腔曲调上: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在节奏、主旋律、发音吐字上搭配控制有序,声腔缠绵婉转、妩媚清丽,富有很强的美感。
(3)在表演技巧上:唱、念、做、打具备一体,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舞姿融入唱腔中,既突出了主题塑造,又给观众美的艺术享受。昆曲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1.在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有“近代百戏之祖”之誉的戏曲品种是( )
A.元杂剧B.昆曲
C.明传奇D.京剧
答案 B
解析 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2.据魏良辅《南词引正》一书载,世居昆山,“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被尊为昆曲鼻祖。材料反映的是为昆曲做出极大贡献的哪位人物( )
A.顾坚B.魏良辅
C.梁辰鱼D.汤显祖
答案 A
解析 顾坚被尊为“昆曲鼻祖”,A正确。B、C、D与材料不符。
3.魏良辅对昆腔的改造始终维护昆腔“流丽悠远、悦耳动听”的风格,强烈抨击高亢、激越、锣鼓喧天的艺术风格,这说明昆腔主要适应了( )
A.普通民众的娱乐诉求
B.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C.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D.宣传儒家伦理道德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 “流丽悠远、悦耳动听”是士大夫的艺术追求,“高亢、激越、锣鼓喧天”是普通民众欣赏的艺术特点,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昆腔戏剧内容的信息,无法得出C、D两项的结论。
4.(2019·温州高二检测)1598年,汤显祖的《牡丹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的经典形象。约三年后,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这一历史现象能够说明( )
A.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
B.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英两国商品经济发达
C.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
D.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人性解放的追求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汤显祖的《牡丹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的经典形象,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可见两人都追求人性解放,故选D项。这一时期中国不存在思想自由和人文思想,A、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英两国商品经济的发达,排除B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吴自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既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明]沈宠绥《度曲须知·弦索题评》
材料二 长安梨园称盛,管弦相应,远近不绝。子弟装饰备极靡丽,台榭辉煌。观者叠股倚肩,饮食若吸鲸填壑,而所好惟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清]徐孝常为张坚《梦中缘》传奇所作序
(1)材料一中以魏良辅为昆腔之祖的说法是否恰当?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清中叶以来昆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恰当。理由: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后形成“水磨腔”,可以生动、细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具有了规模完整的乐队伴奏,具备了登上戏曲舞台的声腔条件,所以称魏良辅为昆腔之祖是有充分根据的。
不恰当。理由:昆曲起源于元代末年使用南曲演唱的南戏,后来经过顾坚等人的改进,形成了昆山腔,具备了昆曲的灵魂和标志,而魏良辅只是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促进昆曲的发展,所以称魏良辅为昆腔之祖没有充分根据。
(2)趋势:走向衰落。原因:清朝统治严厉和“文字狱”的直接影响;昆曲艺术创作日益脱离现实社会,因循守旧;花部诸腔贴近百姓生活而兴起对昆曲的冲击。
解析 第(1)题第一问可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第(2)题由材料中“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一关键信息,分析概括出昆曲的发展趋势,原因可以从社会、主观和客观等方面分析回答。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湖州高二检测)明朝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
A.把昆腔推上了戏曲舞台
B.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C.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腔
D.使昆曲成为独立演出的短剧
答案 C
2.昆曲能在明传奇的演唱中一统天下,得益于( )
①戏曲家魏良辅的改革 ②昆曲博采众长、曲调优美 ③戏曲家梁辰鱼创作《浣纱记》的成功 ④剧作家汤显祖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汤显祖的成就是在戏曲创作方面,而非演唱领域,排除④,其他符合史实,故选A。
3.人们常常这样评价昆曲的历史:“乾嘉以前有戏有曲,嘉道之际有曲无戏,咸同以后无戏无曲。”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屡次大兴“文字狱”
B.鸦片战争后,外国文化的冲击
C.“西学东渐”潮流的影响
D.社会衰败,经济停止发展
答案 A
解析 清朝的“文字狱”严重影响了昆曲的创作,以致走上脱离现实、因循守旧的路子,活力渐失,因而日益衰落。故选A。
4.焦循在《花部农谭》中说:“盖吴音(昆曲)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这说明昆曲衰落的重要原因是( )
A.追求高雅,脱离群众
B.情节曲折,内容繁多
C.内容低俗,迎合大众
D.歌功颂德,缺乏创意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昆曲成为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掌中玩物,追求典雅深奥,脱离了群众,A项正确。
5.(2019·杭州高二检测)嘉庆三年(1798年),苏州官府设立《钦奉谕旨给示》碑,碑文中有“苏州、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等腔为新奇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的文字,实际上反映了昆曲受到挑战的原因是( )
A.水磨腔的出现B.折子戏的兴起
C.政府压制雅部D.来自花部的冲击
答案 D
解析 水磨腔和折子戏都是昆曲的表现形式,不会挑战昆曲本身,故A、B错误;雅部即为昆曲,没有受到政府的压制,故C错误;民间兴起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冲击了昆曲,故D正确。
6.(2018·嘉兴模拟)传承、宣扬名篇佳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下列作品中,属于昆曲发展中的名篇佳作的是( )
①白先勇改编的《牡丹亭》 ②朱素臣创作的《十五贯》 ③洪昇创作的《长生殿》 ④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白先勇改编的《牡丹亭》属于昆曲,故①正确;朱素臣创作的《十五贯》属于昆曲,故②正确;洪昇创作的《长生殿》属于昆曲,故③正确;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是京剧的名篇佳作,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说它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传递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材料二 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者们深知:“昆曲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的表演方式和音乐等各方面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精确、精美、精致,这种风格一直传承下来——这就决定了我们做青春版的时候,应该是把传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但是,要留住观众,还要赋予它现代的、青春的面貌。”……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著名品牌……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应该可以超越特定的地域或文化圈,换言之,它可以走出国门,受到非华语地区观众的喜爱。——邹红《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1)据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怎样的制作原则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功可以解决拯救和保护昆曲中的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昆曲兴盛和衰落的过程,谈谈你对当今保护和促进昆曲的发展的认识。
答案 (1)原因: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传承历史音乐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地位: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石。
(2)原则:尊重古典,利用现代。
解决的问题:资金短缺,昆曲改革。
(3)坚持特色面向观众(群众)。
考点内容
要求层级
古雅的昆曲
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b
“近代百戏之祖”
c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c
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
2020-2021学年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1 古雅的昆曲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1 古雅的昆曲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的建议,教学反思,课后作业,有关昆曲的书籍和网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13课 万里长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13课 万里长城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