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全国(新教材)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 地理 含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新教材)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 地理 含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中A、B、M、N四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该日,北京,7月,北京地区可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
地 理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前后) B.春分(3月21日前后)
C.寒露(10月8日) D.清明(4月5日)
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
1.B
2.A
【解析】
1.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4.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5.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
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
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答案】
3.A
4.A
5.D
【解析】
3.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北方,地球北极指向北极星,北极星在北方,A对。B、C、D错。
4.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运动现象,A对。B、C、D错。
5.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D对。A、B、C错。
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弧线AB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A、B、M、N四地( )
A.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9时
B.B地日落时刻为18时
C.M与N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3°26′
D.N地的经度为15°E
7.若P地的纬度为80°,则P地极夜结束的日期大约为( )
A.2月14日 B.3月14日 C.7月14日 D.8月14日
【答案】
6.D
7.A
【解析】
6.读图可知,图中N地所在经线位于30°W和60°E正中央,根据经度变化规律推算,N地的经度为15°E,D正确;根据图中经度变化方向判断,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N所在经线为白昼中央经线、切点M所在经线,地方时应为12时,则图中30°W为9时,A正处于晨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明显A的地方时晚于图中30°W的地方时(9时),A错误;图中显示,B点昼短夜长,因此日落时间不可能是18时,B错误;读图可知,N地的纬度为30°,M地的纬度为66.5°,两地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两地纬度相差36.5°,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关36.5°,C错误。故选D。
7.根据经度变化方向判断,图中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中心极点为北极点。若P地的纬度为80°,即80°N,则P地极夜长度约为(80°-66.5°)×8=108天,北极附近各地极夜日期范围以冬至日为中央,因此当地极夜结束的日期大约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以后54天,经推算,应为2月14日左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图中外圆为70°纬度线,圆内为极昼范围,此时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S,60°E B.20°N,120°W C.20°S,60°W D.20°N,180°
9.该日,北京(39°N)市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
A.71° B.74.5° C.31° D.27.5°
【答案】
8.B
9.A
【解析】
8.东经度增大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故中心点是北极点。图中外圆纬度数为70°,且圆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因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和出现极昼的纬度二者互余,故太阳直射的纬度为北纬(90°-70°=20°);日界线是180°经线和0时经线。依据题意可知60°E经线为0时,太阳直射的经线正是12时经线,故可推出12时经线为120°W经线。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的坐标为(20°N,120°W),故本题选B。
9.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当地的纬度是39°N,直射点的纬度是20°N,所以纬度差为19°,依据公式可得出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角是71°,故本题选A。
7月,小明同学从东城区出发到怀柔—延庆—门头沟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7月,北京地区可见( )
A.日出正东方B.11:00太阳在东北方向
C.日落正西方D.14:00太阳在西南方向
11.小明若从东城区出发乘长途客车经怀柔至延庆,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9:00出发,左侧靠窗 B.10:00出发,右侧靠窗
C.15:00出发,右侧靠窗 D.17:00出发,左侧靠窗
【答案】
10.D
11.C
【解析】
10.7月,北京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京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A、C错误。11:00为上午且接近正午,太阳应在东南方向,B错误。14:00正午刚过,太阳在西南方向,D正确。故选D。
11.根据题干可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上午9点到12点,太阳从东南侧照射,若9:00出发,则汽车行驶的时间应是9:00到11:00之间,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当汽车行驶至怀柔至延庆路段时,左侧靠窗会受到阳光照射,A错误。10:00出发,太阳位于东南方,坐在右侧靠窗,东城到怀柔段刚好受太阳照射,B错误。计算可知,从东城经怀柔到达延庆大约需要2个小时,15:00时出发,汽车行驶的时间应是15:00—17:00,太阳位于西南方位,照射的位置是左侧靠窗,右侧靠窗太阳照射不到,适合看风景拍照,C正确。若17:00出发,则从则汽车行驶的时间应是在17:00到19:00之间,太阳由西南落向西北方向,当汽车行驶至东城至延庆路段时,左侧靠窗会受到阳光照射,D错误。故选C。
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地区(土耳其半岛中部),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凝灰岩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精灵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左上图中丁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3.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4.能在“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成客栈的有利条件是( )
A.凝灰岩质地较松软易于开凿 B.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
C.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答案】
12.D
13.C
14.A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2.据左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由沉积物形成的是沉积岩,即戊为沉积岩;乙为岩浆,甲为喷出岩,丙为侵入岩,丁为变质岩,故选D。
13.据材料可知,“精灵烟囱”是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精灵烟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②、火山灰堆积④、风化侵蚀⑤。故选C。
14.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塔形外表坡度大与利于排水无关,B错误;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及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不是开凿为客栈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D。故选A。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5.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16.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答案】
15.D
16.A
【解析】
15.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
16.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18.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风力作用
【答案】
17.C
18.A
【解析】
该题组考查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判读以及地质作用分析。
17.由地质构造示意图可以看出库区所在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故选C。
18.该地区岩层弯曲和断层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挤压,故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地壳运动。选A。
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两题。
19.下列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20.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岩层形成时间从老到新依次为②①③
【答案】
19.D
20.D
【解析】
19.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图中地貌的形成与地壳的褶皱构造、断裂及外力作用有关,B错;甲、乙两座山脉分别是向斜山和背斜山,形成原因不同,C错;丙河流发育于断层线附近,其成因与断层有关,故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D对。故选D。
20.读图可知,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②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错。③处是花岗岩,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根据图示可知,②岩层在①岩层下方,故②岩层形成时间比①岩层早;③岩层侵入到②岩层和①岩层中,故③岩层在②岩层和①岩层之后形成,故图中岩层形成时间从老到新依次为②①③,D对。故选D。
图1为北半球M聚落所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其中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图2为沿QP一线所做的地质剖面示意图。M聚落分布于两侧山脊之间的宽谷中,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且该日M聚落的日照时间为北京时间8:10至17:50。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已知:tan30°≈0.58,tan35°≈0.7,tan40°≈0.84)
2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两广丘陵 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2.下列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所示地形为背斜山
B.乙处草坡因下渗强烈,表土含水量小
C.图2中森林为落叶阔叶林
D.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该地昼长夜短
【答案】
21.A
22.B
【解析】
21.由材料可知,OP实际水平距离为425米,而OP的高差为300米,甲坡坡度正切为300÷425≈0.7,利用正切值tan35°≈0.7,可知甲坡坡度约为35°。当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即冬至日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甲坡坡度相等,为3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得,该地的纬度约为31°34ˊN,又因为该日M聚落的日照时间为北京时间8:10至17:50,即昼长是9小时40分钟,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13:00,所以M聚落的经度是105°E,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四川盆地。故选A。
22.根据图2岩层的弯曲形态可判断出图2所示地形为向斜山,A错。根据图2中的信息可知,乙处坡度较缓且位于石灰岩上,所以下渗强烈,表土含水量小,B正确。结合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四川盆地,故图2中森林为常绿阔叶林,C错误。根据上题可知,该地一年中M聚落房屋的正午日影最长时昼长是9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B。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呈半圆形,恰似露出水面、连接东西两侧大陆的一长串“踏脚石”。阿留申群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该地区多云雾、火山。下图为阿留申群岛周边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亿焦耳/米2·年)等值线及其南侧海域等深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阿留申群岛地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较为合理的是( )
A.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 B.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小
C.南侧海域海底地形为海岭 D.岛屿呈集中带状分布
2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推测阿留申群岛及其南侧海底地形的成因,合理的是( )
A.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B.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C.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
D.狭长的海沟为板块生长边界,走向为弧形
【答案】
23.A
24.B
【解析】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A正确;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大,B错误;南侧海域海底深度变化大,地形为海沟,C错误;岛屿呈分散带状分布,D错误。故选A。
24.有海沟分布,地处板块消亡边界,A错误;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B正确;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C错误;狭长的海沟为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为弧形,D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代表北半球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2)甲图中A、B、C三地中,昼由长到短的排列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3分)
(3)此刻,B点上可以观测到现象 (填日出或日落),B点昼长是 __小时。(2分)
(4)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处于晨昏线上A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C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3分)
【答案】
(1)冬至 (23°26′S,90°E)
(2)A>C>B A>C>B A=B=C
(3)日落 6小时
(4)由23.5°S(23°26′S或者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0° 昼短夜长
【解析】
(1)甲图逆时针自转,因此是北半球,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代表北半球节气是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在南回归线即23.5°S,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90°E,故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90°E)。
(2)冬至日,全球各地从北向南昼长越来越长,据此判断,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ACB。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据此结合图中三地的纬度可判断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为ACB。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角速度处处相等。
(3)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B点此时正处于由白天向黑夜的过渡线上,即B点位于昏线上,此时可观测到日落。90°E为12点,则此时B点为15点,据此算出B点昼长为(15-12)×2=6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故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处于晨昏线上的A点,也是赤道上的点,正值日出,其太阳高度是0,C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日达到全年昼长的最小值,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青云花园是我国某城市(36°34′N)一所小区,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将开发商告上法庭。下图1为青云花园小区分布平面图,图2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 30°≈0.577)。
(1)图2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 ,该日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或南半球),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 (大或小),该地的经度为 。(4分)
(2)该小区居民将开发商告上法庭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6分)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30°40′N)相比有何差异?并对你的结论做出合理解释。(4分)
【答案】
(1)F 北半球 小 123°E
(2)合理(或是) 小区位于北纬36°34′,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米,远大于楼间距20米。
(3)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大);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
(1)在一天当中,太阳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旗杆的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日出时朝向西方,日落时朝向东方;太阳高度日出和日落最小,当地正午时最大,旗杆的影长日出和日落时最长,正午时最小。结合图分析,F朝向西方且影长最长,应该最接近日出时段;影子朝向西南,故太阳日出东北,可推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高度正午时最大,太阳光线射入客厅内的面积最小;已知该城市所处的纬度位置36°34′N,再根据图中正午时的北京时间计算当地的地理经度:已知正午时北京时间是11:48,可推算当地(当地为正午12时)的地理经度为123°E。
(2)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楼房建设,只要在冬至日时(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的影长最长)南楼不遮挡北楼底层采光,全年南楼都不会遮挡北楼底层采光。已知小区位于北纬36°34′,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小为90°-(36°34+23°26)=30°,计算楼的影长=楼高÷tan30°=20÷0.577=34.66米,南楼影长远大于楼间距20米,故小区北楼底层住户采光条件差。
(3)一年中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都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总体来看,低纬度地区比较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要大,因此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纬度低的地区的楼房间距较小,纬度高的地区楼房间距较大,故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楼间距应比上海宽。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下图为“智利24°S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埃斯康迪达为智利最大的铜矿之一,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位于东西山脉之间的中央谷地南北绵延约650公里,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
(1)说明该地铜矿体形成的大致过程。(6分)
(2)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6分)
【答案】
(1)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来自于地幔软流层的含铜岩浆沿断层侵入地壳,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2)内力作用形成中央谷地两侧断层;中央谷地沿断层相对下陷,形成低地;河流等外力作用,把风化、侵蚀物质搬运至此堆积。
【解析】
本题考查铜矿体以及地貌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对地理过程的推理能力。
(1)结合材料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进行分析,说明该地(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间相互碰撞,地壳活动频发,多断层发育;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含有铜)不断侵入地壳,沿着断层上升,然后冷却凝固,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2)结合材料和图可知,中央谷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堑;后期在外力作用下(河流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将泥沙带到谷地堆积,最终形成土壤肥沃的谷地。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指出图中A岛多地震的原因。(4分)
(2)读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3)B国是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试简述其优先发展核电的理由。(8分)
【答案】
(1)A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依据河流流向由中间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入海洋。
(3)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核电站燃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震、亚洲地形和日本的核电的有关知识。
(1)A岛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读图可知,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是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平原分布在四周;依据:青藏高原发育了很多大江大河,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流向由中间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入海洋。
(3)B国是日本,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进口;经济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国,电力需求量大,核电站燃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建设核电站科技力量强,资金雄厚,所以日本优先发展核电,成为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新教材)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地理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新教材)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地理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中A、B、M、N四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该日,北京,7月,北京地区可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新教材)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地理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一天中碳汇效果最佳时,该地接近,小明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