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化学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二十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应用集训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2372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版高考化学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二十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应用集训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2372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版高考化学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二十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应用集训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23724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版高考化学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二十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应用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化学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二十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应用集训,共13页。
应用篇
【应用集训】
1.(2020宁津一中高三模拟,14)MnSO4·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斜方晶体,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硫酸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Ⅰ烧瓶中放入的药品X为铜屑
B.装置Ⅱ中用“多孔球泡”可增大SO2的吸收速率
C.装置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SO2
D.用装置Ⅱ反应后的溶液制备MnSO4·H2O需经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及干燥的过程
答案 A
2.(2020滨州三模,17)氯化亚铁是重要的还原剂,常用于检测硒、生产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制备FeCl2的方法有多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结晶法制备FeCl2
在一定浓度的盐酸中,逐渐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蒸发至出现晶膜, , ,固液分离,洗涤,快速干燥备得。
Ⅱ.氯苯还原无水FeCl3制备FeCl2
无水FeCl3与氯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
(1)如图是用干燥的Cl2和铁粉制备无水FeCl3的装置。硬质玻璃管和收集器用大口管连接的原因是 。
(2)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FeCl2(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并检测FeCl3的转化率。已知相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将162.5 g无水氯化铁和200 g氯苯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在锥形瓶中加入200 g滴有酚酞的9.5%的NaOH溶液。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加热,控制温度在132 ℃左右发生反应。实验完成后冷却,分离提纯得到粗产品。
①先通入N2的目的是 ;导管a的作用是 。
②当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加热,则氯化铁转化率理论上达到或超过 %。
③实验结束后,回收过量氯苯的操作名称为 。
④指出装置c可能存在的缺点 。
答案 Ⅰ.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 Ⅱ. (1)FeCl3的熔沸点低,防止FeCl3冷凝时堵塞导管 (2)①排尽装置中的O2和水蒸气,防止FeCl2被氧化,防止FeCl2发生水解反应 导气,冷凝回流氯苯 ②95 ③蒸馏 ④无防倒吸装置
3.(2021届临沂高三期中,20)二氯异氰尿酸钠[(CNO)3Cl2Na]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某同学利用高浓度的NaClO溶液和(CNO)3H3固体,在10 ℃时反应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2NaClO+(CNO)3H3(CNO)3Cl2Na+NaOH+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装置A中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待装置B (填实验现象)时,再由三颈烧瓶上口加入(CNO)3H3固体;反应过程中仍需不断通入Cl2的理由是 。
(3)反应结束后,装置B中的浊液经过滤、 、干燥得粗产品。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装置B中NaOH利用率降低,改进的方法是 。
(4)通过下列实验测定二氯异氰尿酸钠样品中有效氯的含量。
反应原理:
[(CNO)3Cl2]-+H++2H2O(CNO)3H3+2HClO
HClO+2I-+H++Cl-+H2O
I2+2S2O32-O62-+2I-
实验步骤:准确称取m g样品,用容量瓶配成250 mL 溶液;取25.00 mL 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用c m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 mL。
①该样品的有效氯含量表达式为 。(该样品的有效氯=测定中转化为HClO的氯元素的质量×2样品的质量×100%)
②下列操作将导致样品有效氯含量测定值偏低的是 (填标号)。
a.加入稀硫酸的量过少
b.滴定前滴定管未排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消失后立即读数
d.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
答案 (1)恒压滴液漏斗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2)液面上方有黄绿色气体 使反应生成的NaOH再次生成NaClO,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3)冰水洗涤 在装置A、B之间加装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4)①35.5cVm% ②ac
[教师专用题组]
应用篇
【应用集训】
1.某小组设计实验对硫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进行验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实验事实与所得结论相符的是( )
答案 A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说明生成的物质具有漂白性,即生成了二氧化硫,A项正确;瓶内的氧气具有氧化性,也能氧化Na2S生成硫单质,B项错误;生成的二氧化硫使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硫与氧气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D项错误。
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答案 A 依据气体的密度,改变进气口可实现不同密度气体的收集,A项正确;HCl与NH3均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B项错误;蒸馏常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C项错误;碱石灰与酸性气体反应,D项错误。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利用A制取Fe(OH)2
B.利用B装置制取C2H4
C.利用C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D.利用D装置收集NH3
答案 B 导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以内,用苯进行液封能有效隔绝氧气,避免Fe(OH)2氧化,A项正确;乙醇制乙烯需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至170 ℃,温度计需伸入液面以下控制反应温度,B项错误;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且用长颈漏斗连通大气平衡内外气压,C项正确;碱石灰可用于干燥碱性气体,NH3易溶于水,可采用倒扣漏斗方法防倒吸,D项正确。
4.三氯化六氨合钴(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中采用H2O2作氧化剂,在大量氨和氯化铵存在下,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将C(Ⅱ)氧化为C(Ⅲ),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配合物,反应式为:
2CCl2·6H2O+10NH3+2NH4Cl+H2O2
2[C(NH3)6]Cl3+14H2O
CCl2·6H2ONH4Cl 溶液
[C(NH3)6]Cl2
粗产品 滤液 产品晶体
成品C(NH3)6Cl3
已知:①C(NH3)6Cl3在不同温度下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②制备过程中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下:
(1)原料NH4Cl的主要作用是 ;步骤④中要冷却至10 ℃再缓慢地边搅拌边加入H2O2溶液,这样操作的目的: 。
(2)步骤⑤中保持60 ℃的加热方法是 ,恒温20分钟的目的是 。
(3)步骤⑥是减压抽滤(见上图装置Ⅱ),当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防自来水倒吸入抽滤瓶最佳的正确操作是 。
(4)操作A的名称为 。若操作过程中,发现漏斗尖嘴处有少量晶体析出,处理方法是 。
(5)步骤⑨进行洗涤时要用到两种试剂,应该依次用 (填序号)洗涤。
A.饱和氯化钠溶液
B.无水乙醇
C.浓盐酸
答案 (1)NH4Cl溶于水电离出NH4+会抑制NH3·H2O的电离 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降低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2)水浴加热 (提高反应速率,)保证反应完全
(3)慢慢打开活塞d,然后关闭水龙头
(4)趁热过滤 往漏斗中加入少量热水
(5)C、B
解析 (1)NH4Cl溶于水电离出NH4+会抑制NH3·H2O的电离,利于加入浓氨水后生成[C(NH3)6]Cl2,H2O2受热易分解,故需要进行冷却,同时降低反应速率,避免剧烈反应。
(2)维持60 ℃可以保证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又不至于过高导致H2O2分解,保持温度稳定常采用水浴加热,维持20分钟是使在该温度下充分反应。
(3)该问是本题较为新颖的考查内容,大多数题中只提及抽滤装置(布氏漏斗)及使用抽滤的原因,但是很少涉及到抽滤过程的原理分析。装置Ⅱ中无真空泵,采用的是自来水的流动制造低压环境,模拟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实现抽滤目的。避免自来水倒吸,应先平衡内外压强,故答案为:慢慢打开活塞d,然后关闭水龙头。
(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得知产物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冷却会有较多固体析出,因此操作A应该是趁热过滤;若操作过程中,发现漏斗尖嘴处有少量晶体析出,处理方法是用少量热水,使其溶解后继续过滤。
(5)依据流程中的⑦和⑧的提示,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明确增大氯离子浓度可以防止产品溶解而损失,因此三氯化六氨合钴首先应该用浓盐酸洗涤,最后再用有机溶剂乙醇洗涤,故答案为C、B。
5.索氏提取法是测定动植物样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标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如图装置,用无水乙醚等有机溶剂连续、反复、多次萃取动植物样品中的粗脂肪。具体步骤如下:
①准备: 取滤纸制成滤纸筒,放入烘箱中干燥,移至仪器X中冷却至室温。然后放入称量瓶中称量,质量记作a;在滤纸筒中包入一定质量研细的样品,放入烘箱中干燥,移至仪器X中冷却至室温,然后放入称量瓶中称量,质量记作b。
②萃取:将装有样品的滤纸筒用长镊子放入抽提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醚,使滤纸筒完全浸没入乙醚中,接通冷凝水,加热并调节温度,使冷凝下滴的无水乙醚呈连珠状,至抽提筒中的无水乙醚用滤纸点滴检查无油迹为止(大约6 h~12 h)。
③称量:萃取完毕后,用长镊子取出滤纸筒,在通风处使无水乙醚挥发,待无水乙醚挥发后,将滤纸筒放入烘箱中干燥,移至仪器X中冷却至室温,然后放入称量瓶中称量,质量记作c。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了三次的仪器X的名称 。为提高乙醚蒸气的冷凝效果,索氏提取器可选用下列 (填字母)代替。
a.空气冷凝管
b.直形冷凝管
C.蛇形冷凝管
(2)①实验中必须十分注意乙醚的安全使用,如不能用明火加热、室内保持通风等。为防止乙醚挥发到空气中形成爆燃,常在冷凝管上口连接一个球形干燥管,其中装入的药品为(填字母)。
a.活性炭 b.碱石灰
c.P2O5 d.浓硫酸
②无水乙醚在空气中可能氧化生成少量过氧化物,加热时发生爆炸。检验无水乙醚中是否含有过氧化物的方法是 。
(3)①实验中需控制温度在70 ℃~80 ℃之间,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应采取的加热方式是 。
②当无水乙醚加热沸腾后,蒸气通过导气管上升,被冷凝为液体滴入抽提筒中,当液面超过回流管最高处时,萃取液即回流入提取器(烧瓶)中……该过程连续、反复、多次进行,则萃取液回流入提取器(烧瓶)的物理现象为 。
A.冷凝回流 B.虹吸
C.倒吸 D.分液
③索氏提取法与一般萃取法相比较,其优点为 。
(4)数据处理: 样品中纯脂肪百分含量 (填“”或“=”)(b-c)(b-a)×100%。
答案 (1)干燥器 c
(2)a 取少量乙醚滴加稀硫酸和KI 淀粉溶液,振荡,若溶液变蓝色则说明含有过氧化物,否则不含
(3)①恒温加热炉且水浴加热 ②B ③连续、反复、多次萃取,且每一次萃取都是纯的溶剂,萃取效率高
(4)Cu2+。
(2)方案2:通过Cu2+、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①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 。
②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推测Cu2+作氧化剂,白色沉淀A是CuI。确认A的实验如下:
a.经检验,滤液中无I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是 。
c.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中Ag+未能氧化I-,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 ml/L,b、d中溶液pH≈4)
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 (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③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 。
(资料:Ag++I- AgI↓ K1=1.2×1016;2Ag++2I- 2Ag↓+I2 K2=8.7×108)
答案 (1)Cu+2Ag+ 2Ag+Cu2+
(2)①AgI ②a.Cu2+ b.AgCl
c.CuI+2Ag+ Cu2++AgI+Ag
(3)①2I--2e- I2
②将d烧杯内的溶液换为pH≈4的1 ml/L Na2SO4溶液,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电流表指针偏转
③K1>K2,故Ag+更易与I-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4I- 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Cu2+的氧化性增强
解析 (1)铜将银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离子方程式为Cu+2Ag+ 2Ag+Cu2+;
(2)①Ag+与I-反应生成黄色沉淀AgI;
②白色沉淀A与AgNO3溶液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呈蓝色,证明反应生成了Cu2+;向灰黑色固体滤渣中加入浓硝酸后,取其上层溶液加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B,说明上层溶液中含有Ag+,则灰黑色固体中含有Ag,故A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I+2Ag+ Cu2++AgI+Ag;
(3)①a中溶液呈棕黄色说明I-放电产生了I2,电极反应式为2I--2e- I2;
②为了证实氧气的氧化作用,需设计对照实验,即将d烧杯内的CuSO4溶液换为pH≈4的1 ml/L Na2SO4溶液,进行实验即可;
③根据资料可知,K1>K2,Ag+与I-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AgI沉淀的趋势远大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故Ag+更易与I-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gI;2Cu2++4I- 2CuI↓+I2,生成了CuI沉淀,使得Cu2+的氧化性增强,所以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C6H5Cl(氯苯)
C6H4Cl2
FeCl3
FeCl2
相对分子质量
112.5
147
162.5
127
熔点/℃
-45
53
306
670~674
沸点/℃
132
173
315
1 023
实验事实
所得结论
A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证明硫燃烧的产物中有SO2
B
湿润的Na2S试纸上出现淡黄色固体
证明硫的燃烧产物能被还原成硫
C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证明硫的燃烧产物中有酸类物质
D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硫燃烧的产物中有SO3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 ml·L-1
KI溶液
1.0 ml·L-1
AgNO3溶液
Ⅰ.产生黄色沉淀,
溶液无色
1.0 ml·L-1
CuSO4溶液
Ⅱ.产生白色沉淀A,
溶液变黄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
现象
无明显
变化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上析出银;电流表指针偏转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电流表指针偏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十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山东专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十气体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_模拟集训含解析,共119页。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化学选考山东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十八化学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应用集训,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