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共3页。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10.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1.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铜仁市
    13.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错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阙一个“ ”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委和如虹的气势。(2分)
    (2)请对下阙中“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⑴卷
    (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下阕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遵义
    (五)卖炭翁(6分)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2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3分)
    2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五)卖炭翁(6分)
    22.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1分),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分)。(如果只答到“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1分)
    23.C
    毕节
    13、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2分)
    答: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2)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3分)
    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黔东南、黔南、黔西南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6分)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9.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10.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3分)
    (一)6分
    9.(3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10.(3分)“弄”字用拟人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 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1分)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专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 ,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基础知识专题(1):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基础知识专题(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pàn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