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内能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第七单元 质量评估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单选题
1. ( 2分 ) 小科用研钵将约20克氢氧化钡[Ba(OH)2]晶体磨成粉末,倒入一小烧杯。在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克氯化铵[NH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烧杯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对现象的观察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触摸烧杯外壁,能感觉到发热
B. 化学反应中,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把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可以增加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
D. 该反应和燃烧一样,反应物总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总的化学能
题1图 题2图
2. ( 2分 ) 在如图所示的“汽油机模型”实验中,将少量的汽油喷入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摇动起电机,观察到放电针放电,汽油燃烧,软木塞被高温高压的气体冲出。该实验可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3. ( 2分 ) 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B.能量守恒定律既适用于能量的转化,又适用于能量的转移
C.由于能量的转化过程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D.凡是能量守恒的过程,就一定会发生能量的转化
4. ( 2分 ) 下列四种过程中,只发生能量的转移而不发生能量转化的是( )。
A.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B.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
C.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D.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
5. ( 2分 ) 关于利用能量转化与守恒解释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某个物体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
B.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C.空调机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
D.“摩擦生热”是创造了热,它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6. ( 2分 ) 如果甲热机的效率比乙热机的效率高,则可以说( ) 。
A.甲热机的功率比乙热机的大
B.在单位时间内甲热机消耗的燃料比乙热机的少
C.甲热机的转速比乙热机的大
D.甲热机将燃气产生的内能变成机械能的百分比比乙热机的大
7. ( 2分 ) 下列交通工具中,动力设备不是热机的是( )。
A.远洋轮船 B.载重汽车 C.喷气式飞机 D.电动车
8. ( 2分 ) 人体摄人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某种巧克力的营养成分表上标有“每100克能量2000千焦" ,该标识的含义与以下哪个物理量的含义类似? ( )
A.热量 B.热值 C.内能 D.比热容
9. ( 2分 ) 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两支试管,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进行水浴加热,管内液体分别升温到40℃。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加热的时间比水长
题9图 题10图
10. ( 2分 ) 2020年12月,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跨昼夜远程机动训练,多架歼-11B战机在十几个小时内跨越多个省市、起降多个陌生机场、航程达数千公里,检验了部队远程机动和战场适应能力。有关该场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以座位为参照物,飞行 员是运动的
B. 该款飞机使用的空气喷气发动机,属于热机
C. 飞机在空中运动速度越快,具有的惯性也越大
D. 飞机匀速飞行时,飞机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相等
11. ( 2分 ) 质量相等的水、铝块、铜块和水银(c水>c铝>c铜>c水银),它们的温度分别从20℃降低到10℃,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
A.水 B.铝块 C.铜块 D.水银
12. ( 2分 ) 下列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 ) 。
A.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
B.把铁钉敲进木头中,铁钉变热
C.水被太阳晒热
D.烧红的金属块放在冷水中,金属块温度降低
13. ( 2分 ) 有关物质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电阻计算公式R=U/I,当电压U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B. 冬天,室外的水表被冻裂,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C. 高压锅烧菜易熟,是因为高压锅内水的沸点降低了
D. 烧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时间多,是因为壶水的比热容比半壶水的比热容大
14. ( 2分 ) 下图是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
A. B. C. D.
15. ( 2分 ) 小明制作了一个会“发光的二极管”,其电路简图如图所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演示时,左右动塑料管,这时会看见两只发光二极管交替发光。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该现象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B. 二极管发光时,图中的条形磁体相当于电源
C. 二极管交替发光说明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电
D. 在该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16. ( 2分 ) 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C.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
D. 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
17. ( 2分 )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冲出,同时管口附近产生“白气”。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 B. 加热时管内的水不断汽化
C. 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其内能减少 D. 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
题17图 题18图
18. ( 2分 ) 小明同学阅读了课本“图4-35比较几种物质的比热大小”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B.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D. 质量相等的钢铁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比砂石吸收热量多
19. ( 2分 ) 如图甲所示,将2℃的牛奶放在初温45℃的水中加热,每隔一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周围环境温度可能为30℃ B. 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
C. 曲线E表示热水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D. 热水温度比牛奶温度变化慢
20. ( 2分 ) 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是应用这一特性的是 ( )
A.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 B. 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
C. 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D. 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
二、填空题
21. ( 6分 ) 以Q表示 , c表示 , m表示 , 表示物体加热前的温度, 表示物体加热后的温度,我们可以得到计算热量的公式: 。
22. ( 6分 )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过程,就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由于燃料的成分不同,我们把 千克某种燃料 时放出的 ,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的单位是 。
23. ( 1分 ) 甲、乙两个初温相同的物体质量相等,它们的比热之比为c甲:c乙=3:1,让它们分别各吸收400J的热量以后,再把它们放在一起相互接触(无热散失),在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传递的热量是________J。
24. ( 2分 ) 菜油最适宜的烹饪温度在150 ℃至180 ℃之间。用天然气将质量为0.02千克的菜油从室温20 ℃加热到170 ℃,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有60%被菜油吸收。则菜油吸收了________焦热量,燃烧了________米3的天然气。[取c菜油= 2.0×103焦·(千克·℃)-1 , 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焦/米3]
25. ( 2分 ) 如图是小科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向左行驶,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冲程相同。
26. ( 2分 )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金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乙的温度/℃
25
28
31
34
37
40
(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乙的比热容比甲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27. ( 3分 ) 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2020年11月,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如图是核电机组示意图,通过三个回路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1)一回路:反应堆中核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水加热到约320℃,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
(2)二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被加热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三回路:核电站通常建在海边用海水作冷凝剂,原因是海水量多且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8. ( 4分 ) 小思和小敏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在图像中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你在课堂上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
29. ( 6分 ) 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金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________;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__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油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
四、解答题
30. ( 15分 ) 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千克的煤气,能使50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70℃(不计热散失)。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 ,煤气的热值为4.2×107焦/千克。求:
(1)0.5千克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31. ( 13分 ) 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 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 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________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 5L/min,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的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 33℃提高到 37℃,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多少热量?【Q吸=cm(t-t0),血液的比热容为 0.85×103J/(kg·℃),密度为1.05×103kg/m3】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B 2.C 3.B 4.C 5.B
6.D 7.D 8.B 9.A 10.B
11.A 12.B 13.B 14.A 15.B
16.C 17.D 18.C 19.B 20.B
二、填空题
21.物体吸收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t0;t;Q吸=cm(t-t0)
22.化学;内;1;完全燃烧;热量;焦/千克
23.200
24.6×103;2.5×10-4
25.(1)热传递
(2)做功
26.(1)=
(2)小
27.(1)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2)汽化
(3)比热容大
三、实验探究题
28.(1)固液共存
(2)丙
29.(1)托盘天平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方案二
四、解答题
30.(1)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Q=qm=4.2×107焦/千克×0.5千克=2.1×107焦;
(2)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t水=4.2×103焦/(千克·℃)×50千克×(70℃-20℃)=1.05×107J;
(3)燃气灶的效率η=Q吸Q=1.05×107J2.1×107J=50%。
31.(1)肺
(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 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3)每分钟需要加热的血液质量m=ρV= 1.05×103 J/(kg·℃)×5×10-3m3=5.25kg;
每分钟血液吸收的热量:Q=cm△t= 0.85×103J/(kg·℃)×5.25kg×(37℃-33℃)=17850J。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B
【解析】A.氯化铵溶于水时会吸热,则用手触摸烧杯外壁,能感觉到变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中,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
C.把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可以增加气体的生成速度,但是不会增大气体的质量,故C错误;
D.该反应不需加热,则反应物总的化学能等于生成物总的化学能,故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汽油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软木塞跳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和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3.B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能量存在的一切场景,故A错误;
能量守恒定律既适用于能量的转化,又适用于能量的转移,故B正确;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虽然能量总和不变,但是有些能量形式就无法再被利用,那么发生能源危机的可能性极大,故C错误;
当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时,就没有发生能量的转化,故D错误。
4.C
【解析】A.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A不合题意;
B.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合题意;
C.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将手的内能转移到金属杆上,故C符合题意;
D.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不合题意。
5.B
【解析】A.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某个物体的能量会发生变化,但是整个系统的能量总和不变,故A错误;
B.摩擦生热,即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是这部分内能再也不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空调机既能制热时,将室外的热量转移到室内;制冷时,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故C错误;
D.“摩擦生热”是不是创造了热,它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成,它照样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6.D
【解析】A.热机的效率与功率没有关系,故A错误;
B.热机的效率与单位时间内消耗燃料的多少无关,故B错误;
C.热机的效率与转速无关,故C错误;
D.甲热机的效率高,其实就是甲热机将燃气产生的内能变成机械能的百分比比乙热机的大,7.D
【解析】远洋轮船、载重汽车和喷气式飞机,都是利用热机工作的,故A、B、C不合题意;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利用的是电动机,故D符合题意。
8.B
【解析】燃料的热值表示燃料的放热本领大小,数值上等于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这和“每100g能量2000千焦”相似,故B正确,而A、C、D错误。
9.A
【解析】煤油和水的质量相同,且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Q=cm△t可知,因为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煤油的温度变化比水大,即它先升高到40°,而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低,故A正确,而B错误;
煤油和水用同一个酒精灯加热,则加热时间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
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煤油吸收的热量比水少,即加热时间比水短,故D错误。
10.B
【解析】A.以座位为参照物,飞行员相对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则座位是静止的,故A错误;
B.该款飞机使用的空气喷气发动机,属于热机,故B正确;
C.飞机在空中运动速度快,但是质量不变,则它具有的惯性不变,故C错误;
D.飞机匀速飞行时,飞机所受牵引力和阻力相等,飞机机翼受到的升力与重力相等,故D错误。
11.A
【解析】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所以水放出的热量最多,故A正确,而B、C、D错误。
12.B
【解析】A.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其实是手背的热量传递给酒精,为热传递,故A错误;
B.把铁钉敲进木头中,铁钉变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为做功,故B正确;
C.水被太阳晒热,即太阳能被水吸收,为热传递,故C错误;
D.烧红的金属块放在冷水中,金属块温度降低,即金属块的热量传递给水,为热传递,故D错误。
13.B
【解析】A.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故A错误;
B.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知,水的密度变小,它的体积变大,故B正确;
C.高压锅烧菜易熟,是因为高压锅内水的沸点升高了,故C错误;
D.根据公式Q=cm△可知,当比热容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因此烧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时间多,是因为水的质量大,而不是比热容更大,故D错误。
14.A
【解析】A.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做功冲程,故A符合题意;
B.一个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为吸气冲程,故B不合题意;
C.一个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为排气冲程,故C不合题意;
D.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故D不合题意。
15.B
【解析】A.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来回运动,相当于磁铁不动,而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那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发生电磁感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极管发光时,它消耗电能为用电器,而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相当于电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二极管交替发光,说明线圈中电流方向不断改变,产生了交流电,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该过程中,消耗了磁铁的机械能,产生电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16.C
【解析】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17.D
【解析】A.水温上升时,水的内能增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加热时管内的水吸热,从液体变成气体不断汽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管内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则其内能减少,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试管口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符合题意。
18.C
【解析】A、水银是液体,但其比热容在图中最小;故A错误;
B、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C正确;
D、钢铁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小,所以质量相等时,升高相同的温度,钢铁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少;故D错误;
19.B
【解析】A.根据乙图可知,当牛奶的温度到达30℃时保持不变了,因此周围环境温度可能为30℃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热水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牛奶吸收,一部分则散失到周围环境,故牛奶吸收的热量不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曲线E表示热水放出热量,温度下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热水从45℃降低到30℃用了15min,而牛奶从0℃升高到30℃用了15min,可见,热水温度比牛奶温度变化慢,故D正确不合题意。
20.B
【解析】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可以携带更多的热量,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故A不合题意;
B.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春天的夜晚,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非常大,在降温时可以放出很多的热量,从而保护秧苗,故C不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取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不合题意。
二、填空题
21.物体吸收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t0;t;Q吸=cm(t-t0)
【解析】以Q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质量,t0表示物体加热前的温度,t表示物体加热后的温度,我们可以得到计算热量的公式:Q吸=cm(t-t0)。
22.化学;内;1;完全燃烧;热量;焦/千克
【解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过程,就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由于燃料的成分不同,我们把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的单位是焦/千克。
23.200
【解析】假设物体初温是T0 , 质量是m,比热容分别为3c和c,当分别吸收200J后,甲物体末温为T1 , 乙物体末温为T2 ,
根据公式Q=cm△t得到:
甲物体:3cm(T1-T0)=400J;
那么:T1=4003cm +T0;
乙物体: cm(T2-T0)=400J;
那么:T2= 400cm+T0;
因此:T1<T2 ,
再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假设达到的温度为T,传递的热量为Q;
根据公式Q=cm△t得到:
甲物体:3cm(T-T1)=Q,
那么:T= Q3cm +T1= Q3cm + 4003cm +T0 ①
乙物体: cm(T2-T)=Q,
那么:T=T2−Qcm= 400cm +T0−Qcm ②
①②联立,解得:Q=200J。
24.6×103;2.5×10-4
【解析】菜油吸收的热量为:Q吸=cm菜△t=2.0×103J/(kg·℃)×0.02kg×(170℃−20℃)=6×103J;
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Q放=Q吸η=6×103J60%=104J;
燃烧天然气的体积为:V=Q放q=104J4×107J/kg=2.5×10−4m3。
25.(1)热传递
(2)做功
【解析】(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向左行驶,这个过程中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船体的机械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26.(1)=
(2)小
【解析】(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高,根据公式Q=cm△t可知,乙的比热容比甲小一些。
27.(1)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2)汽化
(3)比热容大
【解析】(1)一回路:反应堆中核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水加热到约320℃,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是: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2)二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被加热后汽化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三回路:核电站通常建在海边用海水作冷凝剂,原因是海水量多且比热容大。
三、实验探究题
28.(1)固液共存
(2)丙
【解析】(1)在图像中BC阶段,冰的温度保持不变,应该处于熔化状态,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2)、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我在课堂上的实验数据,我认为图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
29.(1)托盘天平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方案二
【解析】(1)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质量的托盘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表格中统计的是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的温度,而加热相同的时间也就是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温度的变化量判断比热容的大小,因此小金选择的是方案二进行实验。
四、解答题
30.(1)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Q=qm=4.2×107焦/千克×0.5千克=2.1×107焦;
(2)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t水=4.2×103焦/(千克·℃)×50千克×(70℃-20℃)=1.05×107J;
(3)燃气灶的效率η=Q吸Q=1.05×107J2.1×107J=50%。
【解析】(1)根据Q=qm计算煤气放出的热量;
(2)根据Q吸=c水m水△t水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η=Q吸Q计算燃气灶的效率。
31.(1)肺
(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 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3)每分钟需要加热的血液质量m=ρV= 1.05×103 J/(kg·℃)×5×10-3m3=5.25kg;
每分钟血液吸收的热量:Q=cm△t= 0.85×103J/(kg·℃)×5.25kg×(37℃-33℃)=17850J。
【解析】(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这个设备的作用,从而判断它替代的器官。
(2)心肺功能缺失,就不能再依靠心脏将血液压入主动脉,即借助这个设备完成,据此分析解答;
(3)首先根据m=ρV计算每分钟加热的血液质量,再根据公式Q=cm△t计算血液吸收的热量。
2022年华师大 科学 九上 第七单元 质量评估卷: 这是一份2022年华师大 科学 九上 第七单元 质量评估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有机物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有机物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