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探究案新人教版专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一__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探究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一__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探究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学案,共13页。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任务1 正确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任务2 补充完成操作步骤特别提醒(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任务3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有哪些? 项目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物像大小视野亮度视野范围低倍镜远多小亮大高倍镜近少大暗小(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应如何推算?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下: 项目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cc×(1/n)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dd×(1/n2)(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有何规律?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b”。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移动规律: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4)如何判断视野中污物所在的位置移动装片任务4 研析深化教材,析因推理归纳,提升学科素养科学思维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科学探究1.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2.视野中污点(或异物)可能存在的位置有哪几种?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的依据是什么? 3.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为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以较为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对显微镜使用问题的考查1.[经典高考]如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显微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B.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D.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名师支招] 突破与显微镜使用相关的4个疑难点(1)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较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即实物与像是“上下左右颠倒”,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b”。(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4)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排列,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视野中,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2.[经典易错]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方移动 对实验拓展的考查3.在10倍目镜、10倍物镜下测量钟形虫,测得虫长24格,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是0.8微米。若换40倍物镜观察,所测得钟形虫长度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依次为( ) A.960格、0.8微米 B.96格、0.2微米C.6格、3.2微米 D.240格、0.2微米4.(多选)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网络建构提升] [长句应答必备]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4.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两大类。5.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6.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示例]1.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非细胞生物病毒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生活。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学说建立的突出意义是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阐述细胞的多样性。 [等级选考研考向]1.[2018·海南卷]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内膜上有酶的分布B.细胞核中含有DNA和蛋白质C.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D.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2.[2018·海南卷]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3.[2017·海南卷]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4.[海南卷]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国考真题研规律]1.[2020·全国卷Ⅱ,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2019·全国卷Ⅱ,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 D.DNA、蛋白质3.[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4.[全国卷Ⅰ]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5.[2016·全国卷Ⅰ,1改编]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D.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一)【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任务2 对光 视野中央 亮度适宜任务4 科学思维答案: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科学探究1.答案: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2.答案:污点(或异物)可能存在于玻片、目镜和物镜上。转动目镜,污点随之转动;换用洁净目镜后,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目镜上。3.答案:缩小光圈(或调节成平面反光镜)以降低视野的亮度,便可较为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1.解析:图示测微尺不在保卫细胞直径上,需旋转目镜调节;物镜由10×换为40×,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相同;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答案:C2.解析:根据物镜距载玻片的距离,可判断物镜放大倍数的高低,b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高于c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则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少;a条件下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更近,因此视野越暗;在d条件下看到的物像在右上方,转化为a或c条件下观察时,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答案:C3.解析:物镜放大了4倍,物体长度放大了4倍,所以虫长24格×4=96格,但是钟形虫实际长度没变,所以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为0.8微米/4=0.2微米。答案:B4.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视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A错误;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正确;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错误;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错误。答案:ACD课堂总结 网络聚焦大概念网络建构提升①细胞 ②统一 ③核膜示例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依赖活细胞2.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原核细胞没有3.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4.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历届真题 分类集训培素养等级选考研考向1.解析: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分布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A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B正确;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C正确;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叶肉细胞的细胞膜不含纤维素,细胞壁含纤维素,D错误。答案:D2.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需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答案:C3.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A正确。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有选择地从其所处环境中吸收物质,B正确。细菌的拟核区含有环状DNA分子,C正确。蓝藻无叶绿体,D错误。答案:D4.解析: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水绵为藻类植物,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酵母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D正确。答案:B国考真题研规律1.解析: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A错误;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肺炎双球菌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故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不相同,C错误;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属于病原体,故二者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正确。答案:D2.解析: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DNA可以转录形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答案:A3.解析: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方法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答案:B4.解析: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PrPc(一种无毒蛋白)空间结构改变而形成的,其结构改变后,功能也随之改变,进入机体后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A错误;肺炎双球菌为细菌,其增殖方式为二分裂,而朊粒的增殖方式为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转变为PrPsc,B错误;由题干中“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可推知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改变其功能,C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为从蛋白质到蛋白质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结构的改变,D错误。答案:C5.解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核中含有DNA和RNA,C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线粒体,D错误。答案:C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九__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探究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八__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学案,共16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七__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学案,共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