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初一(下)第三次周考语文试卷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初一(下)第三次周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哽住(gěng) 榜样(bǎng) 可汗(hán)
B.哺育(bǔ) 机杼(zhù) 懊悔(à)
C.金柝(tuò) 屏障(píng) 呜咽(yè)
D.字帖(tiě) 燕山(yān) 澎湃(pài)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山界》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渺视困难、豪气干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蓝!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D.一身戒装的花木兰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宛如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理云鬓贴花黄的她,则又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
3.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B.②⑤①④⑥③C.④②⑤①⑥③D.⑤④①②⑥③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
B.《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作品,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克服的最大的困难。
C.《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二、默写题
默写填空。
(1)“扑朔迷离”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木兰诗(节选)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
①关山度若飞( )
②出郭相扶将( )
③黄沙百战穿金甲( )
④不破楼兰终不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赏析诗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读了【甲】诗后你觉得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乙】诗表达了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田垄深处
①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柳丝翠绿,在暖风里摇摆。枝繁叶茂的红叶石楠树,绽放出一丛丛火焰,在柏油村路两边升腾,氤氲着浓厚的春天气息。我前往浏阳河畔的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
②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从车上下来,我朝田垄深处走去。脚下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绵长田埂,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
③孔蒲中,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他站在稻田边的土堤上迎接我。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我紧握着老孔的手,感到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④老孔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就回乡跟父亲学种田,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年近六旬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办的家庭农场,被电视台报道后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引来广泛关注。孔蒲中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与泥巴打了四十年交道。历经风霜雨雪、虫灾稻病、干旱洪涝,有过土地歉收、温饱不保的苦闷,却终于在农村改革的春潮里,看到了蓬勃的希望。从承包责任田那天开始,他就立志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描画蕴藏在心中多年的致富蓝图。2006年开始,他从自己承包土地种养的经验出发,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探索出“稻田+生态种养”的糢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把种稻和养甲鱼、淡水鱼、黄鳝、田螺、泥鳅相结合,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种稻也不用施化肥、农药。2014年他在金石村创办家庭农场,一时前来学习参观的农民兄弟络绎不绝。
⑤我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来到老孔流转的二百六十多亩成片种养田畴。老孔用手摸着他精心设计的铁丝石棉板围挡,对我说,为防止甲鱼从田里爬出来跑走,才设计出这道围挡。不久,他就要在围挡地基上种上丝瓜。长起来的瓜藤爬上围挡,既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还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丝瓜收入。我仔细端详着这一排排稻田围挡,精巧而别致,一直朝前方延伸,装饰着绿树掩映下白墙黑瓦的农舍。乡野也成了一幅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的图画。
⑥看到身边老孔那布满皱纹的前额,我知道他是怎样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怎样沐风栉雨地耕耘这片土地。一家五口,要种养收储、加工销售近三百亩地的农产品,该有多少辛劳的付出?
⑦我站在田垄深处,透过眼前的围挡,朝露出水面的黑色禾蔸望去。稻田宽敞的田埂上,又新栽了一排排桃树。我诧异地问:“老孔,田埂上怎么添了这么多桃树?”老孔说:“这个春节,不能外出,就寻思干点啥,就在田埂上栽了上千株桃树。两年后桃树长大了,既可以为水田甲鱼遮光,还可以增加收入。”“真有你的!”我从心底佩服老孔。他有泥土那样厚重的自信,有稻子那样饱满的情怀。我仿佛听到一个亲切响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⑧时近中午,天空变得格外澄碧,没有一丝云彩。远处飞来一群白鹭,落在稻田里。望着这群白鹭,我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田里长稻,水中养鱼,陌上结桃,堤边种菜,屋前栽花。这不就是老孔梦中都在描绘的稻田花园吗?
(选文有改动)
(1)本文主要写“我”到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请根据访问行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
前往田垄——A._______________——田畴畅谈——田垄望桃——B.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有许多精美的写景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
(3)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4)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初一(下)第三次周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D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字帖”的“帖”应读作“tiè”。
2.
【答案】
C
【考点】
常见易错字
黄河颂(光未然)
老山界(陆定一)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渺”应为“藐”。
B项,“蓝”应为“篮”。
D项,“戒”应为“戎”。
故选C。
3.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美不胜收”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B项,“油然而生”的意思是“自然地产生”,使用正确。
C项,“扑朔迷离”的意思是“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这里用来形容天气,使用不正确。
D项,“眼花缭乱”的意思是“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使用正确。
故选C。
4.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是“感受”不能“拓展”,只能是“增强”,可改为“拓展我们的人生视野,增强我们的人生感受”。
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的身影”。
D项,句式糅杂,改为“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
故选C。
5.
【答案】
B
【考点】
句子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通读六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诗歌节奏的把握”,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②句提出“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应为是首句,排除C、D两项;⑤句说“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①句说“另一种是……”,可知⑤句位于①句前;①句出现“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④句进一步说明“节奏会随情感而变化”,故④句紧承①句,排除A项。
故选B。
6.
【答案】
C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黄河颂》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
B项,《老山界》不是红军长征途中克服的最大的困难。
D项,《木兰诗》是北宋郭茂倩编纂而成。
故选C。
二、默写题
【答案】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木兰诗(《乐府诗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雄雌、扑朔”的正确书写。
(2)注意“鞍鞯、辔头”的正确书写。
(3)注意“旦、溅”的正确书写。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1)①越过,②外城,③磨破,④回还
(2)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3)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进行景描),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
(4)勤劳朴实,刚强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乙】诗抒发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杀强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守边疆的艰苦和思归之情。
【考点】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语言特色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是: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
②句意是:互相搀扶着走出外城(迎接木兰)。郭:外城。
③句意是: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穿:磨破。
④句意是: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还:回还。
(2)这句诗采用了互文的修辞,百、十:表示不确指,多,很多。归:胜利归来。
(3)对名句的理解赏析,主要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入手。内容上,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写法上可以从借景抒情、运用典故、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意思是:在北方的寒气之中传来阵阵打更声;清冷的月光照在战士们的铠甲。这里用对偶句,并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极为简练地描绘了北方战地的艰苦环境,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栏的勇敢坚强。
(4)结合【甲】诗的故事内容及人物的具体表现来分析木兰的可敬可爱之处,了解木兰形象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从以上分析中提取相关词语作答即可。【乙】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直接抒发的感情,了解将士们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尤其把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进而把握将士们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守边疆的艰苦和思归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
【答案】
(1)A.田边(土堤、田堤、垄边)见面(握手),B.田垄(稻田)想象(展望)
(2)示例:运用排比,语言有气势,节奏感强,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田野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明艳,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我”的愉悦心情。
(3)①朴实(朴质);②辛劳(勤劳、辛苦、热爱劳作);③开朗(自信、乐观);④平凡(普通)。
(4)示例:插叙。叙述了老孔创办家庭农场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交代了“我”访问老孔的缘由。(作用从主题、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梳理故事情节
修辞手法及作用
鉴赏文学形象
插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首先通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再根据题目要求“根据访问行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第①②段写“我”为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朝田垄深处走去”。第③④段写“我”“紧握着老孔的手”,补充说明“我”来访的原因。第⑤⑥段写我们“边走边谈”,我知道他是怎样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第⑦段写“我”站在田垄上望见新种的桃林。第⑧段写“我”想象“稻田花园”美景。依据已给出的格式“行踪+活动”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要抓住关键词句,还要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三小句句式相同,意思相关,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地描绘了乡村田野上,油菜花金黄芳香,田野间深绿与金黄相映,色泽明艳,渠水清澈的动人景象,节奏明快有气势,表现了“我”置身乡野,为乡野美景所迷的愉快心情。
(3)解答本题要先整体把握文本,概括主题,再围绕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主题是:赞美农村改革的春潮给勤劳朴实的农民带来了希望,孔蒲中就是这已经走上小康之路的农民形象代表。由“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的外貌可以看出他是个朴实无华的农民,极其普通。由“裤脚上沾满泥土”可见他是个勤劳的农民。此外,由“他站在稻田边的土堤上迎接我”“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可以看出他是个开朗乐观的人。
(4)插叙的作用有:对人物和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有时起解释说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本文主线叙述“我”在田垄深处访问老孔的经过,是顺叙,在第④段插入叙述了老孔创办家庭农场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交代了“我”访问老孔的缘由,这是插叙,对情节(“我”采访老孔)起了解释说明作用,同时初步展示老孔的形象:以“立志”描画蕴藏在心中多年的致富蓝图,表现他对土地的热爱与有理想有追求;以“反复实践,逐渐探索出‘稻田+生态种养’的模式”表现他的勤劳能干;以“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种稻也不用施化肥、农药”表现他的紧跟时代具有生态农业理念,这也是他会出名会受访的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初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综合读写,单选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初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综合读写,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初一(下)第三次周闯关语文试卷部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