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下期中生物试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896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下期中生物试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896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下期中生物试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896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下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下期中生物试卷,共17页。
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都需要氧气进行呼吸
在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稳定的食物链:甲 → 乙 → 丙 → 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B.该食物链中,甲的数量最多,丁的数量最少
C.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丁灭绝,丙的数量是先增加再减少
D.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甲体内的农药浓度最高
雷鸟的毛色随季节而改变,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以下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莲藕内部多孔,可以储存大量空气B.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明显高于裸地
C.枯叶蝶外形与枯树叶相似D.北极熊的毛色与冰雪颜色相似
如图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如图是两种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
B.甲、乙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C.甲、乙都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甲、乙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
如图为玉米籽粒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⑤B.由③④⑤组成胚
C.②是子叶,玉米有一片子叶D.⑥是胚乳,储存营养物质
火龙果有白色果肉和红色果肉等不同品种,将红肉品种作为接穗,白肉品种作为砧木,嫁接后结出的火龙果肉是
A.白色的B.红色的
C.粉色的D.一半白色,一半红色
下列生物性状的表述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家蚕的白色蛹和褐色蛹B.果蝇的白眼和红眼
C.家猫瞳孔的放大和缩小D.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
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适应干燥环境。下列不属于该类型结构的是
A.蚯蚓的环状体节B.人类皮肤的角质层
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鳞片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好光再放好玻片标本
B.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C.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亮,观察的细胞个体变大,数目变少
D.玻片上写有“b”,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q”
在我国东北某林地,研究者测定了六月份某一天中,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与林内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可来自植物根系和土壤生物的呼吸作用
B. 9∼15 点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较低原因是土壤释放二氧化碳减少
C.植物吸收林内二氧化碳,对维持生物圈碳 − 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D.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下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 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 ① 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 ② 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 ② 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下列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移栽树木时剪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避免呼吸作用过强,植物缺水
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用碘液染色,目的是使细胞结构更清晰,便于观察
C.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目的是为了更快找到物像
D.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生成
如图所示,将暗处理后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 C 处两面均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置于阳光下,4 个小时后,将甲乙两叶片同时取下,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 B 、 D 部分变蓝,A 、 C 部分未变蓝。该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和水B.叶绿素和阳光C.阳光和水D.叶绿素和水
如图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c 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变强
B. cd 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
C. c 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大于 e 值
D. b 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同学们在实验课上制作并观察多种植物装片,以下装片中显示组织类型最多的是
下列关于实验目的、步骤和结果的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A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将水蚤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酒精和清水心率逐渐加快的影响中,统计水蚤的心率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馒头碎屑+2 mL唾液,37∘C水浴10分钟,变蓝化作用滴加两滴碘液C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叶银边天竺葵暗处理后进行几小时光照,银边处不变蓝绿体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D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将燃烧的蜡烛伸入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蜡烛熄灭放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青春期身体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迅速发育
D.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研究人员已成功在实验室中将发育初期的人类卵细胞培育为成熟的卵细胞。成熟的卵细胞可以完成受精作用。这为生育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从子宫中提取发育初期的卵细胞
B.成熟的卵细胞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C.成熟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6 条
D.成熟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
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见下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
C.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D.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降低
强健的体魄依赖强大的心肺功能,如心跳快慢、肺活量大小等,均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活量大,有利于获得更多氧气B.心肌发达,心脏的收缩能力强
C.心率越高泵血越多,有益于健康D.适量体育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
如图表示心脏的四个腔,5 、 6 表示某器官内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3−5−2 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B.血液流经 5 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
C. 2 和 4 内静脉血,1 和 3 内流动脉血
D.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 → 心房 → 动脉,而不会倒流
医生对某人的血糖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 血糖升高是由于葡萄糖吸收进血液
B. B→C 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
C. C→D 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运动消耗了较多葡萄糖
D. D→E 检测发现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增加,则其效果可能与胰岛素相同
当你全神贯注思考问题时,突然有人从后面拍打你的肩膀,你会快速回头,并出现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呼吸和心跳加快等反应。这时你的身体开启到“战斗或逃跑”的应急状态。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拍打后回头观望,属于反射B.肾上腺属于一个反射弧的效应器
C.此反应过程仅受神经系统调节D.”战斗或逃跑”有利于适应环境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1→2→3→4→5
B.构成“2”结构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C.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复杂的反射,是由大脑控制完成的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严冬时节,木蛙体内高达 65% 的水分被冻结,肺和心脏都会停止工作,看上去像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春暖花开时,它们能够解冻复苏,再次活蹦乱跳。科学家进行了木蛙的冰冻融化模拟实验,融化期记录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冻期木蛙所有细胞死亡B.肺工作后,木蛙心跳恢复
C.肺可以排出所有代谢废物D.木蛙结冰是适应寒冷环境的表现
乳酸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且与人类关系密切。以下有关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菌是单细胞生物
B.制作泡菜需要通入氧气,保证乳酸菌充足呼吸
C.乳酸菌可用来酿酒
D.乳酸菌主要通过产生芽孢来繁殖后代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种类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若作酒醴(lǐ),尔惟曲蘖(niè)”见于《尚书》,是关于酿酒最早的记载。“曲”,也叫“酒曲”,含多种微生物。“蘖”,指发芽的谷物。下列关于酿酒操作及其目的对应有误的是
选项操作目的A加入足量的"蘖"提供有机物B将谷物碾碎增大谷物和菌种的接触面积C按比例掺入"曲"接入发酵的菌种D适宜温度下密封培养促进全部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A. A B. B C. C D. D
2019 年 5 月 25 日,四川阿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照片,照片中大熊猫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如图为大熊猫的白化病遗传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大熊猫的正常体色和白色体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B.若用 A 表示显性基因,a 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的基因组成都为 Aa
C.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为 50%
将一基因组成为 AA 的红果植株花粉,涂抹在基因组成为 aa 的黄果植株柱头上,则黄果植株当年所结果实的颜色和果实中胚的基因组成为
A.红果 Aa B.红果 aa C.黄果 Aa D.黄果 aa
1953 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此实验为以下哪一项推测提供了证据?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原始地球可以形成原始的生命
C.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小分子有机物
D.甲烷、氨、氰化物、水蒸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是构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长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药效会逐渐下降,原因是
A.药物的使用量过少或药物过期
B.药物使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少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病原体已经适应了有该药物的环境
马铃薯甲虫以马铃薯为食。以下是它们两者的进化过程图(箭头表示进化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B.甲虫为了取食马铃薯产生耐受毒素的变异
C.无毒素马铃薯和不耐受毒素的甲虫被淘汰
D.马铃薯使甲虫卵块脱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
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
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
如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如图中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的动物有 (多选,填写字母)。
(2) B 图所示的这类动物,与 A 相比,发育时期多了个 期。
(3) 在 D 图中,未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 ;c 为胚胎发育提供了 。
(4) 在 E 图中,胎儿通过[ ] 和[ ]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5) F 所示的繁殖方式称为 ,属于植物的 生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为后代可以保持与 一致的优良性状。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随血液循环将氧气运输至人体各处的细胞,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如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 110 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
(1) 人体红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 ,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这些特点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随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的氧气逐渐减少,登山队员红细胞数量整体呈现 趋势,这是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肾脏上皮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并释放到血液中,运送至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调控红细胞生成的过程,属于 调节。可推测,登山队员进入高原后,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会 。
(2) 高海拔地区气温寒冷,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 ,可以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中,此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 状态,肺泡内的氧气通过 作用进入到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最先到达心脏的 ,最终被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利用。
(3)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 120 天,衰老的红细胞被白细胞吞噬分解,会产生有一定毒性的胆红素。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细胞的 (填结构)可阻止该复合体进入细胞内部,减少胆红素对细胞的伤害。该复合体被运送至肝脏,在肝脏被处理,随胆汁进入消化道的 (填器官)中,最终被排出体外。
选取牵牛花的绿色叶片和有白斑的叶片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NaOH 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其目的是 。
(2) 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 (多选,填写字母)。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3) 本实验中有 组对照实验,其中乙叶片与丁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你作出的假设是 。
(4) 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多选,填写字母)。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G.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5) 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① ;② (请写出两条)。
人的棕眼和蓝眼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用 D 表示,隐性基因用 d 表示。图一所示为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一回答:
(1) 人的棕眼和蓝眼称为一对 ,其中显性性状为 。
(2) 第三代 6 号的基因组成为 dd,他的两个 d 基因分别来自于第二代中的 号和 号。
(3) 第一代 2 号的基因组成为 ,第二代 5 号的基因组成为 。
(4) 根据“二孩”政策,第二代 3 号和 4 号可再生一个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眼睛颜色表现情况可用如图二中的 (甲/乙)表示,第二代的 3 号和 4 号都是棕眼,6 号是蓝眼,这种现象称为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昆虫世界中,食虫虻和扁头泥蜂都是狠角色。
食虫虻体多褐色而粗壮,通常多毛,形似大黄蜂。食虫虻除了身体强壮和飞行快外,还有良好的信息接收系统,即视力好。其具有大而亮的大眼睛为了防止猎物挣扎而损伤眼睛,食虫虻复眼周围,特别是在前方长有许多粗大的刚毛,达到保护眼睛的目的。它们几乎以所有飞行昆虫为食,捕捉到猎物后,将消化液注入到猎物中,把猎物消化成液体之后再吸入。食虫虻这些特性,使它们成为昆虫世界的魔鬼。
扁头泥蜂常被称为自然界中的“摄魂怪”,虽然体型微小,但它却能轻而易举地控制蟑螂的“思想”。被扁头泥蜂吸去“魂魄”后,蟑螂就算要为其“慷慨赴死”,也不会拒绝。扁头泥蜂主要分布在南亚、非洲、太平洋三大群岛等热带地区,其胸部和腹部连接处纤细。
扁头泥蜂外壳是孔雀绿的颜色,带有金属光泽,因此在英语中它们被称作宝石胡蜂。它们原产于亚洲和非洲,虽然体型微小,但却不惧于去捕捉大得多的蟑螂,并迫使后者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当雌蜂有喜之后,会猎捕蟑螂,往它们的身体里只是一刺,就能让其短暂的失去行动力。这为雌蜂争取了一点点时间,它再次移动蛰针,径直刺进蟑螂的大脑,这一击会让蟑螂失去逃跑的本能。一旦雌蜂能够控制住了蟑螂,它就会用触角指引猎物前进。蟑螂会跟着扁头泥蜂回巢,顺从地坐下。雌蜂会在猎物的腹部产下一枚卵,后者会一直留在巢中,耐心地等待幼虫破壳而出。幼虫会在这只倒霉的蟑螂的腹部咬上一个洞,进入它的体内。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扁头泥蜂的幼虫会以宿主的内脏为食,时间差不多了,它会做一个茧。这时,蟑螂终于死透了,但蜂蛹会在它体内的茧中继续发育大约一个月。当扁头泥蜂的成虫钻出来时,蟑螂除了一个空壳,啥也不剩。
(1) 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食虫虻和扁头泥蜂都属于动物界 门昆虫纲。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他们属于 。
(2) 它们是昆虫世界中可怕的魔鬼,食虫虻和猎物之间属于 关系,扁头泥蜂和猎物蟑螂之间属于 关系。
(3) 复眼对昆虫来说很重要,其中的每个小眼都能感光并在一定范围内单独成像。如图所示,外界光线通过 和晶锥传向感杆束,每个感杆束都可以接收到若干个小眼折射过来的光线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最终传到脑产生 。
答案
1. 【答案】D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A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B
8. 【答案】C
9. 【答案】A
10. 【答案】C
11. 【答案】B
12. 【答案】B
13. 【答案】A
14. 【答案】C
15. 【答案】D
16. 【答案】D
17. 【答案】B
18. 【答案】D
19. 【答案】D
20. 【答案】D
21. 【答案】C
22. 【答案】B
23. 【答案】D
24. 【答案】C
25. 【答案】B
26. 【答案】D
27. 【答案】A
28. 【答案】B
29. 【答案】D
30. 【答案】D
31. 【答案】C
32. 【答案】C
33. 【答案】C
34. 【答案】B
35. 【答案】C
36. 【答案】
(1) A 、 B 、 C
(2) 蛹
(3) a;胚盘;空气/氧气
(4) ①;胎盘;②;脐带
(5) 嫁接;无性;母体/接穗
37. 【答案】
(1) 细胞核;上升/升高/增多;激素;增多
(2) 毛细血管;收缩;气体扩散;左心房
(3) 细胞膜;小肠
38. 【答案】
(1)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消耗叶片中储存的淀粉,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2) A、D、F
(3)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 A、C、E、G
(5) 增加光照时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四选二)
39. 【答案】
(1) 相对性状;棕眼(棕色)
(2) 3;4
(3) dd;Dd
(4) 甲;(生物的)变异
40. 【答案】
(1) 节肢动物;消费者
(2) 捕食;寄生
(3) 角膜;视觉A.
番茄表皮
B.
山楂果肉
C.
芹菜茎导管
D.
空心菜叶片横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共3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