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讲 物质的分离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展开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59讲 物质的分离
一、单选题
1.(2021·嘉兴)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钢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 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 ③所得硫酸钢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 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2.(2021·丽水)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3.(2021·婺城模拟)科学兴趣小组先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的滤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B. 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8g,加水100g
C. 粗盐溶解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相同
D.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等步骤
4.(2021八下·杭州开学考)自制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可将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水。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 )
A. 沉淀 B. 吸附 C. 过滤 D. 消毒
5.(2020八上·仙居期末)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浸泡热水 B. 加热煎制
C. 液渣分离 D. 装袋保存
6.“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了清理河道,某区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 溶解 B. 过滤 C. 蒸馏 D. 结晶
7.(2020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是同学们开展精制粗盐实验的主要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操作顺序应为乙、甲、丙 B. 乙实验中,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 甲实验中,所得的滤液为混合物 D. 丙实验中,所得的精盐为纯净物
8.(2020八上·拱墅期末)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取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移走蒸发皿,
9.(2020九上·鄞州月考)将KNO3和K2SO4混合物进行分离,有如下操作:①将混合物溶解制成浓溶液;②加热蒸发浓溶液;③冷却溶液;④过滤,移出KNO3晶体;⑤过滤,移出K2SO4晶体。试据图分析,判断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③④ C. ①③⑤②④ D. ①③④②⑤
10.(2020八上·苍南期中)如图是茶水分离保温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泡好的茶水便会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茶叶留在茶仓从而实现茶水分离,得到一杯香醇的清茶。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 沉淀法 B. 过滤法 C. 蒸馏法 D. 结晶法
11.(2020八上·绍兴月考)下列图示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过滤 B. 沉淀
C. 蒸馏 D. 吸附
12.(2020八上·滨江月考)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要对20g纯度约为90%的粗盐进行初步提纯(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以下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精盐质量偏低的是( )
①量取40mL水溶解粗盐;②过滤时,滤纸有破损;③蒸发结束转移精盐时,精盐有撒漏;④称量精盐时,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精盐,而后移动游码至平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3.(2020八上·温岭期中)小科是一个科学迷,在观看了野外求生的电视节目后,自己也试着自制净水装置,在较大容器内装有天然水,中间放置另一相对小一些的容器,在大容器上方用保鲜膜封上,并将一枚硬币置于保鲜膜上恰好停留在小容器的正上方,然后将装置置于烈日底下,一段时间以后,小容器内获得了纯净的水。小科利用这个装置获得纯水的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结晶 B. 过滤 C. 沉淀 D. 蒸馏
14.(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②“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蒸发;③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夏季丰富,冬季欠缺;④分别运用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得到的水,蒸馏法得到的水最为纯净;⑤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⑥多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15.(2020八上·杭州月考)河水净化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可以是明矾 B. Y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I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 D. 河水经该流程净化后变为纯水
二、填空题
16.(2021·温州模拟)瑞安陶山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 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制糖的部分环节与下图的实验原理相同。
(1)在制蔗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2)上述制糖环节中与下图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
17.(2021·鄞州模拟)某小组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以下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④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8.(2021·乐清模拟)豆腐富含蛋白质,深受人们欢迎,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甲。
(1)图甲的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________变化。
(2)大豆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图乙种子结构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将豆腐花压制成豆腐的过程就是将豆腐与其中的水分离,该过程与图丙中哪一个实验相同?________ (填序号)
19.(2021·永嘉模拟)实验室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测其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1)上述中“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少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
(3)滴加酚酞试剂后,溶液呈红色,能否说明白色粉末中是否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0.为了比较活性炭和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小东选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相同的下端带有漏水小孔的透明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活性炭、锰砂、石英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在甲容器里依次装入活性炭、石英砂、锰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甲所示。在乙容器里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三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乙所示。把摇晃均匀的一瓶泥水分成相等的两份,分别缓慢全部倒入甲、乙两容器中,发现经甲容器过滤后的泥水比经乙容器过滤后的泥水透明程度高。于是小东得出了结论:活性炭对泥水的过滤效果比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好。
(1)请写出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________。
21.(2020八上·缙云期末)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
(1)①的作用是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 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 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 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 直饮水属于________(选填 “混合物”或“纯净物”)。
22.(2020八上·缙云期末)某校进行了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竞赛,其中一竞赛题为:“用粗盐配制 100g10%的氯化钠(NaCl)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NaCl)晶体配制溶液 ,以下操作会使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B.称量氯化钠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C.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D.一开始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E.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洗过的细口瓶中
23.(2020八上·杭州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去佛子岭水库游玩时,用瓶装了一些水库中的水。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如图流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样中加入明矾后的A操作是________;若A操作后的液体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经过净化实验后的液体D同学们觉得还不够洁净,可以通过________来进一步净化。
24.(2020九上·台州期中)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已知:白色的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单质A是________.
25.(2020八上·温州期中)下图为粗盐精制实验的一个步骤,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②________;下图中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漏斗中的液面应________ (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冷却 C、溶解、过滤、蒸发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余杭模拟)某炉渣中主要含氧化亚铁、氧化铁,还含少量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现按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绿矾(FeSO4•7H2O),已知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1)为了提高“浸取”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选填序号:①加水稀释;②升高温度;③粉碎炉渣)。
(2)“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杂质
。实验测得,滤液II的pH比滤液I的大,其原因是________。
(3)将滤液II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后得到绿矾,其中采用“冰水洗涤”的好处是________。
27.(2021八下·柯桥开学考)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步骤D中称取10.0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最终得到食盐晶体3.2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________。
28.(2020八上·西湖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杂质,且杂质难溶于水)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按下列实验步骤和要求回答粗盐提纯的有关问题。
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称量前先把天平调平,准确称取5.0g粗盐。
②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加粗盐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第二步:过滤。①待过滤的混合液在引流之前先静置一会儿再过滤。
②引流时与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
第三步:蒸发。①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原因是________。
②当蒸发皿出现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第四步:转移。此粗盐精制过程中,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氯化钠)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多选)。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③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⑤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9.(2020八上·新昌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
b.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实验三: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在用滴管滴加水的过程中,眼睛视线应同时按________图进行观察。
实验四:操作⑤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填序号)。
30.(2020八上·温岭期中)以下是小华同学先将粗盐提纯,然后用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
(1)粗盐提纯。
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b.所有操作中,步骤________是多余的(填序号),并指出其余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
c.实验最后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若此实验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所得的氯化钠晶体没有烘干,带有水分
E.过滤后滤纸是湿的,纸上含有溶液中的食盐
(2)用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①称量时C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则接下来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
②以上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③小华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小华配制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四、解答题
31.(2021·衢州)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2.(2021九下·浙江期末)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求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
(3)求反应后所得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
(4)请分析溶液A与溶液B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33.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流程图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________。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kg,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4.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___。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3)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__。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
35.(2020九下·瑞安月考)某兴趣小组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所示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
(2)操作②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如图所示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计算发现精盐的质量明显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溶解时,溶解不够充分 ②过滤时,滤渣没有清洗
③蒸发时,液滴飞溅 ④蒸发后所得的食盐很潮湿
⑤转移后,蒸发皿上还沾有食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1)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结晶;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3)如果有未溶的物质存在,那么溶液是饱和的;否则,溶液就是不饱和的;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A.苦泉水被加热后,其中的水被蒸发从而析出晶体,即使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故A正确;
B.②的反应为:C+CuSO4=加热Cu+SO2↑+CO2↑,反应物不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③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 D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A、根据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A、称量时要求“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
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受热液体外溅,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D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配制溶液经过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及蒸发皿的使用要求、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解答:A、 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的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不符合题意;
B、 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8g,加水92g ,不符合题意;
C、 粗盐溶解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不同 ,不符合题意;
D、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等步骤,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 C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当浑浊的河水经过石英砂后,其中的固态大颗粒的杂质被截留,而清水从空隙间流过,从而实现了固态杂质和水的分离,相当于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 C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判断。
解答:在冷水浸泡、加热煎制、取液弃渣和装袋保存四个环节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液和不溶于药液的残渣进行分离,与过滤操作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 B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将网兜的作用与各个选项中的操作方法进行比较判断即可。
解答: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相当于滤纸和漏斗,用于将不溶于水的漂浮物与水分离,这和过滤操作的效果相同,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 D
考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粗盐提纯的过程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那么正确的顺序为乙、甲和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实验中,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实验中,通过过滤除去了溶液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所得的滤液为水和食盐组成的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丙实验中,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的食盐纯度得到很大提升,但其中肯定还有其他杂质,因此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 B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食盐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在溶解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正确;
C.在过滤操作中,溶液不能直接导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皿的温度很高,直接用手拿,可能造成烫伤,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 B
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分析: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的混合物来说,可以实验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将其中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分离出来,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
将KNO3和K2SO4混合物进行分离,有如下操作:
①将混合物溶解制成浓溶液;
②加热蒸发浓溶液;
⑤过滤,移出K2SO4晶体。
③冷却溶液;
④过滤,移出KNO3晶体。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①②⑤③④。
故选B。
10.答案: B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茶水是液体,而茶叶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将二者分离的过程和过滤操作的过程相似,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 C
考点:水的净化
分析:根据各个净水环节的原理和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等大颗粒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悬浮的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时,通过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在冷凝管放热液化成水,可以将水和其中的杂质彻底分离,因此净化程度最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 A
考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分析各种情况中对制得精盐质量的影响,哪个会导致精盐质量偏低,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①20g纯度约为90%的粗盐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20g×90%=18g氯化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完全溶解18g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为50g(合50mL),量取40mL水溶解粗盐,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会导致精盐质量偏低;
②过滤时,滤纸有破损,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
③蒸发结束转移精盐时,精盐有撒漏,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低。
④称量精盐时,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精盐,而后移动游码至平衡,读数不准确,但不影响精盐的质量。
故①③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精盐质量偏低。
故选A。
13.答案: D
考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蒸馏指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将组分分离的传质过程,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天然水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和微生物,通过阳光的强烈照射后,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在保鲜膜上放热液化冷凝成水,从而去除其中的杂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蒸馏的过程,故D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D。
14.答案: B
考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水的净化
分析:根据对水资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①错误;
②“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环境,故②错误;
③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故③正确;
④分别运用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得到的水,蒸馏法得到的水最为纯净,故④正确;
⑤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故⑤错误;
⑥多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故⑥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③④⑥。
故选B。
15.答案: D
考点:水的净化
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水中的小颗粒形成絮状物,从而经过沉降和过滤除去,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过滤操作用于除去不溶性的固体颗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仍然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6.答案: (1)物理
(2)分离渣汁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解答:(1)制蔗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甘蔗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下图的实验操作为过滤,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分离渣汁的过程,就是将固态的渣子和糖汁分离,因此二者原理相同。
17.答案: (1)过滤
(2)能
(3)Ba(OH)2 Ba(NO3)2 NaNO3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铁能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3)根据流程图中各步骤的反应现象结合硫酸根、钡离子的验证方法及所加试剂的用量确定所得溶液成分分析。
解答:(1) 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
(2)因铁能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 说明硫酸被消耗,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
(3) 滤液a加硫酸无明显现象,加氢氧化钡有能溶于硝酸的沉淀生成,说明滤液a中不含钡离子,含有镁离子,滤液b为滤液a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所得,则其成分中一定含有Ba(OH)2 Ba(NO3)2 NaNO3 。
故答案为:(1)过滤;(2)能;(3) Ba(OH)2 Ba(NO3)2 NaNO3 。
18.答案: (1)物理
(2)④
(3)C
考点:种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过滤是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
解答:(1)磨浆是将浸泡后的大豆磨碎获得大豆汁,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都储存在 ④ 子叶中;
(3)将豆腐花压制成豆腐实现了固液分离,与过滤的结果相同;
故答案为:(1)物理;(2) ④ ;(3)C。
19.答案: (1)过滤
(2)碳酸钠
(3)不能,因为加入少量的硝酸钡,碳酸钠可能没有完全反应,碳酸钠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碳酸钠与硝酸钡可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
(3)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解答:(1) “操作Ⅰ” 为过滤;
(2) 所给物质中只有碳酸钠与硝酸钡可产生碳酸钡沉淀,加少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
(3) 因为加入少量的硝酸钡,碳酸钠可能没有完全反应,碳酸钠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所以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过滤;(2)碳酸钠;(3) 不能,因为加入少量的硝酸钡,碳酸钠可能没有完全反应,碳酸钠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
20.答案: (1)甲容器中活性炭上面的过滤材料与乙容器中石英砂上面的过滤材料不同
(2)将甲、乙两容器清空后,在甲容器中依次放入活性炭、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在乙容器中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
考点:水的净化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
(2)根据(1)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修改方案。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活性炭和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要保持它们上面的过滤材料相同,而只改变这两种材料。根据图片可知,活性炭上面比石英砂上面多一种材料,因此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甲容器中活性炭上面的过滤材料与乙容器中石英砂上面的过滤材料不同。
(2)针对小东实验过程的问题,只要控制活性炭和石英砂上面的材料种类相同即可,那么改正步骤为:将甲、乙两容器清空后,在甲容器中依次放入活性炭、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在乙容器中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材料厚度均为3cm。
21.答案: (1)B
(2)混合物
考点:水的净化,常见物质的分类
分析:(1)①碳罐的里面为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对杂质和色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除去杂质;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1)①中碳罐的作用是吸附杂质,故选B;
(2)直饮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因此直饮水为混合物。
22.答案: (1)CBA
(2)A,C,E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加水溶解,得到含有泥沙的混合液,再将混合液进行过滤分离,得到泥沙和溶液,最后对溶液进行加热,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因此①、②、③依次为CBA。
(2)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使得到的溶质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氯化钠时,用了生锈的砝码,那么称得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和铁锈的和,因此溶质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一开始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会使溶剂水的质量变小,故D不合题意;
E.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洗过的细口瓶中,会增大溶剂水的质量,故E符合题意。
故选ACE。
23.答案: 过滤;滤纸破损;煮沸、蒸馏
考点:水的净化
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颗粒;
(2)在过滤操作中,如果滤纸破损,或滤液边缘高于滤纸的边缘,都可能导致滤液浑浊;
(3)将得到的液体先煮沸,然后让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馏装置冷凝后收集,就可以将水和其中的杂质彻底分离,得到纯净的水。
解答:(1)水中加入明矾后会产生很多絮状胶状物,为了将其分离为液体和固体,那么A肯定为过滤;
(2)若A操作后的液体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
(3)经过净化实验后的液体D同学们觉得还不够洁净,可以通过煮沸、蒸馏来进一步净化。
24.答案: Ag+、Cu2+、NO3−;过滤;Fe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废水中肯定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肯定没有氯离子。由于溶液中电荷守恒,所以肯定含有带负电荷的硝酸根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图片可知,操作I用于分离固体和溶液,因此肯定是过滤操作。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是铜和银,要置换出它们,必须放入活动性比它们强的金属,那么单质A可能是铁。
解答: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g+、Cu2+、 NO3− ;
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单质A是Fe。
25.答案: (1)漏斗;引流
(2)低于;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解答;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2)如果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那么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起不到过滤作用。根据粗盐提纯的操作过程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②为漏斗;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溶解、过滤和蒸发,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
26.答案: (1)②③
(2)漏斗;滤液I中稀硫酸过量,而滤液II中稀硫酸已转化为硫酸亚铁(合理即可)。
(3)可减少绿矾的溶解损失。
考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分析:(1)根据温度和物质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分析;
(2)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及反应过程中稀硫酸的用量分析;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解答:(1)温度和物质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所以 ②③操作可提高“浸取”过程中的反应速率 ;
(2)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滤液I中稀硫酸过量,滤液II中稀硫酸已转化为硫酸亚铁,所以滤液II的pH比滤液I的大 ;
(3)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采用“冰水洗涤” 可减少绿矾的溶解损失。
故答案为:(1) ②③ ;(2)漏斗; 滤液I中稀硫酸过量,而滤液II中稀硫酸已转化为硫酸亚铁(合理即可) ;(3) 可减少绿矾的溶解损失。
27.答案: (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4)40%
考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判断;
(3)根据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首先用加入粗盐的质量减去剩余粗盐的质量得到溶解的粗盐质量,再根据晶体质量溶解粗盐质量×100%计算产率。
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那么有错误的为C。
(2)粗盐提纯的步骤:取一定量的食盐加入烧杯,并加水溶解,接下来对溶液进行过滤,最后将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结晶,那么正确顺序为:DACB。
(3)在蒸发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4)该实验精盐的产率为:3.2g10g-2g×100%=40%。
28.答案: 三层滤纸外;未搅拌受;不均溶液局部温度过高;较多溶质固体引流;①③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根据过滤、蒸发的操作要求及配制溶液时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大分析。
解答:实验一: 第二步: ②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要接触三层滤纸的一边;
第三步:①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可能是未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不均;
②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第四步: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
实验二: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使得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若使用游码,则会使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使得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⑤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故答案为:三层滤纸外;未搅拌,受热不均溶液局部温度过高;较多溶质固体;引流;① ② ③。
29.答案: (1)⑤;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2)A,B,E
(3)乙;D
考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1)a.注意分析过滤操作是否正确;
b.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
(3)根据量筒的示数的读数方法判断。根据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1)a.实验中有错误的步骤是:⑤,滤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b.步骤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2)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那么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那么氯化钠的质量+滤纸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因此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所以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会使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故D不合题意;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E符合题意。
故选ABE。
(3) 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选乙;
(4)在将滤纸折叠成漏斗状时,不能出现缝隙,故选D。
30.答案: (1)加速溶解;⑤;步骤⑥未用玻璃棒引流;AD
(2)继续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E、C、A、D、B;16.3%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1)a.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判断多余的步骤,并确定其中的错误;
c.精盐的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 造成精盐产率偏高的原因应该是精盐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2)①在定量称量的过程中,只能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不能改变右盘砝码或游码的质量。如果左盘质量大,那么就减少药品;如果左盘质量小,那么就增加药品。
②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确定步骤的顺序;
③根据图1确定精盐的质量,根据图2确定水的体积,计算出水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出即可。
解答:(1)a.①操作③为溶解操作,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为: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粗盐;
②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并加适量的水;
③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⑥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
④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结晶即可。
那么步骤⑤是多余的。错误的步骤为:步骤⑥中未用玻璃棒引流。
c.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肯定会有未经过滤的溶液流入烧杯中,这时蒸发皿中存在杂质,使精盐的质量偏大,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那么精盐的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那么还有精盐没有溶解,使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D.所得的氯化钠晶体没有烘干,带有水分,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D符合题意;
E.过滤后滤纸是湿的,纸上含有溶液中的食盐,会使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E不合题意。
故选AD。
(2)①称量时C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左盘的药品偏少,则接下来小华的操作是:继续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为:
E.从试剂瓶中取出碳酸钠;
C.用天平称量出规定质量的碳酸钠;
A.将碳酸钠倒入烧杯中备用;
D.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B.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E、C、A、D、B。
③根据图1可知,碳酸钠的质量为:5g+2.9g=7.9g;
根据图2可知,水的体积为41mL,那么水的质量为41g。
因此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9g7.9g+41g×100%=16.3%。
四、解答题
31.答案: (1)过滤
(2)CaCO3
(3)不正确,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3)红褐色的沉淀为氢氧化铁,其中的氢氧根离子可能来自与氢氧化钙,也可能来自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操作②后得到沉淀B和溶液C,它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因此名称为过滤。
(2)沉淀B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 ;
(3)我认为小科的判断不正确,理由: 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
32.答案: (1)过滤
(2)24.5g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中的溶质的质量为24.5g×40%=9.8g。
设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FeSO4的质量为y,
Fe+
H2SO4=
FeSO4+H2↑
56
98
152
x
9.8g
y
56x = 989.8g = 152y ,
x=5.6g,y=15.2g,
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为10g-5.6g=4.4g。
(3)由(2)中得出溶液A中溶质FeSO4的质量为15.2g,故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2g38g ×100%=40%。
(4)小于或等于。由图可知,溶液B是饱和溶液,当溶液A恰好饱和时,溶液A与溶液B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当溶液A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首先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24.5g稀硫酸中溶的质量,然后根据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最后用混合物质量-铁粉质量计算出碳粉的质量。
(3)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硫酸亚铁质量溶液A的质量×100%;
(4)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物质,那么溶液饱和;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溶液不饱和。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分析比较。
33.答案: (1)过滤
(2)NaOH和CaO
(3)设理论上可生成CaCO3质量为x。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106
100
100kg×10.6%
x
106100kg×10.6% = 100x ,
x=10kg。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要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反应的反应物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计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分析。
解答:(1) 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2) 上述反应流程中, NaOH和CaO 既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前面的反应物,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过滤;(2) NaOH和CaO ;(3)10kg.
34.答案: (1)过滤
(2)2.2
(3)碳酸钙与硫酸钡
(4)硫酸铜
(5)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
高温__
CaO+
CO2↑
100
44
x
2.2g
100x = 442.2g ,x=5g;
设滴加Ba(NO3)2溶液后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y,则
Na2SO4+Ba(NO3)2=
BaSO4↓+2NaNO3
142
233
y
4.66g
142y = 2334.66g ,
y=2.84g;
设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后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z,硝酸钡的质量为w,则
Na2SO4+
Ba(NO3)2=
BaSO4↓+2NaNO3
142
261
233
z
w
2.33g
142z = 216w = 2332.33g ,
z=1.42g,w=2.61g,
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为2.61g+1.42g+2.84g+5g=11.87g。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确定固体除碳酸钙外还含硫酸钡分析;
(4)根据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
(4)根据碳酸钙和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利用方程式确定物质组成及总质量分析。
解答:(1) 操作Ⅰ、Ⅱ的名称是过滤;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可知,产生气体质量为7.33-5.13=2.2克;
(3)固体甲灼烧有气体产生,则说明一定含碳酸钙,设产生2.2克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2.2g
100:44=x:2.2g
x=5g,而固体甲为7.33克,说明还含有硫酸钡;
(4)若有硫酸铜,则A溶液会呈蓝色,而A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故答案为:(1)过滤;(2)2.2;(3)碳酸钙和硫酸钡;(4)硫酸铜;(5) 11.87g。
35.答案: (1)搅拌,加速溶解
(2)D
(3)①②③⑤
考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分析:( 1 )根据题中所给的装置的作用进行分析,
( 2 )根据图示中的滤纸的折叠处理进行分析,
( 3 )可以根据质量分数的比例式进行分析,精盐的质量少了或者粗盐的质量大了.
解答:(1)含有泥沙的食盐获得含有泥沙的混合液,说明操作1是溶解,而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主要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
(2)滤纸折叠处理时必须保证是形成密封,不能出现裂口;即D错误;
(3) 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计算发现精盐的质量明显偏小,说明溶质获取的偏少;
①溶解时,溶解不够充分,溶质没有全部溶解,导致获取的精盐减少;符合题意;
②过滤时,滤渣没有清洗,滤渣表面会沾有部分食盐;符合题意;
③蒸发时,液滴飞溅,导致食盐减少;符合题意;
④蒸发后所得的食盐很潮湿,会导致获取的精盐质量偏大;符合题意;
⑤转移后,蒸发皿上还沾有食盐,会导致获取的精盐减少;符合题意;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6讲 电阻: 这是一份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6讲 电阻,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4讲 电流: 这是一份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4讲 电流,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5讲 电压: 这是一份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高频考点 加强练 第35讲 电压,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综合说理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