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小明打开电冰箱门时,发现后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B.熔化C.液化D.凝华
2.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3.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如果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冰水混合物与外界的热传递忽略),则可断定 ( )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 15 min 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B.该图像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图像
C.该物质的熔点是50℃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5.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过程B.先熔化,后凝固C.熔化过程D.先凝固,后熔化
6.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B.液化C.升华D.汽化
7.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如图所示),叫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因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A.①汽化 ②液化B.①液化 ②汽化
C.①熔化 ②液化D.①熔化 ②凝固
8.下列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C.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D.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9.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会冒“白气”,这是冰箱内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
10.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B.液态
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1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
12.关于温度计使用时的正确放法,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B.C.D.
13.最近没有降水天气,但早上拉开窗帘,也常常会发现窗户玻璃上有“水汽”,“水汽”是怎样形成的?出现在窗户的哪一侧?( )
A.汽化,内侧B.液化,内侧C.汽化,外侧D.液化,外侧
14.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太阳出来,大雾散去
B.从冰箱拿出来的茶叶变潮湿了
C.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D.冬天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二、填空题
15.周末,小梅同学在家完成老师布置的小实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放出”)。
16.有太阳时下雪,就被称为“太阳雪”,这种现象多见于北方。雪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到______。
17.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18.如图为一个简易的自制温度计,为了更明显地显示温度变化,应尽量选择_______(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将小瓶放入热水中,水柱的位置会________。
19.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观察图中温度计,其示数为______。
20.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___________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___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
三、计算题
21.有一支刻度模糊的水银温度计,由于看不清刻度,所以不能直接用来测量物质的温度.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放在沸水中(设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23.0cm;当把它放在一杯温水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11.5cm.则这杯温水的温度是多少?
2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 ℃,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如果实际气温为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23.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
24.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_____?
(2)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多少____?
(3)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霜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形成的固体,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由图象知道,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甲知道,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所以,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D.由图知道,该物质熔点为-2℃,低于冰的熔点,故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会逐渐增加,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B.该物质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总体在下降,但有一段时间放出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晶体的凝固特征,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图像为晶体的凝固过程图像,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该物质在凝固时保持50℃不变,则其凝固点是50℃。因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故C正确;
D.CD段是该物质凝固完成之后的降温过程,是固态,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先把铜块熔化成铜水,然后再把铜水浇铸成铜像,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故选B。
6.A
【详解】
冬天早晨屋内热、窗户玻璃很冷,屋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急剧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①是由液态→气态,②是由气态→液态;①的过程中,液态氮→气态氮,符合汽化的物态变化过程;②的过程中,气态氮→液态氮,符合液化的物态变化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水变成了冰,是凝固过程,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属于凝华现象,而凝华要放出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不冷,故C错误;
D.吹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是吹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吸热,从而使人感觉凉快,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
A.夏天打开冰箱的门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热,使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B正确;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云海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于液体中,而且不能碰到容器底或者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B
【详解】
因为室内温度高,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变成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表面就是看到的“水汽”。
故选B。
14.D
【详解】
A.太阳出来,大雾散去,雾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是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拿出来的茶叶变潮湿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茶叶表面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春天来了,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凝华 放出
【详解】
[1][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16.凝华 冷气流影响
【详解】
[1][2]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是水蒸气遇到冷气流形成的。
17.66
【详解】
图中温度计60~70℃间有10个格,故分度值是1℃,示数是66℃。
18.细 升高
【详解】
[1]为了使温度变化时,玻璃管中液柱变化更明显,应使温度计的玻璃管更细,是因为吸管太粗,液体膨胀的量小的时候很难观察到变化。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小瓶放入热水时,水受热膨胀,水柱上升。
19.液体热胀冷缩 -22℃
【详解】
[1]温度计下端有一个玻璃泡,里面装的是液体,把玻璃泡放入被测液体中,玻璃泡里的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从而会沿玻璃管上升;遇冷以后,体积缩小从而会沿玻璃管下降。所以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处越向下所标刻度值越大,是零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2℃。
20.
【详解】
[1]已知此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所以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27℃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2]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则
解得t=50℃。
21.39.5℃
【解析】
它放在冰水混合物(0℃)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放在沸水(100℃)中(设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23.0cm,这表明温度计上这19cm正好代表100℃
所以每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是 100℃/(23.0cm-4.0cm) = 100/19℃/cm
当水银柱的长度为11.5cm时表示的温度是 10019℃/cm×(11.5cm-4.0cm)=39.5℃.
故39.5℃
22.23℃
【解析】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由题意可知,示数为5℃时实际为0℃,示数为95℃时实际为100℃,也就是温度计上的90个小格表示实际的100℃,每个小格表示(100/90)℃,当实际气温为20℃时,应占的小格数为20℃/(100/90)℃=18,故温度计读数应为18+5=23℃.
23.冬天室外气温比较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玻璃上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花”,所以冰花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在玻璃的内侧。
【详解】
“冰花”是固态的,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所以成在玻璃的内侧。
【点睛】
先分析“冰花”的状态,“冰花”是固态的,然后再看是由液体形成的还是由气体形成,由液体形成的就是凝固;由气体形成的就是凝华。
24.2℃ 140℃ ﹣60℃~240℃
【详解】
(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2)100格代表的温度为(100−30)×2℃=140℃;
(3)起点代表的温度最低为:(−30)×2℃=−60℃;最上面的150处刻度对应的最高温度是:2℃×(150−30)=24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2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