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2675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2675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2675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回目与西方小说标目在文体功能上是相同的(虽然二者有更深刻的不同):回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叙述句,概括叙述一段情节;一般而论,回目的设置又均位于每回正文之首,在本回情节尚未展开的时候,读者已经读到对其概括的回目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这无疑也是“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之一,即预叙。回目都是以一个单句或一联偶句来简要概括本回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翻开嘉靖本《三国志演义》,读者们会依次看到“祭天地桃园结义”“刘玄德斩寇立功”等回目,在尚未进入小说正文的叙事世界之前,读者已粗略了解到相应回次的故事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因已有叙事进程提供的悬念,每回回目的预叙功能就更为突出,如第六则之末董卓欲行废立之事,袁绍反对,二人相峙,就在剑拔弩张的关头,此则结来,读者们自然急切地想知道结果,袁绍性命如何?董卓究竟能否得逞?翻过一页,不必看正文便已知道,董卓已经得逞了,因为第七则回目云“废汉君董卓弄权”;然这一则又以曹操出计诛董卓为结束,不知所出何计,但下则回目“曹孟德谋杀董卓”一出,读者也即明白……如此连环往复,直至全书结来。重要的是,不仅每回的回目置于本回之首从而对本回故事进行预叙,而且,全书的回目还会集中为目录置于书前,有的作品除此之外在每卷前还有本卷的目录,打开目录,即可提前知道它的情节发展——应该说,在这种标目体制中,全书故事被不同层级的回目重复预叙、反复皴染,因而,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不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体制的预叙功能是一把艺术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向潜在的读者提供了更多有关叙事世界的信息,从而使读者的选择可更明确,也使其对此叙事世界的进入更为顺利;另一方面却也养成了叙事艺术欣赏的保守。如果把对一部小说的阅读看作一次艺术世界的探险乃至于冒险的话,那么,中国古典小说所培养起来的读者们也许会缺乏一些勇气与耐心,其成因自极复杂,但是,回目的预叙体制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这种体制养成了对叙事艺术欣赏的保守:听众或读者需要在一个艺术事实发生之前便得到一定的提示信息,如果没有,面对无法把握的艺术世界,他们可能会难以接受。进一步看,还可以发现,此种倾向无论是因读者的口味引导了作者的创作,还是作者的追求培养了相应的读者,总之,它与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中国叙事文学的特点:因循过多,缺少艺术世界中的远征与新拓。西方大部分小说文本给予读者的仅仅是一个信息量极少的书名,简单的书名后隐藏的东西在阅读之前无法预知,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便是与这一叙事世界中的人物、情节、沉思猝然相遇的过程,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险式阅读其实关联着相应的创作机制,因此,作者的创作也尽量避免程式成规,从而在艺术表现上拥有了生机勃勃的新陈代谢。(摘编自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的叙事功能》)材料二:一般而言,长篇小说的标目应当概括本段落的故事情节,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表面上看似乎也不例外,但若细究则发现并不尽然,因为,后者标目与情节错位的现象颇为常见,且也被作者们认可。以《水浒传》为例即可知其普遍存在。第一回下句云“洪太尉误走妖魔”,正文回末恰讲到一道黑气冲天而去,完整的解释却在下回的开端;第二回下句云“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所谓的“大闹”,主要指的是史进与少华山一起反抗官军并火烧庄院事,然官军刚刚包围史家时,第二回便结束了,与官军之战却置于下回;第八回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更是如此,此回从头至尾未见鲁智深的名字,事实上后半段情节只是为“大闹野猪林”作了铺垫,真正的故事却在下一回。很多研究者已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张天翼所论“品字形”特征即指此。这与章回小说的说书基因有关,说书艺术必须保证有“扣子”,“品字形”错位也就成为常用的手法。不过,这种早期的技术性考虑在章回小说的艺术发展中逐漸被小说家们接受并成为一种艺术手法。回目在叙事流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与节律:古典小说中,节制是一种常态,但叙述流也需要有冲破节制的时候,这种时而处于回目控制之下、时而又突过限阈的关系其实也给叙事艺术带来了生机,使作者可更自由地运用回目与正文的搭配,造成不同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在后来的小说家手中,技术性的错位发展成了一种有意味的错位,比如在文人化的章回作品《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自觉应用。但由于章回小说的发展逐步脱离了说书母体,很多人对这一手法已不甚了然,他们仅从案头阅读来看,以为这种错位是作者的疏忽。摘编自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阅读中国古典小说过程中,因为已有叙事进程提供的悬念读者会急切地想知道结果,每回回目的预叙功能显得更为突出。B.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标目体制中,全书故事被不同层级的回目重复预叙、反复皴染,导致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直接,没有秘密。C.习惯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听众或读者需要对艺术事实具有十足的把握才敢进入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否则会难以接受。D.中国古典小说标目与情节错位的“品字形”特征颇为常见,但随着章回体小说逐步脱离说书母体,这一手法也逐渐不被认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小说就像探险,中国古典小说所培养起来的读者们缺乏勇气与耐心,是因为预叙体制的存在。B.西方很多小说仅提供信息量极少的书名,读者无法预知叙事世界,因此对其中的人物情节等常感猝然。C.由《水浒传》中的例子可知,《水浒传》的回目是由两个句子构成,下句话的情节有时在本回目不会出现。D.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有自己的节奏,对这种节奏时而加以节制、时而大胆突破,可以带来生机。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回目与小说内容关系的一项是( )A.本章回目简要概括本章内容 B.本章回目提示下面几个章回内容C.本章回目交代上一章回事件结果 D.全书回目预告全书故事内容梗概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回目”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起看日出 荒 野乘高铁到泰安,把行李放在预订酒店的房间里,坐“滴滴”到泰山脚下。这个过程在靳凯的脑海里已经演练了无数遍,所以,很顺利。下车,环顾四周,灯光的后面是一片巨大的黑影,连天接地,让人震撼:星星被托举在空中,月牙儿娇小地卧在一捧黑色的阴影里。旁边有人说,等天亮坐索道上山,不累。坐索道?没有爬山的乐趣就没意思了。靳凯就知道叶子会这么说。一条手电筒灯光组成的光线闪烁着蜿蜒向上,零零星星的声音从高处坠落进隐隐约约的水流声中,嘈杂又清脆。一个冬天前,在笔架山的山顶上,叶子粉红的脸上挂满细密的汗珠,她高举登山杖挥动双手兴奋地对群山大喊,我来了——!笔架山属于大别山脉,连绵的山峰延伸好几个省。朵朵云彩上,叶子的回声来回荡漾,靳凯也不由地大喊了一声:我们来了———!叶子郑重地说,明年休假去泰山看日出。靳凯把叶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说,咱们一起看日出。叶子脆脆地笑了,叶子白白的牙齿像洁白的珍珠,很好看。叶子是个有很多想法的姑娘,你见了就知道了。战友的微笑里充满溺爱,叶子是战友的表妹。第一次见面是在江滩公园的一个咖啡屋,战友说,叶子时尚,喜欢咖啡。那是初秋,万山红遍,大地金黄,江水仿佛从火热的夏天里一个活泼的少年长成了秋天里一个执着的青年,沉稳而浩荡地自西南向东北奔流而去。漂亮吧!战友很自豪地说,获得鲁班奖的。依偎着长江的江滩公园,天空上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孩子们追逐的笑声此起彼伏;浓密的树阴下,年轻的情侣甜蜜地说着悄悄话;五颜六色的花草中间,一些老人惬意地在长椅上眯着眼打盹。真美!靳凯由衷地赞美道。靳凯来江城探亲,战友介绍他认识叶子。叶子刚从医学院毕业,分到了江城的一所医院工作。一个娇小的女孩儿从阳光中走了进来,圆脸圆眼睛,头上一顶粉白色的窄沿草帽,一身粉白色的休闲装,挎一个粉白小包,正是叶子,靳凯在照片中见过。表哥!叶子活泼泼地走了过来,叶子的步伐有一种蹦蹦跳跳的节奏。战友说,很准时哦。叶子调皮地歪了歪脑袋,说,这叫守信。靳凯站起来伸出手说:“靳凯。”叶子微笑着伸出手:“叶子。”怎么像是在对联络暗号,战友“噗嗤”一声笑了。靳凯和叶子也笑了。叶子要了一杯卡布其诺,白色泡沫上点缀着一个淡褐色的心形、表哥!你的战友个子好高哦!叶子的嘴唇上沾了一圈儿白色的咖啡沫。天之骄子嘛,战友调侃地晃了晃脑袋。叶子笑了,说,一会儿我要去买装备,明天去爬山。叶子的笑迷住了靳凯,他觉得叶子的笑声就像云层上的蓝天一样,清澈美好。这边安全,靳凯说。他让叶子走里面,自己走外面,咱们不着急,一夜的时间足够了。泰山陡峭的石阶有点湿滑,石阶旁边时而树木幽深,时而急流拍打乱石,又时而陡壁高耸,时而空涧直下。母亲催靳凯和叶子早点结婚,说趁自己身体还好,可以帮着带孩子。叶子悄悄对靳凯说,我毕业才不久,还想深造,还想读研读博,还想爬山还想漂流还想……还想去泰山看日出。靳凯笑着帮叶子说完了,叶子撮起嘴也笑了,白皙的脸上涌上了两朵粉色的云霞。靳凯的心都醉了,随你。冬天的星星出来得很早,靳凯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对着幽蓝的天空发呆。以前,新凯和大部分飞行员一样,没有飞行的傍晚,都是在球场上度过的,球场上的奔跑、吼叫、撕扯能满足所有情绪的宣泄。现在,一切安静了下来,如同天上的星星。叶子说,非常时期,没有时间通电话了,咱们微信报平安吧。靳凯开始失眠,开始做梦,梦里总是叶子发来的那张照片,照片上叶子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后一个手写的名字:叶子!还画了一颗红心。靳凯猛地惊醒,窗外,星星陨落在远处的树梢上。一切安好,爱你!叶子每天都发微信。山顶的气温很低,靳凯帮叶子裹紧了大衣,这样暖和些。天微微亮了,白云突然铺天盖地浓密地涌动起来,仿佛酝酿着一个伟大的诞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了庄严的表情,等待中,一道金光喷射而出,白云瞬间裂开,好像能听见“砰”的一声似的,太阳跳了出来。靳凯敞开了大衣,举起了手机,照片上的叶子笑得无拘无束美丽灿烂。叶子!太阳出来了!“每天给他报个平安,不然他会着急!”叶子临终时将手机交给朋友,这样说。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靳凯事先在脑海里已经演练了无数遍乘车前往泰山的行程,表现他对与叶子一起登山看日出的约定的珍视和恪守以及他对叶子的怀念。B.灯光后面是巨大的黑影、星星被托举在空中、月牙儿娇小地卧在阴影里,如剪影似的景物描写渲染了靳凯爬山时的气氛,富于暗示性和情感色彩。C.将初次见面比作联络暗号、叶子的笑声比作云层上的蓝天、一切安静下来比作天上的星星,这些形象的喻体体现出天之骄子的职业特点。D.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写着名字、画着红心,叶子发来的那张照片,暗示了故事的背景,凸显出疗情中和病毒抗争的白衣天使的英雄特质。7.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以“一起看日出”为题的好处。8.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君大说之耳 说,通“悦”,高兴B.夏殷不易礼而亡 易:改变C.居五年,秦人富强 居:经过D.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恨:痛恨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喜好先秦法家学说,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才华受到公叔座赏识,并被推荐给魏惠王得以重用。B.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满足。C.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①野步洪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疏钟灵隐寺②,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注)①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的三位友人。②灵隐寺:佛教名寺,在杭州。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叠词“矗矗”和“田田”突出了山峦耸立、田野葱翠的景物特征,且富于音乐美。B.颔联视听结合,耳畔是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眼前是武陵源丛花与流水相映衬的美景。C.尾联写诗人因看农夫田间插秧而流连忘返,流露出对农事活动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D.全诗写诗人于初夏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见闻和感受,语言质朴自然,意味隽永。14.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其作用。 五、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将老师界定为“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2)在《劝学》中,荀子指出“___,___”,皆因心思浮躁,以此告诫世人学习务必专心。(3)《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____”。 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________。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_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远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拉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________。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曼延 重复 层出不穷 责无旁贷B.漫延 重复 屡见不鲜 责无旁贷C.曼延 反复 屡见不鲜 义不容辞D.漫延 反复 层出不穷 义不容辞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C.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七、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20”暴雨会成为郑州人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科学走来了,盲目走开了。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看到,( )。在全民求知的氛围中,科学传播发挥出巨大能量。在灾难中,科学传播犹如站在船桅杆顶的哨兵,指引我们避开冰山和漩涡。科学传播不仅能稳定人心,还能够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社会的危机意识,指引大家在下一次危机中做出正确的行动。我们愈发感受到,建立灾前、灾中、灾后科学传播的长效机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前,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正进一步觉醒;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正进一步提升;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全社会抵抗自然灾害的力量也正在进一步增强。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受到热烈追捧,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秉承人本主义精神B.那些秉承人本主义精神,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受到热烈追捧C.受到热烈追捧的是那些秉承人本主义精神,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D.那些秉承人本主义精神,受到热烈追捧的是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20.请分别使用一个因果复句和一个单句概括第三、四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每个句子不超过40字。 八、材料作文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看淡了很多事物,比如玩具、游戏、零食、玄幻小说,等等。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迷恋它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迫切地需要它们。但是,也有一些事物是永远不能看淡的,比如亲情、友情、家国情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重视它们,感觉到越来越离不开它们。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人生中的舍弃与坚守”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2.A3.B4.回目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以一个单句或一联偶句的形式出现在每回正文之首,用来对本回故事内容进行概括的,完整的叙述句。5.①材料第一、二、三段先对回目的内涵、功能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②接着论述了回目预叙功能是一把双刃剑,重点阐述了回目预叙功能的消极作用。③最后第六段指出其对中国叙事文学的影响。 6.C7.①情节上,既点明故事起因,又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一起登泰山看日出既是叶子的夙愿,也是叶子与靳凯的约定,靳凯带着叶子的照片登泰山看日出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②人物形象上,突出靳凯对叶子深沉的爱和对爱情的忠贞。
③表达效果上,增强情感色彩,靳凯与抗疫牺牲的叶子照片相伴而行,烘托了靳凯和叶子深沉浓郁的爱意和悲情。8.①小说以靳凯登泰山看日出的行踪为明线,通过靳凯怀揣叶子照片倾情独行,表现了靳凯诚信守约的品质和忠贞纯洁的爱情。②以靳凯、叶子相恋和叶子抗疫牺牲的故事为暗线,通过他们的相知、相爱、相励和相离,表现了美好纯真的爱情和英雄主义精神。③小说明暗双线交织,突破时空限制,连接现实和往事,既使故事发展跌宕起伏,又将个人小爱与世间大爱融合一体,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 9.B10.D11.A12.(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旧的制度;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的礼法。(2)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丢失的东西,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安定。 13.B14.第一问(意思):一路所遇就是画,这不是笔墨所能描摹的;野游所见都是诗,这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
第二问(作用):
①直抒感怀,表达了作者对如画如诗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赞美与热爱;
②紧承上文,在前两联景物描写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生发议论,深化了情感。1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B17.A18.D 19.B20.①第三段(因果复句):因为科学传播可以指引我们做出正确行动,所以建立科学传播的长效机制非常必要。②第四段(单句):科学知识的武装,进一步提升了公众与全社会抵抗自然灾害的意识、素养与力量。21.【例文】舍弃与坚守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看淡了很多事物,比如玩具、游戏、零食、玄幻小说,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重视很多事物,比如亲情、友情、家国情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等等。舍弃与坚守之间,何去何从?杨振宁缺少实用物理学的才能,但投入理论物理的研究后却获得巨大成功;凡尔纳的稿件屡屡被退回,但他坚持了下来,最终享誉全球。在舍弃与坚守之间,关键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记得那个精密巧妙的“DNA双螺旋结构”吗?它最初的发现者之一是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然而,克里克的早期研究领域却是物理。他在物理领域庸庸碌碌地度过几年后,开始反省自己“我真的适合物理吗?”现在我们已无从知晓当年的克里克到底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思索与抉择,但通过他后来在生物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舍弃是正确的。克里克正是由于认清了自己,毅然转变了方向,才最终获得了成功,并获取了诺贝尔奖的殊荣。这样的舍弃,令人佩服与景仰。知道那个风靡全球的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吗?它的创造者沃特迪士尼的成功之路可谓充满了艰辛。从小热爱绘画与动漫的他在灵感一现中创造了这只聪明可爱的小精灵,然而他最初的作品却无人赏识。“我真的能成功吗?”他在每一次被拒绝之后扪心自问,思索的结果便是在无数次的失败后坚定不移地告诉自己“下一次一定能行!”是的,他成功了,沃特的成功源于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对自己作品的信心。他的坚守是正确的。试想,若是他在打开那扇成功之门前心灰意懒,舍弃自己的梦想,那么,不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样的坚守,令人敬佩与赞叹。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没有正确认识自身而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只有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拼搏,才会有成功的人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舍弃仕途之路,回归自然,顺应自己内心的生活,获得了坦然宁静的心境;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游览名山大川,结交各地朋友,获得了自由的生活……他们的人生光照千古。金子相信自己的光芒而执著地等待着被发现;沙子却投身到贝体成为光彩夺目的珍珠,这均取决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