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第1页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第2页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第3页
    还剩5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共6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1•本溪)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
    A.Ca3(PO4)2 B.K2SO4 C.KNO3 D.CO(NH2)2
    2.(2021•本溪)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3.(2021•本溪)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二.填空题(共1小题)
    4.(2021•阜新)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
    (1)生活中常见的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等,很多都是用不锈钢制造的。这是利用了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    能力。
    (2)不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如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很容易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    (填化学式)薄膜。
    (3)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5.(2021•阜新)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1)为了鉴别它们:先把两支试管分别贴上标签①、②,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未知液于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中无明显现象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中原溶液为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继续探究②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四.推断题(共2小题)
    6.(2021•阜新)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A,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为黑色粉末,B是一种常见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问题。
    (1)E物质是    。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和D反应现象是    ,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    。

    7.(2021•本溪)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和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    。
    (4)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解答题(共6小题)
    8.(2021•营口)如图为初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框架图,X、Y是除酸、碱、盐之外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X的物质类别是    ;
    (2)若“盐1”为AgNO3,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3)反应④能够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9.(2021•营口)如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请将上述操作进行合理排序:   (填序号)、计算;请改正操作④中的错误    ;
    (2)操作②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3)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还需依次用到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三种药品均过量);
    ①碳酸钠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②稀盐酸的作用是    。
    10.(2021•本溪)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解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慢慢和它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    7(填:“>”、“<”或“=”)。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    。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    ,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
    B.能和食醋反应
    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11.(2021•抚顺)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铝(Al)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中。铝也是活泼金属,常温下在空气中铝的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腐蚀。因此,铝粉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而且美观。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质地较软,可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等各种铝合金。汽车、火车、船舶、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也是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制造而成的。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制成。
    铝热法是以铝粉为还原剂的一种金属热还原法,当铝粉与金属氧化物起反应时,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生成的金属(或合金)和其他成分熔融分离而获得金属(或合金),广泛应用于生产纯金属、低碳铁合金,以及焊接金属(如铁轨)等。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2000℃以上。
    (1)“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是隔绝了    。
    (2)铝合金制造超音速飞机是利用了铝合金    的性质。
    (3)铝热法焊接铁轨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4)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同样是运用了热还原法,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12.(2021•本溪)金属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
    ①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③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是    (写一点即可)。
    (2)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请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    种情况。

    13.(2021•抚顺)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C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E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它们的转化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物质是    。
    (2)B物质所属的类别是    (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E→F的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F→D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1•本溪)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
    A.Ca3(PO4)2 B.K2SO4 C.KNO3 D.CO(NH2)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磷肥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在农业上施用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A、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正确;
    B、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肥的作用,结果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2.(2021•本溪)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以及除杂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除杂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铵态氮肥不一定与稀盐酸反应,检验铵态氮肥时,应加入熟石灰,然后闻是否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方案错误;
    B.分别滴入酚酞溶液时,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再把另外一种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滴加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因此可以通过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鉴别稀盐酸、NaOH、NaCl三种溶液,故B方案正确;
    C.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无需蒸发,故C方案错误;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但由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是过量的,所以又会带入新的杂质——硫酸铜,故D方案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3.(2021•本溪)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空气组成的测定;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会造成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进行分析判断。
    B、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进行分析判断。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会造成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会造成产率偏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注意事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小题)
    4.(2021•阜新)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
    (1)生活中常见的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等,很多都是用不锈钢制造的。这是利用了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  腐蚀 能力。
    (2)不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如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很容易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  Al2O3 (填化学式)薄膜。
    (3)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铜、硝酸锌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不锈钢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不能与硝酸锌溶液液反应,铜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生活中常见的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等,很多都是用不锈钢制造的。这是利用了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如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很容易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其化学式为Al2O3。
    (3)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不能与硝酸锌溶液液反应,铜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由于铜粉是过量的,硝酸银完全反应,则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答案为:
    (1)腐蚀;
    (2)Al2O3;
    (3)硝酸铜、硝酸锌;Cu+2AgNO3=Cu(NO3)2+2A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5.(2021•阜新)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1)为了鉴别它们:先把两支试管分别贴上标签①、②,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未知液于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中无明显现象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中原溶液为  氢氧化钠溶液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2)继续探究②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未知液于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中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①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Na2CO3+Ca(OH)2═CaCO3↓+2NaOH。
    (2)【作出猜想】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钙过量时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猜想三:碳酸钠过量时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猜想三成立
    故填: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推断题(共2小题)
    6.(2021•阜新)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A,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为黑色粉末,B是一种常见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问题。
    (1)E物质是  水(或H2O) 。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2Fe2O34Fe+3CO2↑ 。
    (3)A和D反应现象是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  Fe3+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A,所以A是硫酸,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为黑色粉末,B是一种常见气体,C会与D反应,所以C是碳,硫酸、碳都会转化成B,所以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硫酸都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A,所以A是硫酸,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为黑色粉末,B是一种常见气体,C会与D反应,所以C是碳,硫酸、碳都会转化成B,所以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硫酸都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物质是水 (或H2O);(2)C和D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
    (3)A和D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实验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Fe3+。
    故答案为:(1)水 (或H2O);
    (2)3C+2Fe2O34Fe+3CO2↑;
    (3)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2021•本溪)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 。
    (2)B和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  BaCl2 。
    (4)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2O3+3C4Fe+3CO2↑(或Fe2O3+3H22Fe+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会与B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所以F是氧化铁,E会转化成盐酸,会与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E是硫酸,C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氧化铁转化成的A会与盐酸反应,所以A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会与B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所以F是氧化铁,E会转化成盐酸,会与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E是硫酸,C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氧化铁转化成的A会与盐酸反应,所以A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B和F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BaCl2;
    (4)F→A发生的置换反应可以是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或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4Fe+3CO2↑(或Fe2O3+3H22Fe+3H2O)。
    故答案为:(1)H2O;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BaCl2;
    (4)2Fe2O3+3C4Fe+3CO2↑(或Fe2O3+3H22Fe+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五.解答题(共6小题)
    8.(2021•营口)如图为初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框架图,X、Y是除酸、碱、盐之外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X的物质类别是  氧化物 ;
    (2)若“盐1”为AgNO3,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3=Fe(NO3)2+2Ag (任写一个);
    (3)反应④能够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盐1和盐2都能溶于水,且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①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依据酸的通性和题中信息分析;
    (2)依据题中信息分析出Y为活泼金属如铁,再结合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分析;
    (3)依据盐与盐反应条件分析;
    (4)依据中和反应分析。
    【解答】解:(1)依据酸的通性可知,X、Y分别为氧化物、活泼金属,Y能与盐反应,则X为酸性氧化物,Y为活泼金属,则X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故填:氧化物;
    (2)通过分析可知,Y为活泼金属如铁,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则反应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合理即可);故填:Fe+2AgNO3=Fe(NO3)2+2Ag;
    (3)依据盐与盐反应条件可知,反应④能够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盐1和盐2都能溶于水,且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故填:盐1和盐2都能溶于水,且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4)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则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①,故填:①。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性质,主要是利用转化图及酸、碱、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9.(2021•营口)如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请将上述操作进行合理排序: ⑤③①④②③ (填序号)、计算;请改正操作④中的错误  没用玻璃棒引流 ;
    (2)操作②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3)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还需依次用到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三种药品均过量);
    ①碳酸钠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除去氯化钙 ;②稀盐酸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来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来分析;
    (3)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操作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加入水搅拌溶解,再过滤,蒸发即可得到精盐,在进行称量,所以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⑤③①④②③;操作④中的错误是没用玻璃棒引流;
    (2)操作②是蒸发操作,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①碳酸钠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除去氯化钙,;②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
    (1)⑤③①④②;没用玻璃棒引流;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除去氯化钙;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2021•本溪)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解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慢慢和它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  < 7(填:“>”、“<”或“=”)。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  CaCO3+H2O+CO2=Ca(HCO3)2 。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  肥皂水 ,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
    B.能和食醋反应
    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考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2)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3)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4)钟乳石形成周期很长、能和食醋反应。
    【解答】解:(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导致地下水的pH小于7。
    故填:<。
    (2)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
    故填:CaCO3+H2O+CO2=Ca(HCO3)2。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故填:肥皂水。
    (4)钟乳石形成周期很长、能和食醋反应。
    故填: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2021•抚顺)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铝(Al)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中。铝也是活泼金属,常温下在空气中铝的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腐蚀。因此,铝粉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而且美观。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质地较软,可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等各种铝合金。汽车、火车、船舶、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也是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制造而成的。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制成。
    铝热法是以铝粉为还原剂的一种金属热还原法,当铝粉与金属氧化物起反应时,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生成的金属(或合金)和其他成分熔融分离而获得金属(或合金),广泛应用于生产纯金属、低碳铁合金,以及焊接金属(如铁轨)等。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2000℃以上。
    (1)“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是隔绝了  氧气和水 。
    (2)铝合金制造超音速飞机是利用了铝合金  密度小、强度大 的性质。
    (3)铝热法焊接铁轨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4)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同样是运用了热还原法,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反应类型的判定.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2)依据铝合金的性质分析;
    (3)依据2Al+Fe2O32Fe+Al2O3分析;
    (4)依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则“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隔绝了空气和水,故填:氧气和水;
    (2)铝合金具有密度小,耐腐蚀,强度大等性质,铝合金制造超音速飞机是利用了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的性质;故填:密度小、强度大;
    (3)依据题中信息可知,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Fe2O32Fe+Al2O3,铝热法焊接铁轨时所发生的分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铁生锈的条件及铁的冶炼,主要是利用金属的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2.(2021•本溪)金属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
    ①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de (填字母序号)。
    ②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涂油(合理即可) 。
    ③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是  节约金属资源(或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写一点即可)。
    (2)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请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  两 种情况。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②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③根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比银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de。
    ②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用涂油(合理即可)的方法,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③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比银强,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可能是铜有剩余,滤液是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是硝酸银有剩余,溶质是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银;存在两种情况。
    故答案为:
    (1)①ade;②涂油(合理即可);③节约金属资源(或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2)Cu+2AgNO3═Cu(NO3)2+2Ag;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材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1•抚顺)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C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E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它们的转化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物质是  氧气 。
    (2)B物质所属的类别是  氧化物 (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3)E→F的反应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F→D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依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C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推出A,C能生成A,A能生成B,B能生成C,推出B、C;E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推出E,D能生成E,D与C能相互转化,推出D,E能生成F,F能生成D,推出F,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依据推出的A分析;
    (2)依据推出的B分析;
    (3)依据推出的E、F分析;
    (4)依据推出F、D分析。
    【解答】解:依据题意可知,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C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推出A为氧气,C能生成氧气,氧气能生成B,B能生成C,推出B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C为二氧化碳;D、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E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推出E为氧化钙,D能生成氧化钙,D与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推出D为碳酸钙,氧化钙能生成F,F能生成碳酸钙,推出F为氢氧化钙,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为氧气,故填:氧气;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B为金属氧化物,故填:氧化物;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E为氧化钙,F为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F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钙,F→D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转化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考点卡片
    1.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点的认识】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基于对常规实验手段、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基于对各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基于对实验手段优劣的辨析.具体来说,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考点,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而评价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上来说的,一般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1.能否达到目的.
    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
    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
    5.对环境有无污染.
    6.实验误差的大小.
    7.有无创意等等.
    最佳方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这七个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还必须具有快捷而正确的操作步骤设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以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为突破口,考查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以“双基”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等,中考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实验情景,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解题方法点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反应原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而实验方案的评价应是注意的:目标明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安全环保、节约快捷、效果显著等等;若有不妥,可参考评价的七原则,给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知识点的认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注意事项有以下六条:
    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
    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
    5.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放入试剂柜时,要注意标签向外.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通过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用适当的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或者是对某一配制过程和操作图示进行探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错误、误差等等.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的前三步、仪器的选用、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等;另外,有时还会考查到将配好的溶液装入什么容器,所贴的标签上都包含什么信息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4.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根据滤纸能够透过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等等.所需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要想过滤,首先要制过滤器,具体如图所示:

    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后,展成圆锥形,用水润湿倒贴在漏斗内壁水即可.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
    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过滤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过滤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5.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组成的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组成的测定主要是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具体敬请查阅考点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当然,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通过离开了空气,人和动物就无法呼吸,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
    2.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酥瓜子(或花生米、或饼干等)会变软,铁制品会生锈(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敞口的氢氧化钠会潮解且质量增大(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敞口的浓硫酸会变稀且质量增大,敞口的浓盐酸在瓶口会形成白雾,等等;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水蒸气.
    3.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测定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与空气中的各成分有关的物质及其相关性质等;还要知道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6.硬水与软水
    硬水与软水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如图所示:,就是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鉴别水质软硬,还可以在洗净的容器中把水煮沸,然后倒出水,观察有水垢是硬水,无水垢是软水.
    硬水的危害: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硬水软化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采用蒸馏的方法,就可降低水的硬度,使之软化,制取蒸馏水(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或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选择、解答与硬水、软水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硬水软化的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或者分析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区分方法,以及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方法、有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与硬水、软水相关的实际问题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区分硬水、软水时,如果能联系到控制变量法,将会是事半功倍.
    7.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性质主要是: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能比它的纯金属差;总之,合金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合金的成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合金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合金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8.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9.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其应用非常广泛,具体例谈如下:
    1.几种常见金属应用:(1)金常用作装饰品等.(2)铝常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被用作输电线,炊具等,还被制作成铝箔用于包装香烟(过去用锡箔纸,现在铝箔的兴起,价格较锡箔便宜,大部分包装已经是铝箔纸了)、糖果、饮料、巧克力和药片等;还常被用作“银粉漆”(即铝粉).(3)铜常被用作电线;古代入还充分利用铜的金属光泽,将铜打磨成铜镜.(4)纯银常用来制作装饰品、灵敏度极高的物理仪器元件(如导体、开关接触器和熔断器等),还有保温瓶的瓶胆内壁表面上真空镀银膜来反射红外热辐射线等;(5)金属钨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6)金属锡用来焊接金属;(7)保险丝由铅锑合金制成的;(8)体温表中的液体金属就是金属汞.(9)铁制品(如水龙头、门把手等)常镀有金属铬.⑽铁等活泼金属可以用来冶炼铜;⑾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⑿钛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航空、宇航、以及水艇制造中,被称为“空中金属”、“海洋金属”、“陆地金属”.医学上利用它的亲生物性和人骨的密度相近,用钛板、钛螺丝钉制作人工关节、人工骨,很容易和人体肌肉长在一起.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由于钛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景广阔,又有“未来金属”之称.等等!
    2.几种常见合金(即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相应性质等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某些性质来推断其用途,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和性质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有关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来相互推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0.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锈蚀的条件是金属要与水、空气中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接触.初中阶段主要是指金属铁的锈蚀条件,即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防止铁制品生锈(即铁锈蚀的防护)的常用措施主要有如下:
    1.用完铁制品后及时擦洗干净,置于干燥的环境,保持其表面的洁净、干燥.
    2.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例如,机械零件等表面涂油,家用电器、自行车车架、钢窗等表面刷漆,等等.
    3.在铁制品表面进行烤蓝、煮黑等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薄膜).例如,锯条、链条等.
    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例如,自行车车把、钢圈以及门把手和水龙头等表面上,经常镀锌、锡或铬等.
    5.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将其制成不锈钢等合金.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空气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食品包装内的保鲜剂(又称双吸剂,即吸收食品袋内残留氧气和水,以防食品腐烂变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合金及其性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设计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以及将其迁移到铜的锈蚀条件(即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对于铜生锈的探究,除了联系比较熟悉的铁的生锈条件之外,还可以根据铜锈(又名铜绿或孔雀石等)的化学式Cu2(OH)2CO3,结合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探究,就不难反推出铜生锈的条件了.
    11.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回收利用是指将一些废弃的金属材料通过不同的渠道汇集起来,再加工再利用.如图所示:
    金属的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节约能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还可以节约冶炼金属时所用到的大量的煤等化石燃料和铁矿石等矿石资源.
    2.减少污染: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减少金属废弃后形成的镉、汞等引起的水和土壤污染,以及人和动植物的危害;而且还可以减少重新冶炼这些金属时燃烧燃料和生产过程形成的空气污染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或从电视、网络上看到的)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以及与其相关的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化石燃料及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金属的冶炼、金属资源的保护等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及其相关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该考点是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金属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有从电视、网络上看到的一些典型的有关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的事例,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等,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2.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3.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
    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蓝色沉淀)+Na2SO4、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
    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14.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5.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物理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化学性质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银;同时,这也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分解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氯化钠的用途主要是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粗盐提纯主要是指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如下: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然后,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如图所示:,过滤该食盐水.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离子的检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酸碱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的考查,以及对误差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3次用到了玻璃棒;但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时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对于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联系着“性质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
    3.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首先要细致地检查实验的全过程,然后逐一分析每一个错误或误差,最后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即可.
    16.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7.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氮、磷、钾三种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其缺乏症、常见化肥和铵态氮肥的特性的考查,以及对复合肥的判断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见化肥的种类来说,可以联系着物质的元素组成中所含有的氮元素(或磷元素、或钾元素),来理解和识记.并且,要注意如果同时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才是复合肥(它属于纯净物).
    2.对于常见化肥的作用,可以采用“氮浓绿,余两抗”这样的口诀来识记.其中,“氮浓绿”是指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余两抗”是指余下的磷肥和钾肥两种化肥的作用为“两抗[磷肥是抗寒和抗旱(不过,它还有促进早熟、籽粒增多和籽粒饱满的作用),而钾肥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3.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即铵盐的化学性质),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降低了肥效),所以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对于复合肥的判断,要注意两点:(1)它是纯净物,(2)它的元素组成中必须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18.铵态氮肥的检验
    铵态氮肥的检验
    【知识点的认识】铵态氮肥的检验原理是根据铵态氮肥(即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这一共同的化学性质来检验.具体方法是取少量的待测样品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将试管移到酒精灯上微热,效果更好),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若闻其生成的气体的气味,会有刺激性气味),则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铵态氮肥的检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根离子(或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铵态氮肥的检验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铵态氮肥的特性及其反应现象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铵态氮肥的检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对铵态氮肥进行检验时,一般是先物理方法上着想,闻一闻,看是否有气味;如果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则该氮肥为碳酸氢铵(因为它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对没有气味的氮肥,再根据铵态氮肥的特性,考虑用化学方法进行检验.不过,有时还会联系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在检验反应生成的氨气时,一定要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因为氨气本身并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当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时,会和其中的水化合生成氨水,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9.酸、碱、盐的鉴别
    酸、碱、盐的鉴别
    【知识点的认识】酸、碱、盐的鉴别是初中化学物质检验或鉴别的核心内容,具体是指综合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酸、碱或盐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
    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一般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镁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氯化钾溶液.正确鉴别顺序是(  )
    A.(1)(2)(3)(4)B.(3)(2)(1)(4)C.(4)(1)(2)(3)D.(3)(1)(2)(4)
    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就以硫酸铜溶液为已知试剂,用来鉴别本组另外三种溶液.分别取这三种待测溶液少量于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已知试剂鉴别另外2种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因此,正确答案为D.
    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钠溶液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盐的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它综合了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受到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物质的特色、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特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碱、盐的鉴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酸碱盐(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钾盐、钙盐、钠盐、镁盐、铁盐、亚铁盐、铵盐、钡盐、铜盐、银盐)的鉴别及其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盐的鉴别的类型、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题眼;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顺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鉴别的是同类物质(即有相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以联系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从它们所含的不同离子上着手突破.
    2.所谓的突破口或题眼,就是指物质的特殊颜色、溶解性、气味、反应时的特殊条件或现象和典型的检验方法等.(1)有特殊颜色的物质,重点记住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其溶液呈紫红色),黑色的二氧化锰、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等,红色的铜和红磷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铜盐溶液,黄色的铁盐溶液和金,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等等;(2)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质,重点记住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溶解时放热(升温)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生石灰遇水反应放热)等,溶解时吸热(降温)的硝酸铵(另外,冰和干冰也有降温的作用);(3)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重点记忆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和酒精等;(4)有特殊条件或现象的反应主要有: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通电时的电解水的反应,冒白烟的磷燃烧,火星四射的铁燃烧,黑变红的氧化铜还原,蓝紫色火焰的硫燃烧,蓝色火焰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等等;(5)典型的检验方法,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等.
    3.利用化学反应来对酸碱盐进行鉴别时,一定要抓住反应现象的不同,细心的辨别、推断.
    20.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是根据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组成或构成特点,来对某化合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氧化物、酸、碱和盐中的哪一种.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
    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时,它才有可能是氧化物、酸、碱或盐.然后,再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对号入座即可.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1)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书写其化学式时,氧元素符号在后面.例如: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和氧化铜(CuO)等.(2)酸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一般氢元素符号在前,氢原子的个数是由后面的酸根的化合价的数值决定的(不过,醋酸特殊一点,起作用的氢原子在后面,前面是醋酸根).例如:盐酸(HCl)、硫酸(H2SO4)和醋酸(CH3COOH)等.(3)碱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在前,后面的氢氧根的个数是由前面的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决定的.例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和氢氧化铜[Cu(OH)2]等.(4)盐的组成特点是它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书写其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在前,酸根在后;并且金属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例如: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3)和硫酸铝[Al2(SO4)3]等.
    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当确认它是化合物时,再根据它们的构成粒子的不同,来进一步分析、判断.如果它是由某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就是氧化物(如水H2O);如果它是由氢原子和酸根构成的,就是酸(如碳酸H2CO3);如果它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就是碱(如氢氧化钠NaOH);如果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就是盐(如氯化钠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氧化物和酸碱盐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判别及其化学式的书写(或命名)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组成或构成特点、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对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进一步分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对它进一步分析、判别,然后,根据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宏观组成或微观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氧化物、酸、碱和盐中的哪一种.
    2.在对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判别时,还要注意一种特殊的碱(即氨水NH3•H2O)和一种特殊的盐(即硝酸铵NH4NO3);前者是由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后者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虽然其中的铵根离子不是金属离子,但是,由于它的性质跟金属离子的很相似,所以就把它看作金属离子了;这样,它们也就顺理成章地分别归为碱和盐了.
    21.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鉴别、推断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鉴别就是指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物质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4)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
    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镁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氯化钾溶液.正确鉴别顺序是(  )
    A.(1)(2)(3)(4)B.(3)(2)(1)(4)C.(4)(1)(2)(3)D.(3)(1)(2)(4)
    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就以硫酸铜溶液为已知试剂,用来鉴别本组另外三种溶液.分别取这三种待测溶液少量于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已知试剂鉴别另外2种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因此,正确答案为D.
    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钠溶液了.
    而物质的推断是指根据给出的某种物质的可直接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部分物质后,再顺藤摸瓜地逐一推断出每一种物质的过程.
    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
    这类题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四种:
    1.反应式型;例如,
    2.描述型;例如,
    3.网络型;例如,
    4.表格型;例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该考点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倍受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物质的特色、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特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酸碱盐、典型单质和化合物的鉴别、推断及其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鉴别、推断及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题眼;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顺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鉴别的是同类物质(即有相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以联系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从它们所含的不同离子上着手突破.
    2.所谓的突破口或题眼,就是指物质的特殊颜色、溶解性、气味、反应时的特殊条件或现象和典型的检验方法等.(1)有特殊颜色的物质,重点记住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其溶液呈紫红色),黑色的二氧化锰、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等,红色的铜和红磷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铜盐溶液,黄色的铁盐溶液和金,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等等;(2)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质,重点记住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溶解时放热(升温)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生石灰遇水反应放热)等,溶解时吸热(降温)的硝酸铵(另外,冰和干冰也有降温的作用);(3)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重点记忆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和酒精等;(4)有特殊条件或现象的反应主要有: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通电时的电解水的反应,冒白烟的磷燃烧,火星四射的铁燃烧,黑变红的氧化铜还原,蓝紫色火焰的硫燃烧,蓝色火焰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等等;(5)典型的检验方法,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等.
    3.利用化学反应来对物质进行鉴别、推断时,一定要抓住反应现象的不同,细心的辨别、推断.
    2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其判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其判别、变化时的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转化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变化时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转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际上,吸热或放热现象也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因此,表达化学反应现象时,不要忽略了这点.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但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发生,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现象和硝酸铵溶解吸热现象,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2.对于能量的转化问题,经常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涉及到能量的转化问题,可以将其综合起来分析、推断.
    23.反应类型的判定
    反应类型的判定
    【知识点的认识】反应类型的判定主要是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细心地判定.当然,有时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判定.判定方法是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判定的;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合反应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应用、置换反应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一定要分析好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在判定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时还要同时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2.对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定,主要看物质是得氧还是失氧,并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地学习).
    24.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2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3 15:29:36;用户:jun赵;邮箱:z_j1985@126.com;学号:20374781

    相关试卷

    2018-2021年河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酸碱盐:

    这是一份2018-2021年河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酸碱盐,共20页。

    2018-2021年广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酸碱盐:

    这是一份2018-2021年广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酸碱盐,共32页。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酸碱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