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3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3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3. 结合熊猫待客的情境,养成热情待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对!就是大熊猫,今天啊,大熊猫的家里来了4位客人,看!(出示情景图)主人大熊猫给客人们准备了什么呢?(竹笋)好鲜好嫩的竹笋啊!大熊猫给客人们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呢?(12个)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应该放几个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小学资源网
1.(1)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竹笋在小组内分一分。
(2)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
2.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是)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4)生一起读一读。
4. 12÷4=3表示的含义。
12÷4=3,这里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这里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面;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3表示每盘分得的个数。
5.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并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12÷2=6 读作:12除以2等于6小学资源网
12÷3=4 读作:12除以3等于4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3. 想一想,再填空。
□+□+□=15 ○+○+○+○+○=10
□+○=( ) □×○=(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读出下面的算式。
12÷2=6 18÷6=3 15÷3=5 16÷4=4
写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14除以2等于7。(2)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2个。
小学资源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回顾再现,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归纳小结,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