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提供灾区的影像
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提供短文联络
A. B. C. D.
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震级较低
提前预报
防震意识强
救援及时
A. B. C. D.
台风"利奇马"登陆后,台州临海市遭遇台风引发长时间降雨所带来的城市内涝,损失严重。下图示意8月10日09:00FY-4A气象卫星监测图像。据此回答下列题。
制作合成上图,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GIS和RSB. GIS和GPSC. RS和GPSD. 数字地球
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②加固门窗、房屋、广告牌等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巨变。据此完成下列题。
灾前提高防灾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有助于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下列关于防震准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定防震避震对策
B. 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C. 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D. 身处高层时应尽快乘坐电梯逃生
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①如果住的是平房,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马上跳楼②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空间跨度小的地方③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大树下躲避④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18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空气湿度小②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集 ④风力较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
A. 紧急撤离全部居民B. 加强监测与预报
C. 大规模砍伐森林D. 加固木质建筑物
读图,回答23~25题。
为使图示河流洪涝灾害减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退耕还湖,增加湖泊面积
B. 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C. 裁弯取直,使河流不通过湖泊
D. 充分利用滩涂发展工农业生产
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完全战胜自然灾害 ③减轻灾害产生的损失 ④杜绝自然灾害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下列有关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自己逃生,不用报告
B. 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
C. 防灾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D.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安纳托利亚断裂带是20世纪大地震时期形成的。近年来,国际地质学家监测到该断裂带沿线的伊期坦布尔市的地层在水平方向上以每年20~28 cm的速度滑动。下图示意断裂带(图中竖线阴影区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活动
B. 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不稳定
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地壳下陷
D.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
为减轻断裂带活动对伊斯坦布尔市民造成的威胁,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①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建设民居 ②禁止对城市地下水的开采 ③采用工程措施控制断裂带活动 ④加强对断裂带活动的监测
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
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也称为堰塞体,其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图示,完成下列题。
导致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地震B. 滑坡C. 火山喷发D. 洪涝灾害
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 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 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 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 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 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 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
D. 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下图为减灾防灾的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填空。
(1)将图中的减灾防灾措施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类,其中属于工程措施的是______(填图中甲乙丙丁),属于非工程措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措施防御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丙防御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10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堰塞湖地区山高谷深),两天后堰塞湖右岸拢口完全被冲开,湖水水位下降,溃坝隐患消除。
11月3日,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发生了规模更大的二次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体,堰塞体水面以上滑坡塌方体达310万立方米(如图所示)。到11月11日9时,堰塞湖水位累计上涨57.44米,推算堰塞湖蓄水量约为4.69亿立方米。
(1)简析白格堰塞湖地区山高谷深的成因。
(2)说明白格堰塞湖处易发生滑坡的原因。
(3)简述白格堰塞湖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 4)在收看了金沙江因滑坡而形成白格堰塞湖的新闻后,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展开了讨论,小明认为可以利用堰塞体修建水坝,小亮则提出反对意见,请说出小亮反对的理由。
如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1. 略
2. 略
3.【答案】
【解析】
【试题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要制作合成气象卫星监测图像首先要由卫星遥感(RS)拍摄到卫星云图,然后再由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制作出这幅监测图像,A正确,BCD 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台风防御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防御台风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台风期间,船只应该进港避风,不能出海,①错误。应该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②正确。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灾害防御工作,③正确。低洼地区容易被洪水淹没,居民应向安全地区转移,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
5.【答案】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防震准备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防震、避震的知识。
【解答】
制定防震避震对策、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均为防震准备,ABC正确,不符合题意;不管是大地震还是小地震都绝对不能乘坐电梯,因为地震容易导致电路故障,所以身处高层时乘坐电梯逃生不是正确的防震准备,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自救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震的避震措施。
【解答】
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绝大多数跳楼者非亡即伤;在大街上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和桥梁等,注意保护头部,防止被高处坠落物砸伤。①③错误,地震时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空间跨度小的地方,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②④正确。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
【解析】1. 略
2. 略
9.【答案】A
【解析】解:A.退耕还湖,增加湖泊面积,可以增加湖泊的调节作用,故A正确;
B.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不能减弱河流洪涝灾害,故B错误;
C.裁弯取直,使河流不通过湖泊,减弱了湖泊的调蓄能力,故C错误;
D.充分利用滩涂发展工农业生产会增加洪涝灾害,故D错误。
故选:A。
洪涝防治措施包括: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恢复植被,起到保持水土,调峰的作用,削减洪峰;在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在城市低洼处完善排涝设施;加强天气的监测,对强降雨天气提前预报,建立预警机制。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0.【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
【解答】
自然灾害防御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因此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和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①③正确;自然灾害目前无法完全战胜,②错误;自然灾害目前也无法完全杜绝和避免,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防灾减灾的防避措施与方法。
【解答】
面对灾害,个人应做到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减灾知识,遇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D正确;到异常自然现象时应及时报告,A错误;面临重大灾害,不要各自为战,需统一行动,B错误;防灾是个人和国家的共同的责任,C错误。
12.【答案】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板块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位于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不稳定,多断层活动,B正确;A错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CD错误。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为减轻断裂带活动对伊斯坦布尔市民造成的威胁合理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防御地震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为减轻断裂带活动对伊斯坦布尔市民造成的威胁,应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建设民居,①正确;合理开采城市地下水,②错误;断裂带活动属于内力作用,工程措施不能控制,③错误;加强对断裂带活动的监测和预报,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
【解析】1. 据图观察,堰塞体以西的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表明此处有滑坡发生,因此,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滑坡。
2. 图中堰塞湖形成后淹没了一个城镇,因此,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3. 堰塞体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既不经济,也可能引发其他灾害。
17.【答案】(1)丙 甲乙丁
(2)地震
(3)洪涝
【解析】略
18.【答案】(1)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挤压,地壳缓慢抬升;该区域降水量较大,地势起伏大,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强烈。
(2)白格堰塞湖两岸山高谷深,山体坡度大;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体较破碎。
(3)危害:淹没上游地区的耕地、道路和草场等,造成涝灾;堰塞湖蓄水量大,溃堤后会形成洪涝灾害,威胁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金沙江断流,影响下游用水安全;可能诱发其他地质灾害。
应对措施:及时疏散两岸地势较低处的居民;监测堰塞体及湖体水文;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实施定向爆破泄流等。
(4)该处多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说明地质条件复杂,不适宜修建水坝;堰塞体较为松散、不稳定,随时可能溃堤;上游不具备建坝蓄水的条件,缺乏前期可行性论证与库区蓄水准备等。
【解析】第(1)题,该题可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成因,“山高”的原因和“谷深”的原因。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挤压,地壳抬升导致山体高大;同时该地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下蚀作用强烈,导致谷深。
第(2)题,由材料可知,白格堰塞湖所在地山高谷深,山体的坡度较大;该地又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多松散沉积物。
第(3)题,本题注意答题规范,先回答危害,再回答措施。危害可以从堰塞湖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堰塞湖区三个角度作答。堰塞湖导致上游地区河流水位升高,淹没耕地、道路和草场;对于下游地区来说,由于堰塞体的不稳定性和堰塞湖体量巨大,溃堤后会引发洪涝灾害,威胁下游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堰塞湖引起的金沙江下游断流,也会影响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对于堰塞湖区来说,湖泊底部岩层受力加大,可能诱发其他地质灾害。应对措施:首先应及时疏散两岸地势较低处的居民,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堰塞体要及时开挖泄流槽,或定向爆破,及时排出堰塞湖大量水体;同时应加强对堰塞体和堰塞湖的实时监测。
(4)可以从该地的地质条件、堰塞体的特性、该处建坝蓄水的条件及工程的论证准备等角度回答。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堰塞体由山体滑坡携带的松散沉积物组成,有随时溃堤的危险;建坝蓄水往往选择在“肚大口小”的口袋型区域,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且该堰塞体上游分布有城镇,不满足建坝蓄水的条件;该滑坡导致的堰塞湖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修建水坝工程缺乏前期的可行性论证,贸然修建水坝,危害难以预估。
19.【答案】(1)甲地:风暴潮、洪涝;乙地:滑坡、泥石流。原因:乙地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
(2)①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②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⑤加强交通、通信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⑥渔船靠港,船只停开;⑦加固建筑物和堤坝;⑧建设海防林工程;⑨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解析】第(1)题,甲地海拔较低,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且位于沿海地带,台风带来的大风掀起海上的巨浪而形成风暴潮,台风所带来的降雨可能引发该地洪涝灾害。乙地为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2)题,台风的防御可从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渔船靠港、船只停开、及时转移和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等非工程措施;加强交通和通信以及供电等设施的维护,加固建筑物和堤坝、建设海防林工程、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工程性措施方面进行回答。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秀当堂检测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