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第1页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第2页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瓷碗破碎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分析】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受热密度变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出液体体积B. 滴加液体C. 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D. 蒸发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解答】解: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分析】根据碳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A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说法正确;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原子间间隔增大,不是分子间间隔,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
    故选:C。
    8.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强,乙、丙的活动性较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丙>铜;而乙表面没有变化,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C。
    9.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由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2;
    A、X是二氧化硫,不含有碳元素,表示有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3264×100%=50%,该选项说法正确;
    C、X中不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32:32=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分析】根据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错误;
    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共涉及NO、H2O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由方程是可知,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正确;
    故选:D。
    11.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缺少营养素对身体的影响、食品安全进行分析。
    【解答】解:A.①棉纤维点燃后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纤维点燃后有烧焦羽毛味;②加入肥皂水后搅拌,软水中泡沫丰富;硬水中泡沫较少;③氯化铵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生成,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故A完全正确;
    B.②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盛放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故B不完全正确;
    C.①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保护着内部的铝不被氧化,不能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故C不完全正确;
    D.②甲醛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毒,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③亚硝酸钠的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D不完全正确。
    故选:A。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该溶液显酸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的酸性变弱,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则测得的pH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若该溶液显碱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的碱性变弱,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则测得的pH结果比实际值偏小。若该溶液显中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仍呈中性,测得的pH结果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水蒸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足量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4.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
    (2)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
    (3)碳酸氢根离子______。
    (4)标出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氦气的化学式为He,故填:He。
    (2)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臭氧分子,故填:O3。
    (3)碳酸氢根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HCO3-。
    (4)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填:。
    15.如图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3)写出B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分析】质子数相等的元素属于同种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填:4;
    (2)根据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而图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可以判断A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即A和C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C;
    (3)B和C形成的化合物是硫化钠,硫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化钠的化学式是Na2S;
    故填:Na2S。
    16.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______。
    (2)t2℃时,将a物质2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3)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解答】解:(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a物质2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答案为:65;
    (3)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b>a>c;
    17.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受污染水中的可溶性有毒物质
    B.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盐酸,常用于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请写出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分析】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灭火方法: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解答】解:(1)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加热煮沸。
    (2)A.通过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受污染水中的可溶性有毒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能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D。
    (3)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8.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其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说明:硫酸钙视为可溶物)
    (1)写出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
    (2)写出溶液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溶液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分析】根据B+C,产生气体,B能与AD反应生成沉淀,C+D能产生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B+C,产生气体,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BC为碳酸钠和稀硫酸中的一种,B能与AD反应生成沉淀,硫酸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C为稀硫酸;AD为氢氧化钙、氯化钡溶液溶液中的一种,C+D能产生沉淀,则D为氯化钡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
    (1)溶液A为氢氧化钙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2)溶液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溶液C和D反应,即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为:
    (1)Ca(OH)2;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BaCl2+H2SO4═BaSO4↓+2HCl。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NaCl;
    猜想2:Na2SO4、NaCl和______
    猜想3: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四、实验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分析】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提出猜想】
    猜想1:盐酸和碳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恰好完全反应:Na2SO4、NaCl;
    猜想2:碳酸钠过量时:Na2SO4、NaCl和Na2CO3
    猜想3:稀硫酸过量时: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故填:Na2CO3。
    【交流讨论】
    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故填: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进行实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方案二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故填:Fe+H2SO4=FeSO4+H2↑。
    20.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f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为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 ②把导管移出水面;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线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④熄灭酒精灯; 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以上步骤正确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1.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1)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骏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b→c→a→b→d
    B.a→c→b→a→d
    C.a→b→c→b→d
    D.b→a→c→a→d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要求“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分析操作装置的作用:a为吸收二氧化碳,b为检验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d为燃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对装置进行顺序连接
    【解答】解:(1)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首先通过装置a氢氧化钠溶液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再通过装置b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c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再通过b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最后通过燃着的酒精灯燃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所以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b→c→b→d。
    故答为:(1);(2)C。
    五、计算题(4分)
    22.小红同学将未知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34g,加入盛有0.5g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待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33.7g。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质量为34g+0.5g-33.7g=0.8g
    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A.水果榨汁
    B.瓷碗破碎
    C.葡萄酿酒
    D.酒精挥发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A.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C.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
    D.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甲 乙 丙
    B.乙 甲 丙
    C.乙 丙 甲
    D.甲 丙 乙
    A.X属于有机化合物
    B.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C.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D.X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2
    A.鉴别方法
    B.化学实验中“先”和“后”
    ①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②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③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①点燃可热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②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盛放浓硫酸,后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
    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用外焰固定加热
    C.日常生活经验
    D.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②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③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①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③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A.A
    B.B
    C.C
    D.D
    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
    选项
    物质(杂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H2 (H2O)
    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
    B
    Cu(NO3)2溶液(AgNO3)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C
    CO2 (HCl)
    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
    CuO (Cu)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实验
    A+B
    B+C
    B+D
    C+D
    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相关试卷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解析版+原卷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