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练习(2)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练习(2)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练习(2)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长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人拳头的宽度约为1cm
B.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0.008mm
C.比赛用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2.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2cmB.2.0cmC.2.00cmD.2.00
3.为盛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作人员将一枚重新复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如图)。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天安门城楼上国徽的高度约为( )
A.1.5mB.3mC.4.5mD.6m
4.小林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 张 纸的厚度;②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段较 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③测量细铜 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0 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其中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5.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雾霾的主要因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1000mm=0.00025mm
B.2.5μm=2.5μm×103nm=2500nm
C.2.5μm=2.5μm×103=2500nm
D.2.5μm=2.5×10-3mm=2.5×10-6m
6.为了测量学校课室的课桌有多高,应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准确( )
A.量程15cm,分度值0.5mmB.量程2m,分度值1mm
C.量程3m,分度值1dmD.量程30cm,分度值1mm
7.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4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37.1cmB.36.3cmC.36.37cmD.36.4cm
8.下面是小明学完长度的测量以后总结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对同一个长度,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刻度尺,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C.测量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D.对同一个长度,认真测一次就够了,多测量几次无法减小误差
9.下列四个长度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23m=23m×100cm=2.3×103cmB.23m=23×10﹣3km=2.3×10﹣2km
C.23m=23m÷1000km=2.3×10﹣2kmD.23m=23m×100=2.3×103cm
10.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41cmB.2.357cmC.2.35cmD.2.36cm
11.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B.阿基米德
C.帕斯卡D.牛顿
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450mm=450mm×10﹣3=0.45m
B.450mm=450×10﹣3=0.45m
C.450mm=450×10﹣3m=0.45m
D.450mm=450mm×10﹣3m=0.45m
13.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cm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9.2s
14.如图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具有相同的( )
A.长度B.误差C.分度值D.测量范围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
16.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s。
17.如图,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
18.根据图可读出:物体AB的长度为______,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秒表的示数是______s
19.图甲、乙两图中的长度测量都是错误的,它们错误的原因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
20.单位换算:56m/s=______m/min; 54km/h=______m/s
三、简答题
21.有两卷合金丝,其中一卷的标签显示它的直径是0.6mm,而另一卷的直径比它细,但不知道是多少。如果只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铅笔而不用其它的任何测量工具,你能较准确地弄清楚较细合金丝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2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当你在教室上课时,手边只有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请你根据以上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23.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明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小花看了鼓浪屿地图(如图所示),想测量环岛路的长度,应该如何测量?请你帮他们把测量方法写下来。
24.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案: _______ .
25..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标有Ø=0.3mm ,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同样的铅笔,你能较准确地测出它的直径吗?请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的直径的数学表达式.(提示:设待测铜丝的直径为Ø′,圈数为n′,直径为Ø=0.3mm的铜丝圈数为n)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成人拳头的宽度约为10cm,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8mm,故B不符合题意;
C.比赛用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接近实际,故C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00cm。
故选C。
3.B
【详解】
如图所示,国徽的高度约为楼梯上两个人的高度,成年人身高约为1.7m,所以国徽的高度为
2×1.7m=3.4m
则国徽的高度约为3~4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①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 张 纸的厚度,这是累积测量法;②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段较 小的半径,从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半径,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这是化曲为直测量法;③测量细铜 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0 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这是累积测量法;即①③测量方法相同。
故选C。
5.D
【详解】
A.有
故A错误
B.有
故B错误
C.有
故C错误
D.有
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学校课室的课桌高度大约在1m左右,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2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
故选B。
7.D
【详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39.4cm这个数据与其它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36.4c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A错误;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对同一长度,测量的结果不同,故B错误;
C.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故C正确;
D.对同一个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23m×100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故A错误;
B.进率及过程正确。故B正确;
C.“23m÷1000km”得到的单位不是km。故C错误;
D.“23m×100”得到的单位不是cm。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4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而最后一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是错误的,把它忽略去,然后取平均值,物体的长度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托里拆利首先想到用玻璃管装满水银再倒插入水银槽,测出了大气压所支持水银柱的高度,算出了大气压强值,故选A。
12.C
【详解】
A.450 mm×10﹣3≠450×10﹣3m,故A错误;
B.运算的中间过程缺少单位,故B错误;
C.过程及进率正确,故C正确;
D.450 mm×10﹣3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故A符合题意;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mm,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14 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
由图可知,这两把刻度尺的长度和测量范围不同,误差与测量过程和测量仪器都有关,不是由测量仪器决定的,分度值都是0.1cm,是相同的。
故选C。
15.2.50
【详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则木块的长度为
3.50cm-1.00cm=2.50cm
16.3.40 341.2
【详解】
[1]刻度尺上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每1min分为两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每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此时秒针在41.2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1.2s,即该秒表的读数为
17.3.40 1mm
【详解】
[1][2]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00cm,物体A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40cm,物体A长度为3.40cm。
18.2.65cm 2.6cm 100.4s
【详解】
[1]由图1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6cm对齐,估读为3.6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65cm-1.00cm=2.65cm
[2]由图2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6.0cm对齐,右侧在8cm和9cm之间偏向9cm一侧,估读为8.6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8.6cm-6.0cm=2.6cm
[3]由图乙知道,秒表的小盘读数为90s,大盘读数为10.4s,则秒表的读数为100.4s.
19.刻度尺使用时,放歪斜了 读数时,眼睛的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详解】
[1]刻度尺使用时,放歪斜了,没有沿着所测长度放置。
[2]读数时,眼睛的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20.3360 15
【详解】
[1]速度的单位换算
56m/s=56×=56×60m/min=3360m/min
[2]速度的单位换算
54km/h=54×m/s=15m/s
21.可以;详见解析
【分析】
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刻度尺进行,本题中由于没有刻度尺,所以只能用等量替代的思想进行测量;合金丝的直径很小,直接测量误差很大,因而考虑通过“累计叠加”;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可以较为准备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操作过程:先将直径D=0.6mm的合金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出圈数n,再将直径为D′的合金丝缠绕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铅笔上,使它们的长度相同,数出圈数n′;
表达式推导:因为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即
nD=n′D′,
所以细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
(mm)。
22.用刻度尺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约等于人的身高.
【详解】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约等于人的身高.
23.见解析所示
【详解】
小明先测测200页同样的纸,实际上是100张纸,因此一张纸的厚度等于200页纸的厚度除以100;
小花测量鼓浪屿环岛路的长度,先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环岛路重合,在棉线的两端做记号,再把棉线拉直,测出棉线长度,再应用比例尺求出环岛路长度。
24.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
【分析】
本题主要是通过对观察和测量的对比,突出测量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精确测量的足够重视.
【详解】
如图所示,对于T形工件,根据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面一竖(cd)的高度.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是: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
故答案为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
25.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缠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设待测铜丝的直径,圈数,直径为Ø=0.03mm的铜丝的圈数为n.(mm)
【详解】
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缠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设待测铜丝的直径Φ′,圈数n′,直径为Ø=0.3mm的铜丝的圈数为n. Φ′=Φ=0.3× (mm).
【点睛】
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刻度尺进行,本题中由于没有刻度尺,所以只能用等量替代的思想进行测量,具体方法是先将直径Ø=0.3mm的细铜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并数出圈数n,再将直径为Ø′的细铜丝缠绕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铅笔上,使它们的长度相同,数出圈数n′,根据二者的等量关系计算出另一卷细铜丝的直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