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教版2.3 透镜成像课堂检测
展开第二章凸透镜实验题强化训练(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小芳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按下图完成仪器装配.
(1)经过调节,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小芳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___________立、___________ 的实像.
(3)小芳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但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___________
(2)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cm。
(3)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________。
(4)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开始前调整器材时,应保证_____、_____、_____三者中心处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如图乙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3)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根据成像规律在光屏上成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_____(填“正立”或“倒立”)实像,这与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4)将蜡烛移动至46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虚像。
(5)某小组在实验时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代替蜡烛,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
4.以下是小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她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甲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2)如图乙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帮助小莉画出烛焰上的S点发出的三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像的位置S′_________。
(3)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适当地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_。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5.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
(1)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现象;
(2)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发现其示数变大,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______;
(3)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小于/等于/大于)紫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4)如图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紫光照亮物体E时,应将光屏适当向______(左/右)移,才能呈现清晰的______(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6.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2)如图所示,若将蜡烛向左移,为了继续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移。不断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位置,我们会发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比,较大的是__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接下来改用焦距为 5 cm 的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将光屏向_____(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4)小明站在凸透镜左侧通过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缩小的虚像,这是光的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
7.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______(甲/乙)透镜.
(2)如图乙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3)如图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___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当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________。
(5)实验中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让平行光垂直射到透镜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点,如图(甲)所示,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将此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图(乙)位置时,光屏上的像是模糊的,要使像变得清晰,在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条件下,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
9.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甲所示),则C处应放置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3)如图乙所示如果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若要使像在光屏中央,凸透镜应向______(填“上”或者“下”或者“不变”)移动;
(4)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的是(____)
A.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B.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中,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调整好高度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光屏上都不成像,经检查凸透镜的焦距符合要求,光具座也足够长,则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3)小明在刚才调整好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 3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 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日常生活中,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 25cm 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 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光具座总长 100cm)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估读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l7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丙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调节。
参考答案
1.上 右 倒 放大 虚 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详解】
(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题图可知,烛焰位置偏低,因此要把蜡烛向上调.
(2)[2][3][4]当蜡烛在A点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因此应把光屏向右移动,该条件下得到的清晰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5][6]B点位于1倍焦距以内,所以蜡烛在B点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即都在凸透镜的左侧,因此要从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2. 4.68 光屏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倒立、缩小、实像 远离 能把视网膜前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分析】
(1)(2)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焦距的定义,便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3)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时,在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视眼镜实际上一个凹透镜,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详解】
(1)[1]因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该点即为焦点,而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如下图所示:
(2)[2]通过测量得到f=4.68cm。
(3)[3]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如图所示,光屏有些高了,故答案为光屏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4]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为12cm,大于二倍焦距(2f=9.36cm),故此时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实像。
(4)[5][6]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所成的像向后,那必须使光屏向后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测量焦距,难点是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视眼镜的原理。
3.烛焰 透镜 光屏 10.0 缩小 倒立 照相机 右侧 避免蜡烛熄灭
【详解】
(1)[1][2][3]实验开始前调整器材时,应保证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4]由图乙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3)[5][6][7]由图甲可知,物距为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4)[8]将蜡烛移动至46cm刻度处时,物距为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为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5)[9]用发光二极管制作的光源代替蜡烛,可避免蜡烛熄灭,便于操作。
4.上 靠近 B
【分析】
(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
(1)[1]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光屏向上移动,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交点为S的像点S′,再根据像点做出最上方光线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①[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成像前移,故光屏应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②[4]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则③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①为近视眼的矫正。
故选B。
5.色散 红外线 大于 左 缩小
【详解】
(1)[1]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
(2)[2]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在红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红外线,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紫外线,都具有能量,都能使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3)[3]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大于紫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对红光的折射率较小。
(4)[4][5]如图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像距也在2倍焦距;若改用紫光照亮物体E时,透镜的焦距变小,应将光屏适当向左移,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同一水平高度 使蜡烛成像在光屏正中央 左 像距 照相机 靠近透镜 反射
【详解】
(1)[1][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同一水平高度;
(2)[3]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若将蜡烛向左移,为了继续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
[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像距,可知,即像距较大;
(3)[5]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与凸透镜的物距大于光屏与凸透镜的像距,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6]如果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即物距依然是,像距依然是,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那么光屏应该在45cm到50cm之间,即把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4)[7]凸透镜可以折射光线,镜面类似凸面镜也可以反射光线,小明站在凸透镜左侧通过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缩小的虚像,这应该是光的反射现象。
7.乙 10.0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远离 投影仪(幻灯机) 不能 取走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烛焰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判断出甲乙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2)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解答.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3)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
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可能是光具座的长度小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像成在光屏以外的位置上.(4)①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②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③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进行判断.(5)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一侧,要在光屏的一侧观察.
【详解】
(1)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应选择乙透镜;
(2)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60.00cm−50.00cm=10.00cm;(3)如图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u=50cm−10cm=40cm>2f,2f>v>f,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u此时 u=50cm−35cm=15cm 2f>u=15cm>f 此时v>2f 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当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u=50cm−45cm=5cm<f 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取走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烛焰;(5)实验中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8.10 左
【分析】
根据凸透镜焦距的概念可以得到凸透镜的焦距;从图乙中得到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得到像距的大小,从而得到光屏应向哪端移动。
【详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10cm。
[2]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
u=2f=20cm
像距
v=2f=20cm
则光屏应该在70cm刻度处,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
9.小于 光屏 主光轴 下 C
【详解】
(1)[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最亮最小的光斑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在操作中,出现了一个光斑,然后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此光斑并不是最亮最小的光斑,测得第一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该距离小于焦距。
(2)[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放中间,左边A处放实物蜡烛,右边C处放光屏承接所成的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点燃蜡烛后,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心,凸透镜应下调,这样烛焰中心、主光轴和光屏中心可以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成的像可以在屏的中央。
(4)[5]A.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时,因不在同一高度,光无法透过凸透镜将像成在光屏上,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的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主要是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无法在光屏上成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在光屏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发出的光透过凸透镜成平行光,不会聚,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10.0 同一高度 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答案合理即可) 80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详解】
(1)[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为焦点,焦点与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40.0cm-30.0cm=10.0cm
(2)[2]为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图乙中,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当物体在焦点处时不成像,放在焦点内成虚像,故调整好高度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成像,经检查凸透镜的焦距符合要求,光具座也足够长,则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3)[4][5][6]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物距
像距
根据光的可逆性,当物距为15.0cm时,像距为30.0cm。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 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
故此时的像距为30.0cm,故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 3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30.0cm+50.0cm=80.0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因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故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7]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 25cm 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像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50cm,因光具座总长不到100cm,可知,光屏距离刻度尺的最大刻度的长度小于50 cm,故不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
11.10.5 放大 投影仪 上
【详解】
(1)[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甲可知,光具座上刻度分度值为1cm,则凸透镜的焦距
f=40.5cm-30cm=10.5cm
(2)[2][3]烛焰放在距凸透镜l7cm处,即物距为l7cm,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4]由图丙可知,烛焰成的像不完整,根据光线过凸透镜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是因为蜡烛烛焰中心低于凸透镜、光屏中心,为了得到完整的像应该将蜡烛向上移动。
2021学年2.3 透镜成像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2021学年2.3 透镜成像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教版2.3 透镜成像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2.3 透镜成像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1 光的反射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1 光的反射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