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卷 滚动提升检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7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卷 滚动提升检测)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现代医学认为,小米的安神作用与其中含有的某种氨基酸有关。下列有机物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A.纤维素 B.蛋白质 C.淀粉 D.油脂【答案】B【解析】纤维素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油脂水解的产物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故选B。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解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H、O原子数之比通常为2:1,一般可用通式Cx(H2O)y来表示,因此,习惯上糖类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项正确;蛋白质分子中除了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含有氮、硫等元素,C项错误;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和癌症,但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D项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B.煤的气化是将其通过物理变化转化为气态的过程C.天然气除了作燃料之外,还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答案】C【解析】A项,煤的干馏应隔绝空气加强热;B项,煤的气化为化学反应;D项,石油分馏的产品主要是各种烃。故选C。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试管a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答案】A【解析】浓硫酸的密度大,与乙醇和乙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三种物质混合顺序为将浓硫酸逐滴加入乙醇中,最后加入冰醋酸,故A不正确。故选A。5.如图所示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取代反应制得【答案】C【解析】甲是甲烷,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A错误;乙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丙是苯,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C正确;丁是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H2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C.乙烷的结构式:CH3CH3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答案】D【解析】A结构简式应为 B为球棍模型;C是结构简式。故选D。7.下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CH3CH3+Cl2CH3CH2Cl+HCl取代反应BCH2===CH2+HCl―→CH3CH2Cl氧化反应CCH3COOC2H5+H2O C2H5OH+CH3COOH水解反应DCH2===CH2+H2CH3CH3加成反应【答案】B【解析】A项,烷烃与氯气的反应属取代反应,正确;B项,乙烯与HCl的反应属加成反应,错误;C项,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也属取代反应,正确;D项,乙烯与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正确。故选B。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答案】D【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8O2。A项的分子式为C7H6O2,错误;B项的分子式为C8H16O2,错误;C项的分子式为C8H6O3,错误;D项的分子式为C8H8O2,正确。故选D。9.以淀粉为基本原料可制备许多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是糖类物质,有甜味,反应①是水解反应B.反应③是消去反应,反应④是加聚反应,反应⑤是取代反应C.乙烯、聚乙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均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在加热条件下,可用银氨溶液将葡萄糖、乙醇区别开【答案】D【解析】淀粉没有甜味,A项错;反应⑤是氧化反应,B项错;聚乙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C项错;葡萄糖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乙醇不能,D项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B.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C.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溴乙烷D.在酸性条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18OH和C2H5OH【答案】C【解析】分子式为CH4O的物质一定是甲醇(CH3OH),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可能是乙醇(CH3CH2OH)或甲醚(CH3OCH3),甲醇和甲醚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二者发生了加成反应,褪色原理不同,B项错误;室温下,乙醇与水互溶,溴乙烷难溶于水,C项正确;在酸性条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OH和C2HOH,D项错误。故选C。11.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答案】C【解析】制备生物柴油的动植物油脂及短链醇可以再生,A正确;生物柴油为不同酯类组成的混合物,B正确;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高达104~106,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 000左右,故动植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地沟油”中含有油脂,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柴油,D正确。故选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与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均发生了加成反应B.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2===CH—CH2Cl与乙烷和氯气光照下反应均发生了取代反应C.己烷与溴水混合时溴水褪色与乙醇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均发生了氧化反应D.乙烯生成聚乙烯与氨基酸生成蛋白质均发生了加聚反应【答案】B【解析】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A项错误;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2===CH—CH2Cl,丙烯中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属于取代反应,乙烷和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B项正确;己烷与溴水混合时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萃取,未发生氧化反应,C项错误;乙烯生成聚乙烯发生了加聚反应,而氨基酸生成蛋白质发生了缩聚反应,D项错误。故选B。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C.蛋白质溶液中加重金属盐发生了物理变化D.大豆富含蛋白质,磨成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B【解析】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错误;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B项正确;蛋白质溶液中加重金属盐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会发生水解,D项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D.反应④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一个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答案】B【解析】反应①为苯的溴代,生成的溴苯密度比水大,沉降在水底,A错误;反应③为苯的硝化,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硝基苯为烃的衍生物,C错误;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D错误。故选B。15.分子式为C3H6ClBr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答案】C【解析】分子式为C3H6ClBr的有机物的碳链结构为,含有两类氢原子。当Cl原子在①号C原子上时,则溴原子可以在三个C原子任一碳原子上,当氯原子在②号C原子上时,则溴原子在①、②号C原子上才不会出现重复,一共有5种结构。故选C。16.分子式为C6H12的烯烃且双键在链端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8种 B.7种 C.6种 D.5种【答案】B【解析】分子式为C6H12的烯烃只含有1个,其同分异构体中双键处于链端,当主碳链骨架为C===C—C—C—C—C时,结构有1种;当主碳链骨架为C===C—C—C—C时,甲基可处于2、3、4号碳原子上,结构有3种;当主碳链骨架为C===C—C—C,支链为乙基时,只能处于2号碳原子上,结构有1种,支链为2个甲基时,可以均处于3号碳原子上,也可以分别处于2号和3号碳原子上,结构有2种;主碳链骨架为C===C—C时,不能成立。因此有7种。故选B。17.分子式为C7H8,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的一氯代物有A.3种 B.4种 C.5种 D.7种【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烃为,该有机物中等效氢为4种,分别为,其一氯代物有4种。故选B。18.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3—CH===CH—CH3可简写为。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分子式为C8H8B.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则Y的结构简式为C.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X与足量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Z的一氯代物有4种【答案】D【解析】由X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8H8,与苯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X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X与足量H2加成生成的环状饱和烃Z中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19.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混合溶液的加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4)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管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试管b中的物质分离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具体操作是将乙酸乙酯从该仪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答案】 (1)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2) 防止液体暴沸 (3)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 饱和碳酸钠溶液 (5)液面上有透明不溶于水、具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6)分液漏斗 上口倒出【解析】(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且有机物易挥发,则试管A混合溶液的加入顺序是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2)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反应类型为酯化(取代)反应;(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则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钠溶液;(5)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是液面上有透明不溶于水、具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6)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将试管B中的物质分离得到乙酸乙酯需要分液,必须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在上层,则具体操作是将乙酸乙酯从该仪器的上口倒出。20.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 A~G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由B+D→E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3)G 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4)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随队医生即对准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沸点 12.27°C)进行应急处理。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5)E的同分异构体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答案】(1)碳碳双键 CH3CHO (2)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 (4)CH2=CH2+HClCH3CH2Cl (5)CH3CH2CH2COOH;(CH3)2CHCOOH 【解析】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A是乙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是乙醇,乙醇和氧气在铜作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反应生成C,则C是乙醛,乙醇在高锰酸钾作用下生成D,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E。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A乙烯加聚而成为聚乙烯,F为A乙烯和氯化氢加成而成为氯乙烷,据此判断。(1)A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C为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为乙酸乙酯,B+D为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属于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3)G为聚乙烯,结构简式为;(4)乙烯和氯化氢加成生成氯乙烷,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5)E(CH3COOCH2CH3)的同分异构体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则含有羧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或(CH3)2CHCOOH。21.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近年来,乳酸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利用乳酸 为原料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兼容性,而且在哺乳动物体内或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最终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乳酸还有许多其他用途。(1)请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2)乳酸发生下列变化:所用的试剂是a__________,b_______(填写化学式)。(3)乳酸在浓硫酸作用下,两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此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4)请写出乳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乳酸聚合成的纤维非常适合做手术缝合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羟基 羧基 (2)NaHCO3或NaOH 或Na2CO3 Na (3) (4) (5)乳酸具有生物兼容性,在人体内最终降解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人无害 【解析】(1)根据乳酸的结构简式 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2)由乳酸发生下列变化:可知只有羧基上的氢被取代,羟基上的氢没有被取代,能与羧基反应的物质为NaHCO3或NaOH 或Na2CO3,所以a可能为NaHCO3或NaOH 或Na2CO3,生成的乳酸钠和b反应,羟基上的氢被置换出来了,所以b为金属钠;(3)根据乳酸的结构简式 含有羟基和羧基可知,两分子乳酸在浓硫酸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4)乳酸含有羧基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因为乳酸 为原料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兼容性,而且在哺乳动物体内或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最终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适合做手术缝合线;22.Ⅰ.如图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装置,反应原理为CH3CH2OHCH2=CH2↑+H2O,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3)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2),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若将反应后无色液体中的反应产物分离出来,则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II.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在储气瓶中),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然后再使乙烯与溴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4)甲同学的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5)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填字母)。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6)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__。(7)为了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采取方法有____________。【答案】(1)温度计 圆底烧瓶 (2)排水法 (3)加成反应 蒸馏 (4) (5)不能 AC (6)H2S 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 (7)分别用pH计测量反应前后溴水的pH,若反应后pH明显减小,则是取代反应,否则是加成反应【解析】Ⅰ.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CH2=CH2↑+H2O,根据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问题的解答。II.探究乙烯与溴的反应类型:如果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氢溴酸,溶液的酸性增强,若果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酸性减弱;要注意制备的乙烯气体中,会含有杂质气体硫化氢等,硫化氢也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影响实验的结果,在检验乙烯气体之前,一定要除去硫化氢气体。(1)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温度计、圆底烧瓶; (2)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相差不大,不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不溶于水,所以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排水法;(3)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溶于四氯化碳,但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4)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方程式为:;(5)溴水褪色,未必发生加成反应,也未必就是乙烯反应,也可能是乙烯中的杂质气体与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C满足题意;(6)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该淡黄色浑浊物为S,溴水有强氧化性,可以推断乙烯中含还原性气体H2S,发生的反应为:,可以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除去H2S; (7)如果乙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HBr溶于水酸性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计予以验证,方法为:分别用pH计测量反应前后溴水的pH,若反应后pH明显减小,则是取代反应,否则是加成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7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卷 滚动提升检测)(学生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6单元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B卷 滚动提升检测)(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5单元 常见的金属元素(B卷 滚动提升检测)(学生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