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双语国际学校初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双语国际学校初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狂澜/谰言 禁止/忍俊不禁 兽铤亡群/挺身而出
B.祈祷/绮丽 恶劣/深恶痛绝 黯然失色/万马齐喑
C.远遁/遵循 鞠躬/笑容可掬 忙里偷空/空口无凭
D.亘古/墙垣 砥砺/沥尽心血 锲而不舍/履行契约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震竦 一刹那 迥乎不同 潜心惯注
B.取缔 博眼球 一泄千里 苛捐杂税
C.累赘 顶梁柱 颠沛流离 诲人不倦
D.繁密 白内嶂 语无论次 天涯海角
3. 下列短语中短语类型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非常委屈 雄伟壮丽 改革开放 完全相信
B.安排任务 放松下来 热得难受 冻得麻木
C.我们高兴 大家唱歌 敬畏生命 打扫卫生
D.热烈欢迎 热爱祖国 老师讲课 漂亮极了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就是这样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②当然,人们需要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基本的生命准则
③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就是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
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
⑤然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⑥也能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法
A.②①③⑤⑥④B.③①②⑥④⑤C.②⑥④③⑤①D.③①②④⑥⑤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为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
B.“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默写题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2)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
(3)《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幽州台歌》中诗人把个人置身于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抒发自身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①文段选自《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________。
②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2)我终于来到了海底森林边缘。这里也许是尼摩船长拥有的众多领地中最美丽的一处。他把这处森林当作了自己的私产,对它行使各种权利,就像创世之初的人一样。再说,又有谁能够跟他争夺这一海底产业的占有权呢?还会有哪个更加勇敢的拓荒者会手持利斧来开发这片海底丛林呢?
①“我们”到达这片森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请根据小说情节,填写适当的内容。
“我”在这次环游海底世界的旅行中,领略了海底平原的美妙,a_______________;下到过一万六千米深的海底,b_______________;“我”c_______________,也目睹过“诺第留斯”号疯狂复仇的惨烈。
四、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将举办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
(1)请你为本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过程。
爱国人物图片展→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3)爱国主义情怀在邓稼先、闻一多身上都有所体现,请你任选其中一位人物结合其经历简要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 亲
①九岁那年春天,父亲带我去北海公园玩。回家的路上,暮色四起,带着解冻的寒意。沿湖边徐行,离公园后门两三百米处,父亲放慢脚步,环顾游人,突然对我说:“这里所有的人,一百年后都不在了,包括我们。”我愣住,抬头看父亲,他镜片闪光,隐隐露出一丝嘲笑。我虽自幼起常思考死亡,还是无比震惊,很久都没缓过劲儿来。
②对父亲最早的记忆来自一张老照片:背景是天坛祈年殿,父亲开怀笑着,双臂交叉,探身伏在汉白玉栏杆上。这张照片摄于我出生前。喜欢这张照片,是因为从未见他这样笑过,充满青春的自信。我愿意相信这是关于他的记忆的起点。
③“1949年10月,我们给儿子取了小名‘庆庆’。有了第一个儿子,我们俩都很忙。美利给儿子做小衣服,经常给他洗澡;由于母乳不够,每天还喂几次奶糕。我经常抱他在屋里走来走去,拍他入睡,还变换各种角度给他照相。小家庭有了这个小宝贝,一切都有了生气。”(摘自父亲的笔记)
④我出生后不久,我们家搬到府前街,离天安门城楼很近。每逢国庆,父亲抱着我,和邻居们挤在小院门口,观看阅兵式和游行队伍。最壮观的还是放礼花。次日清晨,在小院里捡起未燃的礼花,排成长串儿,像点燃导火索般点燃它,五颜六色的火花转瞬即逝。
⑤父亲喜欢带我坐电车,叮叮当当地从街上驶过。非高峰时间,车很空,扶手吊环在空中摇荡。我喜欢站在司机身后,看他如何摆弄操纵杆。我和父亲管它叫“当当车”。
⑥“庆庆很不愿意上托儿所,每到星期六去接他,总是特别高兴,而星期一早上送回去就难了。有个星期一早上怎么劝说也没用,他只有一句话:‘我就不去托儿所!’我们急着上班,只好骗他说去动物园,他信了。快到时他脸色紧张起来,看出是去托儿所,便大声哭叫,我紧紧抱住他,怕他跳车。到了托儿所门口,他在地上打滚,我只好硬把他抱进托儿所。他看见阿姨才安静下来,含着眼泪说了声:‘爸爸,再见!’”
⑦我自幼抵抗力差,托儿所流行的传染病无一幸免。尤其是百日咳,咳起来昏天黑地,彻夜不眠,父母轮流抱我。一位医生说,只有氯霉素才有效。这药是进口的,非常贵,父亲用积攒的最后一两黄金买下十几颗。遵医嘱,每颗去掉胶囊,分成两半,早晚各服一次。那药面特别苦,一喝就吐。父亲对我说,这药特别贵,你要再吐,父母就没钱再买了,这次一定要咽下去。我点点头,咬牙流泪把药咽下去。
⑧“庆庆出麻疹,住在托儿所隔离室。我们去只能隔着玻璃窗看他,但他也很高兴,比画着手势跟我们交谈。后来听托儿所阿姨说,那天我们走后,他一夜都站在床上,通宵不肯睡。“(摘自父亲的笔记)
⑨我年幼时父亲很有耐心,总陪我玩,给我讲故事。他在一个小本子的每页纸上画个人,每个动作略有变化,连续翻小本子,那小人就会动起来,好像动画片。后来,妈妈起得早,帮钱阿姨准备早饭,我和弟弟妹妹赖在父母床上,跟父亲玩耍。有一阵,我们迷上语言游戏,比如各自按颜色偏好,管父亲叫“红爸爸”“蓝爸爸”和“绿爸爸”,再随意互换,笑成一团。
⑩父亲确有不同的颜色。
⑪与父亲最早的冲突发生在我七岁左右。那时父母不知为何开始经常吵架,似乎只有如此,才能释放某种超负荷的压力。我总会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父亲发起脾气丧心病狂,形同暴君,整个变了个人。一天晚上,父亲认定我偷吃了点心。我虽以前偷吃过,但那回纯属冤枉。我死不认账,被罚跪并挨了几巴掌。最让我伤心的是,母亲居然站在父亲一边,尽管她暗中护着我,拦住鸡毛掸子的暴打。
⑫红爸爸蓝爸爸绿爸爸,突然变成黑爸爸。
⑬后来,父亲被借调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教务处工作。父亲在他宿舍旁临时借了个房间给我们。那里伙食好,周末放电影,设备先进,有专用乒乓球室。
⑭“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们想尽办法让孩子吃得好些,怕营养不良影响他们的发育成长。学院在校内拨出一块空地,分给职工们当自留地。我把给我的三分地种了绿豆和白薯,平时没时间管,到秋天倒收获不少。我和振开一起把绿豆、白薯装进麻袋运回家里,总算添了些口粮。“(摘自父亲的笔记)
⑮那是我头一次干体力活儿。顶着毒日头,用铁锹挖出白薯,抖掉土疙瘩,装进麻袋。父亲蹬平板三轮车,我坐在麻袋上,为劳动的收获骄傲,更为与父亲平起平坐得意。
⑯堆在阳台过冬的白薯变质了,我坐在小板凳上啃烂白薯。父亲刚买来牡丹牌收音机和电唱机,收音机反复播放《春节序曲》,和烂白薯的味道一起潜入记忆深处。
(作者:北岛,原名赵振开。有删改)
(1)作者说“父亲确有不同的颜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
(2)文章多次摘录父亲笔记里的内容,有何作用?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次日清晨,在小院里捡起未燃的礼花,排成长串儿,像点燃导火索般点燃它,五颜六色的火花转瞬即逝。(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最让我伤心的是,母亲居然站在父亲一边,尽管她暗中护着我,拦住鸡毛掸子的暴打。(从使用画线词的角度)
(4)结合第⑯段的画线语句,说说结尾的妙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1)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表达效果。
①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②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3)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洫(xù):田间水道。④歘:同“歘(xū)”忽然。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B.众服为确论 确:确定。
C.凡河中失石 失:丢失。
D.如是再啮 啮:侵蚀、冲刷。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语段(一)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4)语段(一)中的讲学家和语段(二)中的刘羽冲有何相同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七、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字的妙处。
八、写作
任选一题作文。
(1)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题目:我想与你共享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双语国际学校初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多音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lán/lán;jìn/jīn;tǐng/tǐng。
B项,qí/qǐ;è/wù;àn/ān。
C项,dùn/xún;jū/jū;kòng/kōng。
D项,gèn/yuán;lì/lì;qiè/qì。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震竦”应写作“震悚”;“潜心惯注”应写作“潜心贯注”;
B项,“一泄千里”应写作“一泻千里”;
D项,“白内嶂”应写作“白内障”;“语无论次”应写作“语无伦次”。
故选C。
3.
【答案】
D
【考点】
短语类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B项,动宾短语;形补短语;形补短语;形补短语。
C项,主谓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宾短语。
D项,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形补短语。
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
句子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通读文段可知,第③句领起下文,应为首句;第①句是对第③句的承接,应在③句后;第②句紧承第①句做了小转折,应在①句后;第⑥句一个“也”字承接第②句,应在②句后;第④句是对前面的强调,可放在⑥句后;第⑤句是自然得出的结论,可作尾句。故语段正确排序为:③①②⑥④⑤。
故选B。
5.
【答案】
A
【考点】
文学常识
木兰诗(《乐府诗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黄庭坚不是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
二、默写题
【答案】
(1)浩荡离愁白日斜
(2)雄兔脚扑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木兰诗(《乐府诗集》)
爱莲说(周敦颐)
陋室铭(刘禹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荡”的书写。
(2)注意“朔”的书写。
(3)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濯”的书写。
(4)由“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可推知答案。注意“儒”的书写。
(5)由“把个人置身于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抒发自身孤独寂寞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怆”的书写。
三、名著阅读
【答案】
(1)①老舍(舒庆春)
②前: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等。后: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等。原因: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
(2)①打猎,②a饱览过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b踏上了荒无人烟的南极,c经历过和章鱼大战的惊险
【考点】
《骆驼祥子》
课内名著阅读
作家作品
情节内容
《海底两万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骆驼祥子》是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②祥子来自农村,初到北京的祥子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荣、本分、好胜要强、淳朴善良,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开始游戏生活,变得懒惰、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祥子的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2)①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我们”穿上了厚重的潜水服,并拿上了特制的猎枪,去往海底世界探险。既是为了让“我们”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妙,也是为了打猎。依据名著内容可知,选段中提到的“森林”指的是“克利斯波森林”。他们在这里猎获了一只非常漂亮的海獭和一只体形巨大的水鸟。由此可知“我们”到达这片森林的目的是打猎。
②第一空:在希腊群岛,尼摩船长把大量的黄金赠送给一个潜水员。“诺第留斯”号来到桑多林岛附近,我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奇景。据此可概括为:饱览过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
第二空:“诺第留斯”号开往终年积雪结冰的南极圈,冲撞大冰盖,浮出水面。我和尼摩船长登上南极大陆,观察到南极特有的美丽景观。据此可概括为:踏上了荒无人烟的南极。
第三空:在大西洋,“诺第留斯”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据此可概括为:经历过和章鱼大战的惊险。
四、综合读写
【答案】
(1)示例: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征文比赛,爱国诗文大家品,爱国故事大家讲等。
(2)示例:①铭记历史,励志报国。②立爱国之志,践爱国之行。
(3)例如:邓稼先28年扎根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和研究第一线,为中国国防事业奉献毕生心血,做出巨大贡献。或闻一多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呕心沥血,撰写《唐诗杂论》《校补》等著述。
【考点】
活动规划
宣传标语
综合读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规划活动时,要围绕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尽量选择可行性较强的活动形式。本题要围绕“天下国家”的主题,如开展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征文比赛等,言之有理即可。
(2)首先要明确宣传语的特点,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要有宣传鼓动效应,再联系活动的主题,拟写恰当的宣传标语即可。本题中所拟定的标语要体现“天下国家”这一主题。
(3)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先驱,为中国国防事业奉献毕生心血,做出巨大贡献。闻一多是著名的学者和爱国人士,撰写《唐诗杂论》《校补》等著述。任选一位人物,结合其经历,讲述关于他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体现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五、现代文阅读
【答案】
(1)①充满青春的自信:从照片上父亲的笑和姿势可以看出。②爱子女:父亲抱着“我”观看阅兵式、游行队伍和放礼花;喜欢带“我”坐电车;父亲用心记录关于“我”的点点滴滴;父亲不惜金钱为“我”买进口药治病;艰难的岁月里想尽办法让我们吃得好些。③有耐心:“我”年幼时总陪“我”玩,给“我”讲故事;在小本子的每页纸上画动作略有变化的小人,连续翻看像动画片。④武断、暴躁:发起脾气来丧心病狂,形同暴君;冤枉“我”偷吃点心。
(2)内容上:①父亲用心记录关于“我”的点点滴滴,可见父亲对“我的深爱。②父亲的笔记记录了“我”的成长,与“我”的文字互为补充,互相印证,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结构上: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从笔记中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使文章脉络清晰。
(3)①比喻,把排成长串儿未燃的礼花比喻成导火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礼花被点燃后快速燃烧燃尽的情形;表现了“我”当时紧张、兴奋、惊喜的心情。
②“居然”是副词,是竟然的意思,表出乎意料;写出了父亲冤枉“我”偷吃并惩罚“我”时,母亲站在父亲一边,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不可思议、失望、伤心、委屈)。
(4)①“烂白薯”代表了当时艰苦的生活;②“收音机反复播放《春节序曲》”象征了我们在艰苦生活中的欢乐和希望(或:艰苦的生活中我们也不失乐观和信心);③“潜入记忆深处”表明了“我”对这段岁月及父亲的深深怀念;④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考点】
鉴赏文学形象
散文阅读
记叙文中情节的作用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修辞手法及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作答时,首先要理解“父亲确有不同的颜色”表明父亲有不同的性格,从文中找出表现父亲不同性格的句子或者言行分析即可。如从照片上父亲的笑和姿势可以看出父亲充满青春的自信。如父亲发起脾气来丧心病狂,形同暴君可以看出父亲的暴躁。按照此方法分析父亲的其他性格特点即可。
(2)阅读全文,本文主要通过“我”对儿时生活的追忆表现对父亲的思念及深深的爱。第③⑥⑧⑭段是摘录父亲笔记的文字,这些文段不仅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更使文章脉络清晰,使“我”的追忆与父亲的笔记相辅相成,更好地彰显了文章主题,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答题时只要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结合文段分析归纳即可。
(3)第①句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认真品读该句不难发现,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时要辨明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即可;第②句要求“从用词的角度”赏析句子,可先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副词、动词等词语,然后结合人物特点分析即可。
(4)解答本题,应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烂白薯”“收音机反复播放《春节序曲》”“潜入记忆深处”既照应了前文内容又表达了我们对过去艰苦生活及父亲的怀念,从而彰显了文章主题,这样戛然而止的结尾,让人回味。
【答案】
(1)①没有种完遗忘在抽屉里的喇叭花种子。②幼时的夙愿,淡忘了多年的理想。
(2)①“呆”字是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喇叭花的惊讶和痴迷。
②“揪”字是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女儿丢弃喇叭花种子的心痛之情。
(3)①“我”被喇叭花吸引;②回忆儿时见到喇叭花开放时的情景;③捡拾喇叭花种子;④在阳台上栽种喇叭花;⑤女儿丢弃“我”遗忘的喇叭花种子。
(4)情感:深深的自责(内疚),淡淡的忧伤。感悟: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梦想),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
【考点】
散文阅读
记叙文标题含义
赏析文章语言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时,需总结全文中心,抓住文章主线,分析归纳即可。本文“没有发芽的种子”是全文的写作线索,文章第④段,作者写道,自己儿时收集种子,并种出了美丽的花朵;文章第⑥段,发现种子被遗忘在抽屉里几十年,“我”没有让它在土壤中发芽开花,自己心中感到一丝淡淡的悲伤,这是文题的表层含义。文章最后,“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作者明确指出,种子就像美好的愿望,被许多人渐渐淡忘,这是深层含义。
(2)①画线词所在句出自文章第②段,“呆”表示脸上表情死板,发愣。在本句话中,“呆”表现了“我”当时面对开满鲜花的墙头的表情神态,说明了“我”当时的惊讶之情。
②画线词所在句出自文章第⑦段,“揪”表示用手抓住或扭住。在本句话中,“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属于心理描写,表达了“我”对女儿扔掉种子一事的心痛之情。
(3)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围绕“喇叭花”展开叙事。第①—②段,“我”散步时被大片的喇叭花所吸引。第③段,“我”儿时看到鲜花盛开,亲近花朵。第④段,“我”收集喇叭花种子。第⑤段,“我”在阳台栽种喇叭花,并且喇叭花生长旺盛。第⑥段,女儿在抽屉里发现被遗忘的喇叭花种子,并将它丢进垃圾篓。据此回答即可。
(4)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明确文章中心,分析作者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作答即可。本文作者通篇以“喇叭花”为线索,文中多次写道自己与喇叭花的经历,回忆儿时对喇叭花的喜欢,到长大后对喇叭花种子的遗忘,表现了作者自责和忧伤。在写自己的感悟时,围绕“不要忘记理想,要努力为了理想而努力”进行写作,语句通顺即可。
六、文言文阅读
【答案】
B
(2)这(石兽)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寓理于事。借寻找石兽这件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4)相同点:都埋头于书本中,思想固化,不能实事求是。语段(一)中的讲学家自恃博学,只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便认为应在河中沙石下寻找石兽;语段(二)中的刘羽冲伏案苦读古代的兵书和有关水利建设的书,却不知根据实际情况做变通,最终害人害己。
【考点】
河中石兽(纪昀)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语言特色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人物形象
【解析】
【参考译文(二)】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全部擒获。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绘制了水利图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于是刘羽冲从此抑郁不乐,常常独自在庭院中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会骗我!”像这样(刘羽冲)一天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就抑郁而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傍晚,常常看见他的魂魄游荡在墓前松柏下,摇着头独自漫步。侧耳细听,他述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人笑他,他就忽然隐没了。第二天探察他,又是这样。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的人是愚蠢的,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呢?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一卷书都没有,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所以说:‘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又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
【解答】
(1)B项,句意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确:正确的。
(2)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3)语段(一)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讲学家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寓理于事。借寻找石兽这件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4)语段(一)庙里的讲学家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语段(二)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故两文的相同点:都埋头于书本中,思想固化,不能实事求是。语段(一)中的讲学家自恃博学,只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便认为应在河中沙石下寻找石兽;语段(二)中的刘羽冲伏案苦读古代的兵书和有关水利建设的书,却不知根据实际情况做变通,最终害人害己。
七、古诗词鉴赏
【答案】
(1)迷离的月色和朦胧的轻烟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夜晚时分船只停泊在秦淮河上靠近酒家的地方。
(2)“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考点】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诗歌画面描绘
泊秦淮(杜牧)
品味语言(炼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某句诗的画面,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和适当的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句意为: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笼”字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用词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表面上看是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统治者和权贵,因为那些歌女哪里有自由,都是被权贵所指使的。一个“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表达了对不吸取教训、不顾国家危亡、沉溺享乐的晚唐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形象地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八、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半命题作文
全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初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双语国际学校初一(下)期末语文试卷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某校初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