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备课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熔化与凝固,实验装置,加热碎冰,实验方法水浴法,石棉网的作用,用碎冰的目的,三固体的分类,四熔化小结,晶体熔化特点,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熔化:(注意:熔化的熔火字旁)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在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也可能不变化。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冰和石蜡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4、实验器材:温度计、停表、试管、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水、冰、石蜡5、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
目的:使试管内的冰受热均匀且升温缓慢,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使烧杯受热均匀,防止烧杯受热不均炸裂
使冰受热均匀且温度计与碎冰能充分接触
加热过程不断搅拌碎冰的目的:
从甲图可以看出:冰在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在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冰继续吸热,但冰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从乙图可以看出,石蜡的熔化过程随着不断的吸热,石蜡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逐渐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化。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
(2012•福州)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没有用水浴法对试管加热,使物质受热不均匀
非晶体石蜡的熔化曲线图
结论: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一、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
对比下列两个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区别
1、晶体原子结构: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例:冰、石墨、海波、萘、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各种金属。2、非晶体原子结构:非晶体内部的原子排列无规则。例:玻璃、沥青、松香、石蜡、塑料。
熔点: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讨论:冰和石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1、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读表回答问题:1、在南极测量温度所用温度计为什么不用水银温度计?2、能否用铁锅熔化铜?3、48℃的海波所处的物质状态?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1、继续吸热 2、温度不变
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 AB段处于 状态,BC段处于 状态, CD段处于 状态,吸热的是 段,
(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 。
说明:晶体在温度为熔点时可能为固态,也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液共存态。
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等于于0℃时,可以是冰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冰与水的混合物,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熔化成水,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凝固成冰。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2、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3、液体凝固成晶体都有确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结论:1、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降低。2、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凝固的特点:(1)晶体凝固时放热(2)但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物态变化的应用: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桶里的水会凝固成冰,在凝固过程中,水会放出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降的太低,从而避免蔬菜冻坏。
基本概念:(1)熔化:(2)凝固:(3)晶体:(4)熔点:(5)非晶体:(6)凝固点: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物质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1、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条件:
例题1: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碎冰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未熔化完时,试管中的冰将( )A、能够熔化一部分B、一点也不熔化C、全部熔化D、无法确定
例题2:正在熔化的一块冰被放入一间室温恰好为0℃的房间内,则冰将 。
例题3:将0℃的冰投入一杯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冰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例题4: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温水的杯中,过了一会,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有几块冰粘在一起了,请解释这种现象?
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
2、熔化吸热与凝固放热应用:
例题1、用0℃的冰冷却食物比0℃的水冷却食物效果好,为什么?
用0℃的冰冷却食物比0℃的水冷却食物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效果好。
例题2、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
下雪时,雪从天空飘下,温度不发生变化。化雪时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3、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的应用:
例题1:根据下列标准大气压下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265℃时,氨是固态B、可用铝锅来炼锡C、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1083℃的铜一定是固态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放热
4、熔化和凝固过程图像:
题1、物体吸收热量,他的温度(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题2、两盆水里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
题3、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有结冰 D、都已经结冰
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物体在吸热后,它的温度将(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C.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
3. 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后,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开始加热的最初5分钟内冰块是态。(2)5—15分钟内冰块逐渐,是与共存。(3)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的水了
1、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过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2、我国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降到零下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3、为什么用钨丝做电灯的灯丝?4、无论外界气温怎样变化为什么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5.水的凝固点是0℃,你有办法降低它的凝固点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课程讲授,初步认识,熔化与凝固,新课推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背景图课件ppt,共24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课文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物态变化,晶体熔化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