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使空气液化 B. 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C. 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 使“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B.冰箱中取出的冰棍结上“白霜”
C.洗过的湿毛巾被晾干 D.冰天雪地里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
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利用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冰汽化为水蒸气
D.冬天的大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4.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
6.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上出现小水珠
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出现小水珠
7.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天树枝上出现洁白的雾凇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C.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9.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大面积旱情,抗旱指挥部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人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 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并降落到地面。(第一空和第三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0.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向冰块中加盐的目的是 (填“降低”或“升高”)冰的熔点。
11.冬天的夜晚,当地表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由于 现象窗玻璃上会形成冰花;冰花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
12.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是“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天气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热量;下完雪后,由于雪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3.冬天 0度 以下的冰冻衣服也会干,这是 现象,此过程需 热;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的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形成的。
14.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清晨禾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课后复习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