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练习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50分)
(2020·江苏省镇江市期末)浙江新昌县的穿岩十九峰是一种由红色砂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地貌,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曾是央视《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等武侠剧的取景地。左图为“穿岩十九峰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①②③④代表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完成1~2题。
1.穿岩十九峰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穿岩十九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B.变质作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风力侵蚀—外力堆积
D.外力沉积—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穿岩十九峰是一种由红色砂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地貌,砂岩属于沉积岩。由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判断①属于沉积岩,②属于岩浆岩,③属于变质岩,④属于岩浆,选A。第2题,读左图可知,穿岩十九峰各山峰之间是比较割裂的,且各山峰是比较陡峻的,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比较大,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由上题可知,穿岩十九峰的组成岩石属于沉积岩,穿岩十九峰形成的地质过程必须要先经过外力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经历地壳的抬升作用形成山地,山地再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该区域的景观,选D。
(2020·天津模拟)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过程中获得下图资料,图中煤矿的煤层含有植物化石。读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4.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三处取样点钻孔海拔以及煤层距地表深度可分别求出三地的煤层海拔高度,得出结论为中部煤层海拔较低,两侧煤层海拔较高。该区域煤层的形成时间应大致相同,故该区域中部岩层年龄较新,两翼岩层年龄较老,地质构造为向斜。由等高线及山峰位置可知,该区域外部地貌为山地,因此构造地貌为向斜山,选B。第4题,图中显示,甲地虽有煤层出露,但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不利于煤矿开采和运输,因此甲地不是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A错;乙地虽有煤层出露,但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大,且位于河谷,容易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利于露天开采煤矿,B错;丙地有煤层出露,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位于山脊,不易积水,是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C对;丁地没有煤层出露,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其地下也没有煤层分布,D错。
(2020·山东省济南市期末)潮间带是指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至潮水退到最低处露出水面的范围。某地质研究团队调查发现图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一组厚度达1 8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该区域因周期性地受海水淹没、侵蚀、淤积变化复杂,形成不同特征的沉积岩。下图为“研究区内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该地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 )
A.乙早于甲 B.丙早于乙
C.丙早于丁 D.丁早于甲
6.该区域内有岩层重复出现,据此可推测该时段( )
A.沉积环境有变化 B.地壳间歇抬升
C.岩浆周期性活动 D.河流输沙量变化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图中信息表明,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图中甲处岩浆岩破坏了乙处沉积岩的完整性,说明甲处岩浆岩形成的年代晚于乙所在的沉积岩层,A正确。丙为断层、乙为沉积岩,乙沉积岩在丙处断裂且有明显位移,说明丙晚于乙,B错。丙、丁两地不在同一区域,无法判断两者之间的年代先后关系,C错。丁岩层覆盖在甲岩层之上,丁应晚于甲,D错。第6题,不同的沉积环境,形成不同的沉积岩。沉积岩相同,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相同,包括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读图可知,该区域内沉积岩5在沉积岩4上下均有出现,说明在两个沉积岩5形成之间,沉积环境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沉积岩4,A对。地壳间歇抬升会导致堆积作用变弱,侵蚀作用加剧,很难形成多层不同性质的沉积岩,B错。图中同类岩浆岩没有重复出现,说明岩浆周期性活动与该区域有岩层重复出现无关,C错。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岩层的厚度,但不会影响到岩石的类型,D错。
(2020·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期末)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读图,回答7~8题。
7.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8.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利于防洪,光照充足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断裂下陷形成的是洼地,而乾坤湾地势较高,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流水沿地表裂隙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乾坤湾。选C。第8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
(2020·山东省潍坊市月考)由于冰岛的地理位置和“冰与火之国”独有的地质特征,这里分布有欧洲最大的冰川。冰川上的融水在流动过程中往往形成树枝状的小河网,时而曲折蜿流,时而潜入冰内。在一些融水多、面积大的冰川上,冰内河流特别发育。当冰内河流从冰舌末端流出时,往往冲蚀成幽深的冰洞,这些冰洞因其透亮冰蓝的颜色而被称作蓝冰洞。下图为“蓝冰洞形成机理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冰岛蓝冰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0.蓝冰洞观测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由材料中“当冰内河流从冰舌末端流出时,往往冲蚀成幽深的冰洞”,抓住关键词“河流”“冲蚀”可直接推断出蓝冰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选C。第10题,结合图文可知,冰洞往往分布在冰舌末端,它会随冰川的消长而形成、消失,并不固定。虽然冰洞可能常年都存在,但是冰川边缘会随气温的升高而融化,从而导致冰层不够牢固,若进入冰洞,危险性较高。因此最好应选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进入冰洞观测,这时冰层牢固,安全性也高,选A。
(2020·广东省普宁市期末)公元1128~1855年期间,黄河南泛侵泗夺淮入海,形成苏北三角洲,包括响水、滨海两县以及射阳、灌云、灌南部分地区。1855年后黄河北归,三角洲废弃,地区地貌进入新的改造阶段。直至近十年,海岸线才基本稳定,但海岸附近自然改造依旧强烈。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基础地理信息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公元1128~1855年间,关于苏北三角洲发展壮大所经历的地质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质作用单一,流水堆积作用强
B.地质作用多样,海水堆积作用强
C.流水堆积作用强于海水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弱于海水侵蚀作用
12.1980~2006年间,废黄河口至奤套河口处沿海水深小于10 m地带的坡面( )
A.持续变陡 B.变陡
C.变缓 D.持续变缓
13.近十年来,海岸线基本稳定,但海岸附近自然改造依旧强烈,表明( )
A.河流上游植被恢复,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扩展缓慢
B.河流改道,泥沙来源减少,海水侵蚀加剧,海岸后退
C.港口建设疏浚航道,泥沙堆积于周边海域,海岸稳定
D.海岸防护工程推进,海岸侵蚀减弱,而沿海滩涂萎缩
答案 11.C 12.B 13.D
解析 第11题,三角洲是在河口附近,由于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苏北三角洲的发展壮大说明河流携带的泥沙多,流水的堆积作用大,而河口受海水的顶托,侵蚀作用小。选C。第12题,根据上图可知,海岸线从1980年到现在整体向西推进,但没有持续推进。1980~2006年间,废黄河口至奤套河口处沿海水深小于10 m地带整体向陆地推进,但不是连续推进的,坡面是变陡的,但不是持续变陡,选B。第13题,结合图例,近十年来,海岸线基本稳定,但海岸附近自然改造依旧强烈,表明海岸防护工程推进,海岸侵蚀减弱,而沿海滩涂萎缩。选D。
(2020·北京月考)下图为“我国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景观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 )
A.高温 B.干旱 C.洪水 D.潮湿
15.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16.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14.B 15.A 16.B
解析 第14题,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B对。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但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高温不是最主要的气候条件,A错。洪水侵蚀一般形成的是“V”型峡谷或较深河床,不是宽浅沟槽,C错。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潮湿环境风力侵蚀强度不大,D错。第15题,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故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选A。第16题,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是西北—东南走向,背鳍形垄脊、宽浅沟槽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选B。
(2020·浙江省“山水联盟”月考)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据此完成17~18题。
17.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向外海推移 B.高度降低
C.外坡受侵蚀 D.体积增大
18.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径流与海流作用力大小特点是( )
A.径流作用力大于海流作用力
B.径流作用力等于海流作用力
C.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17.C 18.C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明显向陆地方向(外海的反方向)推移,A错;乙时期的拦门沙高度比甲时期高,B错;相对于甲时期,乙时期的外坡向后退,沉积物颗粒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表明外坡受侵蚀,C正确;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的拦门沙体积有所缩小,D错。第18题,根据位置判断,拦门沙外坡面向外海,应该受海流影响较大,内坡面向河流,应该受径流影响较大。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拦门沙外坡后退,受到侵蚀,表明海流作用力变大;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拦门沙内坡在增长,沉积物颗粒变小,说明径流流速减小,径流作用力变小,因此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选C。
(2020·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期末)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9~20题。
19.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海水入侵强度 B.增加陆地面积
C.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稳定入海江道
20.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
①东移 ②西移 ③潮差增大 ④潮差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9.D 20.A
解析 第19题,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河道没有缩窄前,河流的“主河道摆动频繁”,所以缩窄河道是为了减少主河道的摆动、稳定入海江道,D对;由于江道缩窄,海水受狭窄河道的影响,波涛激荡,势力更强,所以其入侵程度会有所增强,A错;虽然缩窄后河道受限,陆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并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虽然该河流受地形等条件限制,航行较少,但很明显河流并不是南北航向,而应该是东西航向,C错。第20题,最佳观潮点应该在潮差大的地方,一般海水入江后受地形变窄的限制,易形成更大的海潮,也就是说潮差增大,再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江道缩窄后,由宽到窄的喇叭口明显东移,所以当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东移且潮差增大,选A。
二、综合题(50分)
21.(2020·河南南阳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海岸山脉的山麓盆地地带,介于南纬18°~28°之间。终年高温干燥,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少于0.1毫米,曾经在1845~1936年的91年间滴雨未落,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干旱河谷广布,在河流出山口处发育洪积扇。在超强厄尔尼诺年份才会出现暴雨,这些干河床才会有水流,但这样的机会30~50年才会出现一两次。考古发现,阿塔卡马沙漠竟是鲸的陵地,有着凄美的西班牙语“Cerr Ballena”(鲸之陵)之称。下图是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简图。
(1)指出纳斯卡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的边界类型,并说明理由。(2分)
(2)板块运动改变了区域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阿塔卡马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3)推测阿塔卡马地区洪积扇的整体发育规模和速度的特点。(2分)
(4)预测未来几万年内阿塔卡马地区海拔变化趋势。(2分)
答案 (1)边界类型:消亡边界。理由:(纳斯卡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在海洋中形成了海沟;(美洲板块受挤压)在陆地上形成了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2)板块运动导致阿塔卡马地区地壳抬升,形成陆地,海洋沉积作用转变成陆地外力作用;板块运动导致地表隆起形成山脉;山脉阻挡东部湿润气流进入,导致气候干旱;干旱的气候,发育的河流较短且稀少,成为时令河,形成内流河和内流区;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风化作用强烈,多碎屑物质。
(3)因为降水稀少,流水搬运能力弱,洪积扇整体发育规模小;气候干旱,多年才会出现一次洪流,洪积扇整体发育速度缓慢。
(4)阿塔卡马地区位于美洲大陆板块,受板块挤压抬升影响,海拔可能继续升高。
22.(2020·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辽河三角洲主要由辽河、大辽河以及大凌河等多条入海河流冲积而成。地质历史时期,辽河流域森林茂盛,水草葱茏;清朝以后,河源地区植被残缺,加之区域内风沙大,每遇暴雨,大量表土被冲刷入河,造成河流下游严重淤积。近年来当地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被覆盖率有所回升。下图示意辽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1)指出清朝前后辽河三角洲的演变情况。(2分)
(2)推测目前辽河三角洲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3分)
(3)说明辽河三角洲泥沙堆积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其原因。(3分)
(4)分析为保护辽河三角洲湿地可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清朝之前,辽河流域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三角洲面积较小;清朝之后,辽河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口附近泥沙堆积量加大,三角洲面积扩大。
(2)变化趋势:三角洲有所萎缩。
理由: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减缓流域的水土流失,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
(3)季节:夏季。
原因: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受夏季风影响,海水在河口处产生的顶托作用强,利于泥沙堆积。
(4)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治理流域内城市和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挥湿地经济、生态价值。
解析 (1)辽河三角洲的演变情况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有关。(2)根据材料信息,近年来当地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被覆盖率有所回升,则河流含沙量会减小,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同时全球变暖的趋势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故三角洲将有所萎缩。(3)辽河三角洲泥沙堆积量首先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多少,河流径流量越大,携带泥沙能力越强,到达河口的泥沙量越大。辽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再加上夏季风影响,海水在河口处产生的顶托作用强,利于泥沙堆积。故夏季辽河三角洲泥沙堆积量最大。(4)保护辽河三角洲湿地,减少湿地破坏的措施有: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治理流域城市和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挥湿地经济、生态价值。
23.(2020·陕西省商洛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马衔山脉是祁连山东延的余脉之一,山顶基岩裸露,区内冰锥、雪蚀洼地、石海、冻融草丘、冰碛垄(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等冻寒地貌常见。小湖滩多年冻土上部发育了丰富的地下冰,是一个排水差、冻融草丘发育的洼地。冻融草丘有机质层夏季可限制外部热量进入冻土层,冬季有利于冻土层排放热量。近20年来,马衔山多年冻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目前仅在小湖滩有岛状多年冻土残存。下图示意马衔山地理位置和地形等高线(单位:m)。
(1)指出马衔山脉的地形特征。(4分)
(2)推测图示地区可能出现冰碛垄景观的地点,并描述冰碛垄的形成过程。(4分)
(3)简述马衔山多年冻土层的变化趋势。(2分)
(4)分析小湖滩多年冻土能够残存的原因。(4分)
答案 (1)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势陡,西北较平缓;山顶地势平坦。
(2)地点:陡林沟,红哈浪岘沟。形成过程:岩层风化产生裂隙,冰川侵蚀岩层并将岩石搬运至山谷地带大量堆积,形成冰碛垄。
(3)冻土厚度变薄,面积减小;零星多年冻土消失。
(4)地势低洼,排水差,有利于冻土层的形成;冻融草丘有机质层对冻土层具有保护作用;海拔较高,且位于山脉北坡,气温低。
解析 (1)马衔山脉的地形特征应从山脉走向、地势起伏差异等方面进行归纳描述。(2)图示地区可能出现冰碛垄景观的地点可根据图中岛状多年冻土、零星多年冻土和古冰川遗迹等信息进行推测。(3)马衔山多年冻土层的变化趋势从材料信息中寻找方向进行叙述。材料信息表明,马衔山多年冻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目前仅在小湖滩有岛状多年冻土残存,说明冻土厚度变薄,面积减小;图中信息表明,零星多年冻土已消失。(4)材料信息表明,小湖滩多年冻土上部发育了丰富的地下冰,是一个排水差、冻融草丘发育的洼地。说明当地地势低洼,排水差,地下水丰富,有利于冻土层的形成;材料信息表明,冻融草丘有机质层夏季可限制外部热量进入冻土层,冬季有利于冻土层排放热量,说明冻融草丘有机质层对冻土层具有保护作用;图中显示,小湖滩地区海拔在3 500 m左右,海拔较高,且位于山脉北坡,为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气温低,容易保存冻土层。
24.(2020·山东省零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材料二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示意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
(1)简述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其判断理由。(4分)
(3)推断青海湖多期成排滩坝的形成与水位变化的内在关系。(4分)
答案 (1)滩砂和坝砂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滩砂呈线状,分布面积大,坝砂呈点状,分布面积小;滩砂多分布在湖泊凹岸或湖岸线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湖泊凸岸。(任答两点即可)
(2)主导风向:偏西风(西北风)。
理由:波浪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而波浪的动力来自风力,滩坝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推断主导风向为偏西风(西北风)。
(3)湖泊周围山地上升,气候由湿润转为半干旱,蒸发增强,水位间歇性下降;在每一次湖泊水位进入相对稳定期,滩砂和坝砂沉积,形成一期滩坝,多期成排滩坝是湖泊水位不断间歇性下降造成的。
解析 (1)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分布特点,需要依据图示信息从分布位置、分布面积等方面分析。(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滩坝砂体受波浪影响形成,可推测波浪对滩坝砂体起到了搬运作用,而波浪的动力来自风力,据此通过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风向。(3)由“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可知,水位稳定期形成一期滩坝,水位不断下降,多期成排滩坝形成。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结果,板块构造学说,流水堆积地貌,冰川地貌,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流流向,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提升卷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单元提升卷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九段沙区域,I、Ⅱ两断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达标测试(4)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通用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单元达标测试(4)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通用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