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在唤起学生关于弹力知识的原有认知的根底上,对弹力的概念进行系统的讨论,为进一步理解后面章节的力的概念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学生分析
弹力的知识学生在初中的科学课中学习过,但根本上都是感性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经过高中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有了相应的提高,可以在此根底上深入的分析物体的形变以及探究弹力的产生过程,而且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演示也是非常有兴趣的。他们渴望了解探究微小形变的科学方法,也希望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弹力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形变的种类,知道任何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
〔2〕.了解弹性与弹性限度的概念,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识别;
〔3〕.知道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理解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比拟熟悉的蹦床等游戏过程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处理问题的巧妙方法,体会物理学之美。
四、教学重点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 弹力方向的判断
五、教学难点
弹力的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六、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玻璃瓶,橡皮条,细棉线,橡皮泥、直尺等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弹力和形变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新课教学:
首先我们就要认识几种常见的形变。
〔一〕认识形变
1、演示:多媒体演示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曲形变。
思考:硬的物体〔比方:木头、玻璃等〕是否也可以发生形变?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形变都是这么容易观察呢?比方我手中的玻璃瓶子,用力按压时它会发生形变吗?
2、微小形变
〔学生答复:有或没有〕你能看到吗?同学们用的书桌,你用力按压,它会发生形变吗?看到了吗?从理论上分析这些物体是发生了形变,只是这些形变量很小,难以直接观察,接下来同学们就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显示出桌面或瓶子的微小形变呢?
〔物理学中采用了将微小的量放大的科学方法。〕
请学生答复,可以怎样观察玻璃瓶子的微小形变。
演示:玻璃瓶子的形变。〔学生说明方法后,把实验器材交给他,请他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说出观察和体会。〕
我们刚刚观察了玻璃瓶子的形变,而桌面的形变,是采用光路放大的方法实现的。
演示: 多媒体演示光放大的方法显示桌面的微小形变。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接收屏上光斑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观察到,重锤放上来,桌面发生形变,拿开重锤,桌面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也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
3、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假设外力撤去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就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外力太大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情况叫做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
〔二〕探究弹力
1、定义: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弹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1〕弹力的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
〔2〕弹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接触,使它发生形变,并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
问题3: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有弹力吗?引导学生得出
4、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是接触力,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弹力,但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弹力有无的判断
问题:光滑水平面并排放着静止的木块A、B,AB间有弹力吗?
判断方法——假设法,平衡法
1〕、假设接触面很软,依据日常经验进行判断;
2〕、假设施力物体不存在,观察受力物体能否维持原状;
假设能维持原状,那么相互间没有弹性形变,即不存在弹力;
假设不能维持原状,那么相互间有弹性形变,即存在弹力;
3〕、假设有力,物体是否能保持平衡状态
变式练习:
4、弹力的方向
例: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支撑面〔桌面〕要恢复原状,从而对被支持的物体〔书〕产生了弹力,通常称为支持力。
总结:支持力的方向:跟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即: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思考:书本对桌面是否有力的作用,其方向如何?
思考:将书本放在倾斜桌面上呢?
小规律:两物体间的弹力方向,接触面为平面者往往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如果没有接触平面,那么可以做接触点处的切面,弹力方向垂直于该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代表上黑板画好后点评小结
5分钟课堂达标自测
1.以下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3.如图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
A.大小为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
4.如图3-1-26所示,小球A在细绳的下端,并与光滑的斜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图中细绳倾斜,那么小球的受力是 ( )
A.重力和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
C.重力、斜面对球的弹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5.(多项选择)如图3-1-21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悬挂在竖直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假设所有的接触面均光滑且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B对A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B.D与斜面接触时,斜面未发生形变
C.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
D.C受到竖直向上的弹力是由C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6.如图3-1-27所示,各接触面光滑且物体A静止,画出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
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先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形变,在此根底上给出弹性和弹性限度的概念,重点讨论了弹力的方向,而本节课有关放大物体形变的方法和探究弹簧弹力的方法,更是我们要仔细体会的科学方
4、布置作业
1、教材P54 第1、2
2、思考教材P54 第5题;
九 板书设计
一、 认识形变源:Z,xx,k.Cm]
微小形变
弹性形变
二、弹力
1、定义
2、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体:
3、弹力产生的条件
4、弹力的方向
1
2
3
4
5
D
D
D
B
AC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机械波1 波的形成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力的概念,重力,弹力,胡克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第一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落体运动的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