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含解析)____中图版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演化过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 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2.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1.B 2.D 解析:第1题,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即图中的②圈层。第2题,读图可知,五大连池包括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其中连续且不规则的只有水圈;结合材料可知,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因此其物质运动的能量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 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该过程充分说明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而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2020·济宁模拟)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摄氏度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读下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3.岩石圈( )A.就是指地壳 B.全球厚度均一C.包括软流层 D.由岩石组成4.干热岩位于( )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3.D 4.A 解析:第3题,岩石圈全球厚度不均,包含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岩石组成,据此分析选D。第4题,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材料“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说明干热岩应位于地壳中,选A。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读图,完成5、6题。5.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A.北部小,南部大 B.中间大,四周小C.中部地区变化大 D.东部地区最薄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莫霍面 C.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中部5.C 6.B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可知,地壳厚度北部大,南部小;中部地区等值线最密集,说明厚度变化最大;根据图中数值可知,南部的地壳厚度最薄。第6题,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层,位于莫霍面以上。所以绘制的地壳厚度剖面图中,0千米为莫霍面。第四纪地质时期约从260万年前开始至今,在这段时间板块运动很小,但气候不断变化,冰河期与间冰期交替,且会影响海面高度。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间冰期是两次冰期间气候变暖的时期,读我国江南某三角洲第四纪堆积物剖面图(下图),完成7、8题。7.图中堆积物地质年代由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A.Q1、Q4、Q3、Q2 B.Q1、Q2、Q3、Q4 C.Q4、Q1、Q2、Q3 D.Q4、Q3、Q2、Q18.图中显示,冰期最长的是( )A.Q2前冰期 B.Q2期冰期C.Q3前冰期 D.Q3期冰期7.D 8.C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层,Q4岩层位于底层,形成年代最老,而Q1位于最上层,形成年代最晚,结合选项判断,故选D。第8题,图示Q3堆积物范围最广、海拔最高,而Q3堆积物应该是其之前的冰川带来的,说明在此之前的冰川分布范围最广、海拔最高,则该时期的冰川持续的时间最长,故选C。读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9.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Ⅰ B.冰期Ⅱ C.冰期Ⅲ D.冰期Ⅳ10.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陆地总面积较大9.D 10.D 解析:第9题,气温最低的时期,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第10题,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保存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升降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的特点为__________。(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理小组同学考察的是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环境的关系。第(2)题,化石形成的岩层为沉积岩。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即三叶虫对应古生代,恐龙对应中生代,哺乳动物为新生代。古生物的生存环境,即三叶虫对应海洋环境,恐龙对应陆地环境。第(3)题,自然环境由海洋向陆地的转变,反映了地壳抬升。答案:(1)生物化石(2)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3)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12.(创新培优题)(2020·鹤岗模拟)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________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原因是什么?(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在直辖市中,________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原因是什么?(3)(综合思维)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________,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拉萨的太阳辐射能最丰富,主要是纬度和地势因素决定的。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地势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第(2)题,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能贫乏。第(3)题,台湾岛东部是台湾山脉,受到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晴天多,因此西部太阳能丰富。答案:(1)拉萨 原因: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纬度位置较低。(2)重庆 原因:属盆地地形,雨雾天气较多,太阳能贫乏。(3)大 原因:台湾岛西侧是背风坡,雨天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50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中图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9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中图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7辽宁阜新的转型与发展含解析中图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