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解析版)
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 专题五 难点突破5 生物与环境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 专题五 难点突破5 生物与环境学案,共7页。
1.影响植被的自然条件
2.植被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莲藕指示水湿环境、骆驼刺指示干旱环境、铁芒箕指示酸性土壤环境、碱蓬指示盐碱性土壤环境等;梭梭林、柠条、沙拐枣及柽柳等,侧向枝条极度发育,而主干不明显;旗形树冠可以反映风向;树木年轮的间隔宽窄不一样,可以表示向阳、背阴,或温湿环境及干冷环境;大石块、树主干向阳一侧的草,生长较旺盛;白桦树背阴一侧的树皮较粗糙或有许多裂纹及疙瘩;松柏类及杉树在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较北面多,并且容易结成较大的块;果树向阳一侧果实结得较多,以苹果、红枣、柿子、柑橘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也是朝南的先变色;长在石头上的青苔喜阴湿,尤其以背阴一侧为多;积雪的融化一般是先融化向阳的一面。
3.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下图为我国农史学家万国鼎根据《管子·地员篇》的描述绘制的“某山地木本植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示木本植物类型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 )
A.青藏地区 B.东南沿海
C.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2.“复吕”“泉英”地段草本植物种类多、长势好,林木更高大,主要是因为( )
A.热量多 B.光照强
C.水分足 D.土层厚
3.时至今日,“山之侧”的林木多由原生变为次生且覆盖度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生物入侵
C.自然灾害 D.农业垦殖
答案 1.D 2.C 3.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山麓地带的植被是榆树,属于落叶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等。第2题,结合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的特点,在同一座山“复吕”“泉英”地段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草本植物种类多、长势好,林木更高大。第3题,“山之侧”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华北地区人口密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故“山之侧”的林木多由原生变为次生且覆盖度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农业垦殖。
(2020·湖北宜昌市调考)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湖区东岸有大面积沙漠。湖泊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7 ℃以上,但秋季湖泊水温分层现象却逐渐消失。每年4月开始,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的鸟岛产卵孵化,鸟岛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据此完成4~6题。
4.青海湖东岸分布有大面积沙漠,下列因素与其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
A.湖区常年盛行西北风
B.日月山的阻挡作用
C.湖区东部形成水下沙堤
D.人类大规模的开垦
5.推测青海湖秋季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B.湖泊水温下降迅速
C.湖泊面积比夏季大 D.湖泊风力比夏季小
6.据所学知识推测候鸟觅食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 )
A.东南侧 B.东北侧
C.西北侧 D.湖中央
答案 4.D 5.A 6.C
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湖区盛行西北风,在西北风和湖水流动共同作用下,沙子在东部浅水带形成水下沙堤,逐渐露出水面并受风力沉积;西北风受东部山地阻挡后沉积,在东岸滨湖平原形成沙丘,这些都是青海湖东岸分布有大面积沙漠的原因。青海湖东岸没有大规模的开垦,与人为原因关联性最小,故D正确。第5题,夏季水温差异大,秋季水温差异小是因为夏季湖水表层升温快,下层温度较低,加上夏季风力小,湖水上下扰动较小,水温差异大;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水温差异变小,使得秋季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故A正确。湖泊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故B错。秋季湖泊来水少,湖泊面积比夏季小,故C错。秋季湖泊风力比夏季大,故D错。第6题,据图可知,青海湖的西北侧有较长的布哈河注入,水量大、盐度小、饵料丰富,食物充足,候鸟多在此处觅食活动,故C正确。
(2020·全国文综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7~9题。
7.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8.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9.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答案 7.A 8.C 9.D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可知新增加的70~80米范围内的岳桦林显然是才开始生长的幼树,选A。第8题,根据材料“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第9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持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林线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会影响林线变化,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扩散的范围上限稳定,而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所以林线稳定的原因是岳桦结实线稳定,种子扩散范围稳定,选D。
难点突破练
(2020·湖南长沙一中月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洲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 3/4 每十年向西迁移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北美洲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2.北美洲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为当地( )
A.年均温降低 B.蒸发量减少
C.自然灾害减少 D.土地开发利用
3.北美洲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移的速度,这说明( )
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
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
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
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裸子针叶植物耐寒,一般是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北美洲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其生长环境。由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以此来寻找新的生长环境,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热量,选A。第2题,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蒸发量更强,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自然灾害的增多等都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成影响,故C错,D正确。第3题,北美洲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移的速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移主要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而北移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故C对。
(2020·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期末)下图为成都某高二年级学生暑假时在非洲西南端好望角附近(34°S)拍摄的照片。拍摄地点临近海边某停车场附近,图中造型奇怪的行道树是自然而成。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行道树的叶片特点是( )
A.冬季落叶 B.表层有蜡质
C.叶片大而厚 D.形状呈针状
5.形成图中造型奇怪行道树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大风 D.气温
6.据图判断停放的车辆车头朝向(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 4.B 5.C 6.B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非洲西南端好望角附近(34°S),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了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树木叶片较小,叶片较厚,表层有蜡质,B对。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图中造型奇怪的行道树是自然而成,应该是受到西风的影响,风力大,因吹拂而倾斜,C对。第6题,图中造型奇怪的行道树是被西风吹拂而倾斜的,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西北风吹拂,树木应该向东南方向倾斜,而图中停放的车辆车头朝向与树木倾斜方向相反,则车头朝向西北方向,B对。
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候鸟又有夏候鸟与冬候鸟之分,夏候鸟是春季飞来观测地繁殖,深秋又飞往原地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该地繁殖的鸟类。冬候鸟是秋季飞来观测地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原地繁殖,待幼鸟长大后,至次年秋季又飞临该地越冬的鸟类。下图示意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除观测地外,与夏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相比,冬候鸟的另一栖居地( )
A.位置偏北 B.昼长更长
C.气温更低 D.降水偏少
8.海拔200米左右的鸟类种数比海拔500米处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食物来源少 B.受人类的影响大
C.气候湿热 D.光照少,孵化条件差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夏候鸟在另一栖居地越冬,说明另一栖居地冬季比该地温暖,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低;冬候鸟在观测地越冬,说明其另一栖居地比观测地冷,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高,故C项正确。两地的降水情况具有不确定性,D项错误;A项对北半球而言正确,对南半球而言是错误的;B项对当地夏季而言正确,对冬季而言是错误的。第8题,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河湖、湿地多,鸟类的食物来源更多,A项错;光照条件对鸟类的孵化条件影响不大,D项错;200米与500米的高差产生的气候差异很小,不足以影响鸟类的栖居情况,C项错;但200米左右的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鸟类的生活惊扰多,故鸟类的种数偏少,B正确。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该区域地处西风带大陆东岸,盛行离岸风,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半岛地形平坦,西风风力强劲;半岛以岩石台地为主,难以发育形成土壤,土层浅薄,高大树木难以生存。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半岛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3)赞同。猎捕海狮可以获取毛皮和油脂,增加经济收入;鱼类天敌减少,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海狮数量多,适度猎捕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或不赞同。违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海狮是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人为捕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以海狮为食的虎鲸和鲨鱼等数量减少;影响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结合该区域地理位置,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根据该地生物群落、海域环境及人类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增加收入、促进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赞同意见。如果持反对意见,则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破坏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因素
丰富(增多)
稀少(减少)
生存环境
优越
恶劣
生存空间→食物
大→充足
小→短缺
天敌
少
多
人类活动
捕猎
严禁捕猎,保护
过度捕猎,破坏
污染程度
污染小
污染严重
生产活动
生产活动少或合理,如保护湿地、退耕还湖、人烟稀少
生产活动多或不合理,如围湖造田、占用湿地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 专题五 考点4 非地带性现象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 专题五 考点3 垂直地域分异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必练必备 专题五 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