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2020年2月2日上午,仅用10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下列施工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砂石回填 B. 钢筋绑扎 C. 焊接管道 D. 安装板房
【答案】C
【解析】解:A、砂石回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钢筋绑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管道焊接过程包含着物质燃烧放热,再进行焊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安装板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A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不是实验现象,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刚熄灭蜡烛时,烛芯会飘出一缕白烟,而不是白雾,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得到的石蜡固体,故D错误。
3. 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下列仪器中没有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
A. 广口瓶 B. 锥形瓶 C. 滴瓶 D. 集气瓶
【答案】B
【解析】略
4. 实验室加热约150 mL较大量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 ① ③ ④ ⑤ B. ② ③ ④ ⑥ C. ① ③ ④ ⑥ D. ② ③ ⑤ ⑥
【答案】C
【解析】解: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所以,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由以上分析可知:
A、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③④⑥.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加热的液体较多,不能用试管。故B不符合题意;
C、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③④⑥。故C符合题意;
D、由于加热的液体较多,不能用试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使用节水型马桶
C. 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D. 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答案】D
【解析】解: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生植物疯长,造成水的污染,所以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符合主题,故A正确;
B、使用节水型马桶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故B正确;
C、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符合主题,故C正确;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经处理,会污染水资源,不能用来灌溉农田。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要保护水资源首先要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及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6. 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管中的气体可被点燃
B. 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 b管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可支持燃烧
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解析】解:A、a管中的气体是氧气,不能被点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 下列古诗文蕴含的科学原理中,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暗香浮动月黄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原子化学性质稳定
C. 曾青得铁化为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
D. 蜡炬成灰泪始干——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解:A、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金原子的结构和性质都很稳定,故选项解释正确。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因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蜡炬成灰泪始干,此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但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O B. Fe C. H2O D. C60
【答案】B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 小明欲用托盘天平称取23.6g食盐,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在添加药品过程中发指针向右偏转(砝码质量最小为5g),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向左盘添加药品 B. 向左移动游码
C.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 减少右盘砝码
【答案】A
【解析】解:指针往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大,所需称量的食盐质量少于23.6g,所以需要增加食盐质量,而根据左物右码原则,需要在左盘内添加食盐;
故选:A。
根据天平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物品,指针往哪偏说明哪一边的质量大,据此调节天平,得到所需药品质量。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0.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 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解:A、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 乙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小
D.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解:A、回收废弃的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较大,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保护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B、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
D、根据物质溶解的过程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白色污染与防治,分子的特性,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以及有机物的特征,难度不大。
12. 某同学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 等于5% B. 大于5% C. 小于5%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计算可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50g×5%=2.5g,需要水的质量是47.5g。 在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则食盐的实际质量是2g-0.5g=1.5g;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大于47.5mL。错误的操作造成了溶剂的量偏多,而溶质的质量偏少,因此,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 C正确。
13. 下列图示是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充分溶解的过程图,下列对此溶解过程形成的溶液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烧杯中加入蔗糖后,蔗糖全部溶解,向B烧杯中继续加入蔗糖还能溶解,说明A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A正确;向B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蔗糖,全部溶解,而向C烧杯中继续加入蔗糖,烧杯中含有未溶解的蔗糖,说明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变为饱和溶液,B错误;C烧杯中含有未溶解的蔗糖,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C正确;D烧杯中含有未溶解的蔗糖,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D正确。
14.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在该温度下,将20g食盐溶于100g水中配制溶液甲.取30g甲溶液,加入6g食盐晶体得到溶液乙.则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的一组是( )
A. 甲:16.7% 乙:30.6% B. 甲:20% 乙:30.6%
C. 甲:20% 乙:26.5% D. 甲:16.7% 乙:26.5%
【答案】D
【解析】解: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在该温度下,20gNaCl将全部溶于100g水中,配成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20g100g+20g×100%≈16.7%;取30g甲溶液,依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该溶液(120g溶液中的溶质是20g)中的溶质为5g,则溶剂的量是25g,依据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25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是36g4g=9g,故加入6gNaCl晶体,得到的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00g+36g×100%≈26.5%;
故选:D。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则该温度下将20gNaCl溶于100g水中配成的溶液甲为不饱和溶液;取30g甲溶液,依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该溶液(120g)中的溶质为5g,则溶剂的量是25g,依据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25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是36g4g=9g,故加入6g NaCl晶体,得到的乙溶液为饱和溶液,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利用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可对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做出判断.
15.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
A. 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 双氧水、冰水混合物、金刚石、二氧化碳
C. 液氧、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 石灰石、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答案】B
【解析】解:A、空气是混合物、糖水是混合物、一氧化碳是化合物、铁粉是单质,错误;
B、双氧水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金刚石是单质、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正确;
C、液氧是单质、氮气是单质、氢气是单质、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错误;
D、石灰石是化合物、矿泉水是混合物、红磷是单质、高锰酸钾是化合物,错误;
故选B
此题是考查物质的分类;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正确的理解与区分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以及单质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6. 如图是质子数为1∼18号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请利用图表中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其离子符号为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 。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纵列叫作一个族,一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A.Na和Cl
B.O和S
C.B和Si
D.F和Cl
【答案】13
失去
Al3+
B
AB
BD
【解析】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原子序数为1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正确。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故AB正确。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纵列叫作一个族,一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位于同一族的O和S、F和Cl,故选BD。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请回答有关于水资源的知识:
(1)①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是为了______,小英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你觉得原因是______。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______,可除去色素和异味。
③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震荡,观察到______,说明水样属于硬水。
④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某同学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采取的净水方法是______。
(2)用加了洗涤剂的水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3)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请你提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______。
【答案】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加速沉降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活性炭 泡沫少浮渣多 煮沸 蒸馏 乳化 生活污染净化后再排放(合理即可)
【解析】解:(1)①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若发现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故填: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加速沉降;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可除去色素和异味。故填:活性炭;
③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震荡,观察到泡沫少浮渣多,说明水样属于硬水。故填:泡沫少浮渣多;
④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某同学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采取蒸馏的方法,因为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故填:泡沫少浮渣多;煮沸;蒸馏;
(2)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3)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有生活污染净化后再排放、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故填:生活污染净化后再排放(合理即可)。
(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除油污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8.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E______.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______盖灭;
②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应用______加热;
③在实验室里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____________与相平。
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瓶里,取用颗粒较大的块状药品时,可用_________。
(3)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试管,应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B.被加热的物质放在酒精灯的内焰部分加热
C.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被加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答案】(1)试管;烧杯;锥形瓶;量筒
(2)①灯帽 ②外焰 ③凹液面最低处 ④广口;镊子
(3)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安全问题就尤为突出,是实验考查的热点之一,学习中要注意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事故的处理的方法和原理等。
(1)根据常用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①根据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②根据酒精灯火焰三个部分的温度特点分析;
③根据量筒读数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④根据固体药品的保存及取用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3)根据物质加热操作时个仪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化学仪器名称分别为:A为试管;B为烧杯;C为锥形瓶;E为量筒;
(2)①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灯帽盖灭;
②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③在实验室里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颗粒较大的块状药品时,可用镊子;
(3)A.加热试管,应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操作正确;
B.被加热的物质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故B选项操作错误;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C选项操作错误;
D.被加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故D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试管;烧杯;锥形瓶;量筒;(2)①灯帽 ②外焰 ③凹液面最低处 ④广口;镊子;(3)A。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9. 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问题】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标志之一,如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就伴随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实验】为了找到有说明力的证据,某同学找来蜡烛并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表中有关内容的填写:
蜡烛燃烧和白炽灯内钨丝通电时变化情况的比较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lmin~2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 ______ ;
②用手触摸烧杯壁,有 ______ 感觉;
③石灰水变 ______ 。
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 ______ 和 ______ 生成,因此发生的是 ______ 变化。
(2)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变化。
①钨丝是银白色的固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白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灼热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 ______ 变化(填“有”或“没有”)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光和热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 ______ 发生变化(填“有”或“没有”),因此发生的是 ______ 变化。
【问题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______(填序号)。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______,因为 ______。
【答案】水雾 发烫 浑浊 水 二氧化碳 化学 没有 没有 物理 A 水蒸气 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
【解析】解:【实验】(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壁,有发烫感觉;石灰水变浑浊,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2)白炽灯通电,白炽灯内钨丝的色和状态不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lmin~2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②用手触摸烧杯壁,有发烫感觉;
③石灰水变浑浊。
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因此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变化。
①钨丝是银白色的固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白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灼热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没有变化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光和热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其它两个假设,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
故答案为:【实验】
实验内容
结论
①水雾;
②发烫;
③浑浊。
②水;二氧化碳;化学;
③没有
②没有;物理。
【实验探究】(1)A;
(2)水蒸气;
(3)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
【实验】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根据钨丝通电前后没有变化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0. 泡菜的制作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时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食盐水里,经发酵而成。
(1)现要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______。
(2)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
②称量: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至天平平衡。若将食盐和砝码放反了,则实际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_g。(1g以下用游码)
③量取:用 ______(填“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水,读数时视线应与 ______相平。
④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3)将上述溶液稀释成3%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水时,视线如图2所示,会造成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下列操作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②溶解时,未用玻璃棒
③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5)泡好泡菜的关键之一是密封性要好,这样才有助于泡菜水发酵。其中,发酵的过程属于 ______(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答案】胶头滴管 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1.5 50 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偏小 ③ 化学变化
【解析】解:(1)现要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通过分析如图1实验用品可知,还缺少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2)②称量: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物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所以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向左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若将食盐和砝码放反了,则实际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2g-0.5g=1.5g;
③量取:水的质量为50g×(1-5%)=47.5g,合47.5mL,所以用50mL量筒量取水,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④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3)将上述溶液稀释成3%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水时,视线如图2所示,导致水的体积偏大,会造成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4)①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②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错误;
③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导致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故选:③;
(5)泡菜的发酵过程中会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所以该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所以发酵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
(2)②向左盘添加氯化钠;1.5;
③50;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④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3)偏小;
(4)③;
(5)化学变化。
(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②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左物右码放反了,物品质量=砝码重量-游码质量进行分析;
③根据量筒使用的就近原则,量筒的正确读数进行分析;
④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进行分析;
(3)根据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大进行分析;
(4)根据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是:溶质多了或者溶剂少了进行分析;
(5)根据泡菜中含有硝酸盐在发酵过程中会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亚硝酸盐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浓度溶液,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过程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1. 取一定量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g水后变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求:原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g?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多少g?
【答案】解:设原NaOH溶液的质量为x,由题意,则
,解得x=144g
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44 g×5%=7.2g
答:原NaOH溶液的质量是144 g,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7.2g。
【解析】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崇左版)(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版贵港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