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A卷 基础过关检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6单元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A卷 基础过关检测)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不慎有大量Cl2逸散到周围空气里时,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是
A.NaOHB.NaClC.NH3·H2OD.NaHCO3
【答案】D
【解析】NaOH虽能与氯气反应,达到吸收氯气的效果,但浓NaOH的腐蚀性强,不能用浸有浓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A错误;NaCl不与氯气反应,且NaCl溶液抑制氯气的溶解,则不能用浸有NaCl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来防止吸入氯气中毒,B错误;氨气本身具有刺激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浸有氨水的毛巾捂住鼻子,C错误;NaHCO3溶液显碱性,碱性较弱,能与氯气反应而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则可以用浸有NaHCO3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D正确。故选D。
2.下列变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SiO3→H2SiO3B.H2SiO3→SiO2
C.SiO2→H2SiO3D.SiO2→Na2SiO3
【答案】C
【解析】Na2SiO3和盐酸反应可生成H2SiO3;H2SiO3加热可生成SiO2,SiO2和NaOH反应生成Na2SiO3,SiO2不与H2O反应,故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故选C。
3.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答案】B
【解析】从白色的蝴蝶变成红色可推断滤纸上喷洒的物质不是石蕊,而是酚酞溶液;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挥发性,不能使蝴蝶变红。故选B。
4.亚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N2B.N2O3C.HNO3D.NO2
【答案】A
【解析】亚硝酸(HN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项正确。故选A。
5.SiO2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硅酸盐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可用盐酸除去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中少量的碳酸钙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答案】C
【解析】图中SiO2与CaO、CaCO3、Na2CO3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SiO2与C、Si与Cl2、SiCl4与H2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而不是硅酸盐,B错误;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D错误。故选C。
6.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需用浓H2SO4与Cu反应制取SO2,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以验证其具有漂白性,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长进短出”,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SO2与饱和NaHSO3溶液不反应,应用碱液(NaOH溶液)吸收,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7.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答案】D
【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A正确;半导体材料可以是硅晶体,B正确;水泥成分为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硅酸钙和硅酸钠,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正确;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D错误。故选D。
8.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H2O2===I2+2OH-
B.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③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I-
D.操作Z的名称是加热
【答案】C
【解析】海带浸取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和稀硫酸得到含碘单质的水溶液,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液得到含碘单质的四氯化碳溶液,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上层溶液的溶质为NaI和NaIO,再加入稀硫酸酸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的悬浊液,通过操作Z(过滤)得到碘单质;反应为酸性环境,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2H++H2O2===I2+2H2O,A错误;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在下层,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B错误;③中I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I2+2OH-===IO-+I-+H2O,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IO-、I-,C正确;操作Z的名称是过滤,D错误。故选C。
9.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答案】D
【解析】A项,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B项,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错误;C项,用胶塞堵住集气瓶口,空气排不出来,应去掉胶塞,在瓶口加一团棉花,错误;D项,干燥管起防倒吸的作用,正确。故选D。
10.某同学设计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
②向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红棕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生成HIO3时发生的反应为I2+5Cl2+6H2O===2HIO3+10HCl
B.实验②中当CCl4层变成红棕色时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获得Br2的CCl4溶液
C.由上述实验得出Cl2、Br2、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
D.由上述实验得出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Cl2>HIO3
【答案】C
【解析】由实验①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可知,氯气可氧化碘单质,发生的反应为I2+5Cl2+6H2O===2HIO3+10HCl,故A正确;由实验②向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红棕色可知,溴易溶于CCl4,则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获得Br2的CCl4溶液,故B正确;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实验①可知氧化性:Cl2>I2,由实验②可知氧化性:Cl2>Br2,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由实验①、②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Cl2>HIO3,故D正确。故选C。
11.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B.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向海洋中排放含NOeq \\al(-,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eq \\al(+,4)的含量
【答案】D
【解析】A项,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还原,A错误;B项,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②,B错误;C项,反硝化作用是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过程,反硝化细菌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还原N,不一定有氧气参与,C错误;D项,由氮的循环过程可知,NOeq \\al(-,3)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会进一步影响海洋中NHeq \\al(+,4)的含量,D正确。故选D。
12.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故选C。
13.如图是硫在自然界的循环,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
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三氧化硫进入大气
C.化石燃料中的硫来自于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
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是导致雾霾的成因之一
【答案】B
【解析】大气中硫主要是SO2,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被氧气氧化为硫酸,或SO2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SO3,溶于水生成硫酸形成酸雨,进入土壤,A正确;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SO2,不能直接生成SO3,SO2需要催化剂加热反应生成SO3,B错误;化石燃料中的硫元素是生物体内硫元素形成化石燃料过程中形成,C正确;煤和石油、生物质燃料燃烧时,产生颗粒物,简称雾霾颗粒,可能是导致雾霾的成因之一,D正确。故选B。
14.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H2S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F中产生黑色沉淀,则说明H2SO4的酸性比H2S强
B.若G中产生黄色沉淀,则说明H2S的还原性比Fe2+强
C.若H中溶液变红色,则说明H2S是二元弱酸
D.若E中FeS换成Na2S,该装置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
【答案】B
【解析】H2S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CuS和H2SO4,不能说明H2SO4的酸性比H2S强,只能说明CuS不溶于硫酸,A不正确;若G中产生黄色沉淀,证明H2S可以被Fe3+氧化成S,而Fe3+被还原为Fe2+,则说明H2S的还原性比Fe2+强,B正确;若H中溶液变红色,则说明H2S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说明H2S是二元弱酸,C不正确;若E中FeS换成Na2S,由于Na2S可溶于水,无法达到该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目的,D不正确。故选B。
15.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Na2S处理含Hg2+的废水:Hg2++S2-===HgS↓
B.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减少SO2的排放:2CaO+O2+2SO2eq \(=====,\s\up7(△))2CaSO4
C.工业上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2+OH-===Cl-+ClO-+H2O
D.向漂白液中加入适量洁厕灵(含盐酸),产生氯气:ClO-+Cl-+2H+===Cl2↑+H2O
【答案】C
【解析】用Na2S处理含Hg2+的废水,为沉淀法,离子方程式为Hg2++S2-===HgS↓,故A正确;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减少SO2的排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aO+O2+2SO2eq \(=====,\s\up7(△))2CaSO4,故B正确;工业上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石灰乳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a2++Cl-+ClO-+H2O,故C错误;在酸性条件下,ClO-将Cl-氧化,产生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故D正确。
16.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答案】D
【解析】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不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NOeq \\al(-,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SOeq \\al(2-,4),SOeq \\al(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即使二氧化硫与Fe3+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KMnO4,即使二氧化硫与Fe3+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使其溶液褪色,所以不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生成Fe3[Fe(CN)6]2↓(蓝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中存在Fe2+,说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故选D。
17.已知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可制备氮气。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氮气,并用氮气制备Ca3N2,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NO2+NH4Cleq \(=====,\s\up7(△))NaCl+N2↑+2H2O
B.④、⑥中依次盛装的试剂可以是浓H2SO4、碱石灰
C.③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
D.实验结束,取⑤中的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可以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装置①为制备氮气的装置,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方程式为NaNO2+NH4Cleq \(=====,\s\up7(△))NaCl+N2↑+2H2O,故A正确。Ca3N2遇水发生水解,所以产生的氮气需要干燥才能进入玻璃管中反应,装置④应为干燥装置,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装置⑥中也应装有干燥剂,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⑥中可盛放碱石灰,故B正确。装置中含有氧气,可利用装置③除去装置中的氧气,NaOH溶液不能除去氧气,可改成酸性氯化亚铁溶液,故C错误。实验结束后,装置⑤中有生成的Ca3N2,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H3和Ca(OH)2,NH3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故选C。
18.向50 mL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阶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H2
B.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C.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5 ml·L-1
D.参加反应的铁粉的总质量m2=5.6 g
【答案】D
【解析】已知氧化性:NOeq \\al(-,3)>Fe3+>H+,故向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OA段发生反应:Fe+NOeq \\al(-,3)+4H+===Fe3++NO↑+2H2O;当溶液中NOeq \\al(-,3)完全被消耗之后,过量的铁能和Fe3+反应生成Fe2+:Fe+2Fe3+===3Fe2+;当Fe3+完全反应之后,过量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2+和H2:Fe+2H+===Fe2++H2↑。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生成的气体是NO,A错误;AB段的反应是Fe和Fe3+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A点对应的气体是NO,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是0.05 ml,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eq \f(0.05 ml,0.05 L)=1.0 ml·L-1,C错误;生成氢气的体积是0.56 L,物质的量为0.025 m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电子0.05 ml×3+0.025 ml×2=0.2 ml,参加反应的铁最终在溶液中以Fe2+的形式存在,因此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1 ml,质量是5.6 g,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
19.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________、氢气____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OH-、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
(4)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5O2eq \(=====,\s\up14(催化剂),\s\d5(△))4NO+6H2O
(6)NHeq \\al(+,4) NOeq \\al(-,3)
【解析】(1)氮气属于固体和液体加热制气体,选a,制氢气不用加热,选 b
(2)浓硫酸可干燥气体,根据气泡的快慢,可以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倒吸,因为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
(4)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NO与氧气反应生产NO2,所以还能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5O2eq \(=====,\s\up14(催化剂),\s\d5(△))4NO+6H2O
(6)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会电离出NHeq \\al(+,4),NO转化为NO2,再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会有NOeq \\al(-,3)。
20.石墨在材料领域中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和综合应用流程如下:
(注:SiCl4的沸点是57.6 ℃,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
(1)已知1 ml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1.9 kJ的能量。请写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反应器中通入Cl2前,需通一段时间的N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的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80 ℃冷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活性炭得到气体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到溶液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沉淀Ⅴ的过程中乙酸乙酯和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kg初级石墨最多可获得沉淀Ⅴ的质量为__________kg。
【答案】(1)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 kJ·ml-1
(2)将MgCl2、FeCl3、AlCl3等金属氯化物冷凝为固体,从而与SiCl4分开 2C+SiO2+2Cl2eq \(=====,\s\up7(高温))SiCl4+2CO
(3)Al3++4OH-===AlOeq \\al(-,2)+2H2O
(4)溶液Ⅳ中NaAlO2水解显碱性,乙酸乙酯消耗NaAlO2水解生成的OH-,促进NaAlO2的水解;加热促进水解,加快反应的速率 0.078
【解析】(1)根据题意,1 ml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1.9 kJ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 kJ·ml-1。
(2)因为初级石墨中含有Al2O3、Fe2O3和MgO等,通入Cl2后生成金属氯化物,所以80 ℃冷凝的目的是将MgCl2、FeCl3、AlCl3等金属氯化物冷凝为固体,从而与SiCl4分开,提高产物的纯度;活性炭和Cl2及SiO2反应生成CO气体和SiCl4,化学方程式为2C+SiO2+2Cl2eq \(=====,\s\up7(高温))SiCl4+2CO。
(3)固体Ⅲ中含有MgCl2、FeCl3和AlCl3,当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Mg2+和Fe3+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2和Fe(OH)3沉淀,Al3+与过量OH-反应生成AlOeq \\al(-,2),过滤后得到的溶液Ⅳ中溶质为NaAlO2,则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eq \\al(-,2)+2H2O。
(4)因为溶液Ⅳ中含有AlOeq \\al(-,2),水解生成Al(OH)3,溶液显碱性,乙酸乙酯会消耗OH-促进AlOeq \\al(-,2)继续水解,另外通过加热也会促进AlOeq \\al(-,2)水解,加快反应的速率;沉淀Ⅴ为Al(OH)3,1 kg初级石墨中含Al2O3的质量为51 g,物质的量为0.5 ml,含有的Al为1 ml,所以沉淀Ⅴ为1 ml的Al(OH)3,质量为0.078 kg。
21.某校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Na2SO4与焦炭高温加热后的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Na2SO4与焦炭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先通入N2,然后加热,直至反应结束,整个过程中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有CO2、CO及SO2,并进行验证,选用上述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实验装置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装置H中黑色粉末是________。
②能证明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含有SO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固态产物,能证明固态产物中含有Na2S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中发现固态产物完全反应后,锥形瓶底部还产生少量黄色沉淀,说明固体产物中除含有Na2S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填一种可能的物质)。
【答案】(1)①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并将生成的气体吹出
②安全瓶
(2)①FECDGHC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3)试管中出现黑色沉淀 Na2SO3
【解析】(1)①碳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氧气对实验的干扰,先通入N2,然后加热,直至反应结束,可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并将生成的气体吹出。②Na2SO4与焦炭高温加热后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硫等易溶于水的气体,装置B可以防止倒吸,为安全瓶。
(2)①气体中可能含有CO2、CO及SO2,由于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先检验SO2,然后除去SO2后再检验CO2,最后除去CO2后再检验CO,故实验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B、F、E、C、D、G、H、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故装置H中黑色粉末可以是氧化铜。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产物中有CO。③二氧化硫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3)若存在Na2S,则Na2S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沉淀;锥形瓶底部还产生少量黄色沉淀,该黄色沉淀是硫单质,可能是硫化氢与+4价的硫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的,说明固体产物中除含有Na2S外,还可能含有少量的Na2SO3。
22.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备KI的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 g研细的单质I2和195 g 30%的KOH溶液,剧烈搅拌。
②I2完全反应后,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H2S。
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 min。
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膜,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⑥得产品145 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将碘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C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3)装置C中I2与KOH反应产物之一是K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完整步骤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FeS+2H+===Fe2++H2S↑ 饱和硫氢化钠溶液 三颈烧瓶
(3)3I2+6KOH===KIO3+5KI+3H2O (4)除去产品中的SOeq \\al(2-,4) (5)冷却结晶 过滤
【解析】(1)将碘研细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装置A中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和氯化亚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Fe2++H2S↑;因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H2S气体中混有HCl气体,故装置B中应盛放饱和硫氢化钠溶液;C装置的名称是三颈烧瓶。
(3)由题意可知装置C中I2与KOH发生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2+6KOH===KIO3+5KI+3H2O。
(4)BaCO3与溶液中的SOeq \\al(2-,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目的是除去产品中的SOeq \\al(2-,4)。
(5)从溶液中获得KI晶体,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操作。选项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选项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A
光导纤维
二氧化硅
B
半导体材料
硅
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硅酸盐
D
沙子、石英
硅
选项
操作
现象
A
加入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B
加入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
C
加入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D
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
有蓝色沉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7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A卷 基础过关检测)(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6单元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B卷 滚动提升检测)(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6单元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A卷 基础过关检测)(学生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