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内容分析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是本书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
本单元的基本逻辑为:从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递进。具体来说,从异同、特征、形态角度谈思维的基本内涵;从条件、含义、特征角度谈科学思维的内涵;思维的作用、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主要说明树立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是从措施角度阐述树立科学思维的基本途径。
由此可见,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是整个单元乃至整本书的逻辑起点,尤其第一框题对思维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基础的理解和梳理,为第一单元以及整本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只有弄清思维的概念与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形成具体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目标:思维的含义、表现以及特征。
关键能力:了解思维风格具有差异性,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思维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掌握思维有共同特征,思维的意义与作用;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辨别思维的类型和思维的作用。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学会科学思维。
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正确参与公共生活。
政治认同: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美两国在应急救援中的不同表现,反思产生救援效果巨大差异的原因,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力量,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框采用议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逻辑与思维》,顾名思义,本教材的学习核心价值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思维。如何学会思维、提高思维能力?不是灌输式的教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的知识,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注重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比思维的结果更有价值。通过本模块的学习,通过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科学思维的意义,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能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学会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和理解社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逻辑与思维》作为思想政治课教材,必须凸显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比较和辨析中提升认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以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引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政治认同。本框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由此设计了 “古今中挖外应急救援背后的思维透视”的议题,围绕本议题设置了4个目标明确的探究活动。在每一个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相结合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
教学难点: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从动物世界到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从我们身边到世界各地,风险时常发生。风险有时候可以避免,有时候不可避免但却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伤害,但这需要智慧。今天我们就以“古今中挖外应急救援背后的思维透视”为议题来探讨关于思维的话题。
2、讲授新课
活动1:议题情境:PP展示
动物救援:黑猩猩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却束手无策了。
古代人类救援:司马光砸缸
探究一:为何人和动物的活动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司马光必须砸缸吗?如果现在你遇到这种情况会用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本活动指向思维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所谓有思想就是人类能思维。什么叫思维?是人所特有的么?1、本活动通过动物与人在开展救援活动时的不同表现对比,让学生讨论思考背后的原因,引出人因为有思维,所以成了万物之灵,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差异。2、现场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对司马光砸缸救援小伙伴的方法进行头脑风暴(思维),感受思维的魅力与力量。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启发学生思考人所特有的思维概念,教师总结生成思维的广义与狭义,指出本教材《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是狭义上的思维。引出了思维的含义就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活动2:议题情境:PPT展示(图片、文字、视频)
“美国式” 救援
2021年6月24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栋12层住宅楼发生局部坍塌,预计150人左右被埋。
美国是超级大国,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最强大的科技。
一整套救援资源批准程序和应急机制。
世界上最精锐的救援人员:此次救援,美国、以色列和墨西哥共派出80个救援小组,多达500人。
搜救犬、声纳设备、相机、无人机等技术全部都用上。
州长、总统亲自到现场慰问,指导救援。
开动脑经:目前搜救工作已经结束,请据此推测救援成果?
自事故6月24日凌晨发生一小时后至7月7日停止搜救工作,救援人员没有找到任何幸存者,目前,该事故已致54人死亡、86人失联。
PPT展示美国此次救援过程:
播放视频:美国佛州居民楼倒塌 专业救援队被拒之门外
16小时走完所有的批准程序,等到八个州的救援团队最终到位,是72小时以后。
搜救队伍采取12小时轮班制,每个团队成员工作45分钟要停下来休息,由专业医生检测身体和精神状况,确定无恙后,才能继续工作。遇到下雨,为防止次生灾害救援人员还会停下工作,在一旁避雨。
当地新闻发布会上,官员们表示这场救援太难了,现场有各种各样的危害,比如有毒的化学物质、火灾、烟雾,救援人员必须要非常小心,所以会很慢,很辛苦。
探究二: “美国式” 救援体现了怎样的思维?你怎么看待“美国式” 救援?
设计意图: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际视野,对美国国情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为开展本环节的活动奠定了基础。PPT展示的美国式救援的案例更是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议题情境中主要展示了美国佛州的突发事故从发生、到救援的过程、到救援的结果。在展示情境的过程中有一个让学生思维逻辑推理的小环节: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救援实力强大,由此预测救援的结果。而事实却跟我们的想象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再展示美国实际的救援过程,这为学生概括提炼“美国式”救援背后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依据。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会透过现象概括、提炼出美国政府坚持政治正确第一,对规则和程序的坚守,系统完善但又低效落后的应急机制,美国政治体制效率低下,美国两党制、联邦制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缺陷,美国坚持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等美国式救援背后的思维方式的本质。在评价环节,学生可能会坚持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的评价美国的应急救援机制,指出其思维方式中的合理性;坚持法治思维、对救援人员生命健康的保障与尊重等等。
学生提炼美国式救援背后的思维方式的本质以及评价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主体地位,可以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领会思维的意义与作用。而提炼出来的美国式救援背后思维方式本身就是带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这就为第四个活动概括思维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学生在评价中也在自觉的不自觉的运用了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等思维方式,进而指向了思维方式类型的知识。本活动的开展也为活动3中对中美两国不同救援效果的思考作了铺垫。
活动3:议题情境:“中国式” 救援
案例一:2020年的3月7日17时40分,福建泉州一所酒店突然倒塌。
一个多小时,26支消防队,共计361名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救援;在24小时之内,临近的福州、厦门、漳州等9个城市总共1086名消防人员赶到倒塌现场参与救援,加上地方组织的各种救援人员,一共有118只队伍,5176人展开救援。
经过112小时的饱和式救援,大家共计搜救出71名被困人员,其中42人生还,29人遇难——所有的被困人员被全部找到!
该酒店倒塌之后,事故责任人第一时间被控制;4个月以后,国务院关于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出炉。
案例二:抗击新冠疫情,武汉保卫战;案例三:共同抗击河南洪涝灾害。
探究三: “中国式” 救援体现了怎样的思维?你怎么看待“中国式” 救援?两国不同的救援效果对你有何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对“中国式” 救援的思考可能会提炼出: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乐于奉献、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民族精神,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提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观,中国拥有符合国情的高效的政治体制与制度等等。在评价环节,学生可能会运用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方式对中国式救援做客观辩证的评价。
这一材料情境的设置看似跟活动2有重复。其实不然,除了通过讨论、概括、提炼中国式救援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对此的评价,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活动4的开展奠定基础,生成思维方式类型的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对两国救援过程、结果、思维方式的体验和对比,感受到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府可能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与方式。而不同风格的思维,就会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更凸显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两国救援的对比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体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巨大力量,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政治认同的价值目标。
活动4:探究四:结合自己的思维过程和透视中美两国救援不同的思维方法,概括思维有何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思维特征的知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如果通过教师举例讲解方式也可以达成相应的知识目标,但是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少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升,背离了设定的《逻辑与思维》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初衷。因此,本环节知识目标的达成依然是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实现的。在活动2与活动3中,学生通过对中美两国救援案例的分析,提炼概括出中美两国应急救援中背后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此为素材,让学生讨论反思思维过程、对比案例素材与总结出的思维方式的成果,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自然的可以提炼出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与能动性的三个特征。
我们通过图片、视频、文字所展示出来的中美救援的过程与结果的案例是现象、表面、个性的,这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而两国应急救援的思维方式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我们通过理性思维才能准确把握的,因而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我们不同的人对中美两国救援背后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评价不同,两国不同的救援思维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带来的影响不同,反映了思维具有能动性,从而让学生辩证看待思维的作用,启发学生要科学思维,增强政治认同,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古今中外应急救援背后思维的透视,了解了人类思维的含义与思维方式的多元,体会了思维的意义,提炼出了思维的共性特征。同时我们通过对中美两国救援方式的探讨,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力量。
六、板书设计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