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429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429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4294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4294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4294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4294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24294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教学课件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共14页。
“常考文言实词梳理”见32开抢分宝。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1)代入今义。如:2018北部湾经济区17(1)“齐人有好猎者”中的“好”今可组词“好学”“好人等,前者“好”的意思是“喜爱,喜欢”,后者“好”的意思是“优点多的”;分别代入到原句中,不难看出“喜爱,喜欢”的意思符合语境。 (2)如代入今义不符合句意,则看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 (3)如第一、二步都行不通,则翻译该句子,从句子意思中推测词语的意思。以2017北部湾经济区17(1)“齐己携诗诣之”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稿,前去拜会”,故不难推断出“诣”是“拜访”的意思。
考向2:虚词解释(9年考查6个) 技巧一: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如2018北部湾经济区17(2)题“狗良则数得兽矣”意思是“有了好狗就多次猎获野兽”,分析可知“则”做连词,表示顺承,译为“就”。 技巧二:代入检验法。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都能从课内找到相关的词语。因此在解答虚词题时,可回想与该句子一致的课内句子,然后将用法代入检验,即可得出答案。如2017北部湾经济区17(2)题“数枝,非早也”,首先回想课内学过的关于“也”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然后将其一一代入句中进行验证,根据句意和语境,可以得出这里的“也”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常考重点虚词梳理见“专题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 虚词样板文”。
考点二 句子翻译 (9年9考:北部湾经济区:2年2考;南宁7年7考)
翻译方式: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1)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并一一对应。 (2)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有古今意思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保留不译。如2015南宁18题中的“叶公”是人名,翻译时需保留。
(3)替换法:对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变化,通假字、活用词)要注意先替换后翻译。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句中的“宫”“府”分别替换成“皇宫”“丞相府”,“陟”“罚”分别替换成“晋升”“处罚”等。 (4)调序法: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调整语序。如2016南宁18题“求剑若此”一定要按照“若此求剑”的顺序进行翻译。
(5)增补法:翻译句子时,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使句意完整。 ①判断句的补充。首先要学会辨识判断句。如“……也”“……,……也”“……者,……也”这样形式的句子或含有“为、乃、则、非、即、是”这些判断词的句子即为判断句。在翻译时加上判断词“是”。如2015南宁18题后半句“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为“(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②省略句的补充。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需将其补充出来,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③被动句的补充。要加上被动词“被”。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为“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6)删减法:对文言文中仅起某种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的“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考点三 文意理解(9年6考:北部湾经济区:2年2考;南宁:7年2考;崇左:8年2考)
考向1:内容理解 (1)审清题意和要求,利用题干中的提示性词语; (2)判断提取对象; (3)按要求找到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仔细辨析提炼; (4)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
考向2:人物形象概括 (1)分析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2014南宁《王罴性俭率》中就直接点明了王罴节俭直率的性格特征。 (2)从正面描写分析。通过文中描述的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心理和主人公所做的事分析。 (3)从侧面描写分析。通过评价性句子或其他人物的言行、情感角度分析。
常用的概括人物形象的词:为君者: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关注民生、善于纳谏、知人善任为官(臣)者:敢于劝谏、善于劝谏、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赤胆忠心、不卑不亢、正义凛然、视死如归、果断睿智、赏罚分明、公正、节俭、率直治学者:虚心好学、废寝忘食、勤奋刻苦、聪明睿智、恭谦有礼其他人:诚实守信、直率、勤俭节约、有自知之明、心胸开阔、谦虚谨慎、不拘小节、足智多谋、顾全大局、 冷静沉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共45页。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真题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外古诗文默写新考法拓展训练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类型1,创新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类型2,类型3,类型4,课内外诗歌对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