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一、选择题1.(2020·吉林延边一模)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解析:据材料“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可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数学的普及,故选A项;中国古代不注重科学理论,排除B项;数学的普及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士人价值取向无关,排除C项;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重农抑商才是共识,排除D项。答案:A2.(2021·重庆南开模拟)明初严令禁止民间学习传授天文历法,“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还规定钦天监人员终身不得从事他职,其子孙接替世袭,否则也要遣戍。这一规定意在( )A.保证历法制定的准确性B.减少西方历法的影响C.维护明王朝的长久统治D.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解析:根据材料“明初严令禁止民间学习传授天文历法”可知此时统治者禁止民间研习天文学,重视天文学是利用天象蒙蔽百姓,维护君权神授统治,故选C项。答案:C3.(2020·海南一模)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是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这一现象说明( )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C.汉武帝假弃道家黄老学说D.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解析:材料汉初“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带来“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掀起求仙热潮”导致“医学成就寥寥”,可见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整个汉代医学成就,不能推断汉初医学成就的地位,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正统地位确立,黄老思想只是满足其求仙的需要,排除C项;中国古代医学注重经验的总结,缺少理论的探究,排除D项。答案:B4.(2020·山东济南三模)《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道:“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解析:据材料可知,大医的标准是“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这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故选B项;《千金方》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作,理学是宋代才出现的,排除A项;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是中医学实践层面的著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排除C项;材料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排除D项。答案:B5.(2020·湖北宜昌二模)《诗经》中《周颂·噫嘻》描写了周王亲耕的仪式,《小雅·鹿鸣》记述了周王宴请群臣的礼仪,《大雅·棫朴》记载了文王征伐前的祭天之事和宗庙之祭。这反映出《诗经》( )A.是研究周文化的重要史料B.证实周朝王权与神权结合C.凸显了浪漫主义创作风格D.揭示了劳动者的日常生活解析:材料中的三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呈现了周王的事迹,是研究周文化的重要史料,故选A项;材料并未提及周王利用神权进行统治,无法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排除B项;据所学《诗经》的知识可知,其为现实主义风格并非浪漫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所列均为周王的行为,无法体现劳动者的日常生活,排除D项。答案:A6.(2020·山东日照二模)话本是北宋开始流行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南宋时继续发展,有了专门的创作团体。这些来自社会各层的文人创作出来的话本反映真实的社会形态,表达人们的感受。这反映出宋代文学艺术的( )A.传承性 B.包容性C.世俗化 D.人文化解析:据“这些来自社会各层的文人创作出来的话本反映真实的社会形态”可知宋代话本贴近百姓日常实际生活,具有世俗性,故选C项;传承性指的是对前代文学的继承,材料未体现传承性,排除A项;传承性指的是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与包容性无关,排除B项;传承性指的是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与人文化无关,排除D项。答案:C7.(2020·广东韶关一模)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可以“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钟离睿水指出李渔的《十二楼》的创作目的是“今是编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以人情啼笑,接引顽痴。”由此可推知明清小说( )A.有利于强化社会政治功能B.是封建儒学世俗化的产物C.使人们普遍受到文化熏育D.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小说可以使人为忠臣孝子,可知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A项;儒学世俗化对小说内容有一定影响,但“产物”说法欠妥,排除B项;“普遍受到文化熏育”说法欠妥,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答案:A8.(2021·安徽亳州模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有着并不是很原始的变形,并且其文词的内容中也确实夹杂着与殷代并不相称、像是很久以后的时代的思想。作者认为( )A.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历史B.甲骨文字不一定都是商朝的东西C.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都是可信的解析:“文词的内容中也确实夹杂着与殷代并不相称、像是很久以后的时代的思想”说明作者认为甲骨文反映的内容中并非都是商代的,极可能有部分后世的思想,故选B项;由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甲骨文反映的不一定都是商代的历史,很可能有后世的历史,排除A项;C项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强调的是甲骨文中文词内容的时代性,排除;作者未谈及甲骨文内容的可信度,排除D项。答案:B9.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贴》中提到一段著名书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其意在强调( )A.时代特征影响书法特色B.市民阶层兴起促进书法演变C.中国书法艺术成果丰硕D.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解析:根据材料“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说明不同朝代的书法有不同的侧重点,表明时代特征影响书法特色,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市民阶层兴起与书法演变的关系,而且根据所学知识在晋和唐前期中国的市民阶层还未兴起,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同朝代的书法特色,不是强调书法的艺术成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不能说明书法是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排除D项。答案:A10.“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可以用来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坊市制度被打破 B.话本和散曲C.风俗画和文人画 D.元曲和京剧解析:风俗画是世俗化倾向,文人画是高雅文化倾向,故选C项;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无法体现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排除A项;话本和散曲都体现世俗化,没有体现高雅文化,排除B项;元曲和京剧体现的是世俗化倾向,没有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排除D项。答案:C11.(2020·河北张家口一模)下图为明末清初著名版画家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中的《访庄》图,作于1651年。画作人物造型略有夸张,衣纹细劲流畅,富有装饰味。画中主角是战国时期宋国的惠施,在政治失意时去访庄子,二人结成挚友。这反映了 ( )A.浪漫主义艺术的流行B.文人画成为主流的绘画形式C.版画的社会基础广泛D.文士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解析:据材料“画中主角是战国时期宋国的惠施,在政治失意时去访庄子,二人结成挚友”可知该画属于文人画,反映出文士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的品位,故选D项;浪漫主义艺术主要流行于西方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明清时期这一幅画,无法说明文人画成为主流,排除B项;材料只简单介绍了《访庄》图的作者、时间、特点、内容,并没有说明其社会基础,排除C项。答案:D12.(2020·广东深圳一模)民国初年,一批文人改编京剧,在诗词歌赋等文本中选取题材,使剧词更文雅隽永,并参考昆曲、仕女画等文人艺术形式,设计了更为典雅的音乐、服饰、妆装和舞蹈。京剧因此渐趋“雅化”,演变为具有严谨艺术准则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剧种。这一变化( )A.体现了京剧的传承创新B.促进京剧艺术平民化C.响应了文学革命的倡导D.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解析:根据“民国初年,一批文人改编京剧”“演变为具有严谨艺术准则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剧种”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京剧的传承与创新,故选A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京剧艺术的“雅化”,不是平民化,排除B项;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京剧“在诗词歌赋等文本中选取题材”与文学革命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具体说明新发展后的京剧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朝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痘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从此,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1892年,清末名医唐容川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很快得到中医药界的认同与支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发明了牛痘接种术”“《诸病源候论》”“《万国药方》”“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等信息概括。答案:(1)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诊疗方法(脉诊和针灸)历史悠久;免疫方面贡献突出;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介入与管理;医学思想影响国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历史原因。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等信息说明。答案:(2)传教士的作用;西方医学文化的传入;多种形式的中西医学交流;开明官员的推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解析:第(3)问,根据材料“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倡导中西医结合”等信息回答。答案:(3)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14.(2020·重庆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汉字发展及传播简表(部分)时期发展和传播概况秦汉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书中,“草部”“禾部”“米部”“土部”“田部”等字占有很大比重。岭南百越、南诏等已使用汉字,汉字成为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并开始传入日本、越南魏晋南北朝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使篆、隶、草、行、楷各书体发展完备,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南北朝后期,南北书风交流融合,都向现行楷体靠近唐宋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形成了作为印刷体并沿用至今的宋体字。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仿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日本也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假名文字——摘编自陆锡兴《汉字传播史》等 根据材料信息,任从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据材料“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等信息可知材料论点为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围绕着所选观点从相关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分析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关系,最后对所论证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综合或升华。 答案:示例:论题: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论述:战国时,各国文字不同,形体纷繁。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到汉代继续在全国推行并规范文字的统一使用。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认同和法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唐宋时期,各少数民族仿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学习中原文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的认同与融合。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汉字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十五世纪时,由商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2讲百家争鸣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