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9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1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09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
展开专题09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0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0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03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考点04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考点05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考点0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 (2020年1月浙江选考)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 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 “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 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 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 (2020年1月浙江选考)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
4.(2017年11月浙江选考)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5.(2017年4月浙江选考,节选)【加试题】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考点0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020年浙江7月选考,11,2分)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A.实业部 B.参议院 C.钱业公会 D.工业建设会
2.(2017年4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3. (2021年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塞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
---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新型纱厂”的名称,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
考点03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 (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此画反映
A. 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 B. 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 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 D.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
2.(2019年4月浙江选考)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8年4月浙江选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4.(2017年4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5.(2017年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考点04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2.(2020年浙江7月选考,10,2分)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3 (2020年1月浙江选考)下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
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
④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2019年4月浙江选考)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8年11月浙江选考)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A. 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6.(2018年4月浙江选考)“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7.(2017年1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考点05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2021年6月浙江选考)右图为著名表演艺术家谭鑫培(1847-1917年)中年时代《定军山》剧
照。下列项中,与此照及人物活动相吻合的是
①时值有声电影刚刚传入中国
②《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③艺术家所表演的剧种是京剧
④剧照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众服饰的变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影事概略 |
1896年 |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
1905年 |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
1927、1930年 |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
20世纪30、40年代 |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 《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
20世纪50、60年代 |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
20世纪80、90年代 |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17年11月浙江选考)【加试题】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专题16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6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看下图书影,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6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0页。
专题1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五年(2017-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详解(浙江专用)(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官至工部尚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