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60页例1)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掌握了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探讨每一位数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本节课内容即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知识: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和一个因数中间与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掌握了它,多位数的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落实。
三、学情分析:
关于笔算乘法,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不会列出乘法竖式,有的可能是利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可能是利用直观的方法,如: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对位问题;从哪位算起的问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乘法算成加法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老师根据情况灵活解决。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愉悦。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姑婆山风景秀丽,它不仅是贺州景区,还是国家级旅游景区,请看:
(2)微课视频动态播放姑婆山旅游景点,学生欣赏。
2、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把“一辆游览车一次能坐12人,有4辆”这个信息定格。
(2)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解答。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2×2=、12×3=、12×4=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升华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美,从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把情感教育与知识学习巧妙地融合。)
(二)、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1)谈话:大家口算做得真棒!那笔算又怎么写呢?跟口算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就学习笔算乘法。
(2)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三)合作探索交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学生自主建构12×3=的竖式模型。
2、交流学生的几种典型做法。
12×3=36
2
2
+ 1 2
3 6
【1】交流做法1。
(1)预设做法1。(右边)
(2)请这位同学上台在实物投影下
说说自己的想法。
12×3=36
1 2
↖↑
× 3
6
3 0
3 6
【2】交流做法2。
(1)预设做法2(右边)
(2)请这位同学上台在实物投影下
说说想法。
↑
1 2
× 3
3 6
12×3=36
1 2
↖↑
× 3
6
3 0
3 6
……2×3
……10×3
【3】交流做法3。 做法3:
(1)预设做法3。(右边)
(2)请这位同学上台在实物投影下
说说想法。
(3)引出竖式写法的简便写法。
优化竖式写法。
1 2
× 3
3 6
12×3=36
1 2
× 3
3 6
↓
↓
【4】交流做法4。
(1)预设做法4。(右边) 做法4:
(2)请这位同学上台在实物投影下
说说想法。
(3)引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进一步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1)请做法4的学生当小老师,在白板上移动小棒,再次帮助全体同学理解12×3=36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2)台下同学质疑,小老师或老师解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播放微课视频,归纳、总结算理,提升理解。师生看微课视频。
(4)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算理,提升理解,并板书在白板上。
(5)齐读算理。
(6)指名学生完整地说说12×3=36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以前学习的加减法竖式是相同数位进行计算,在此学生虽然能借助口算说出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却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还要用3乘十位的1,最后还要把两部分的乘积加起来。教师在学生不大理解算理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体现了几何直观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前面学习的口算与笔算联系起来理解,体现知识的延续性与关联性,并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适当的探究,充分的自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灵动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精神。接着教师用微课视频动态总结算理算法,让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进一步深化理解。)
(四)迁移类推,拓展延伸。
1、改错题。
(1)出示错题:12×3= 16 12×3=35
12×3=16
1 2
× 3
1 6
12×3=35
1 2
× 3
3 5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
2、用竖式计算:
【1】基础练习:
(1)用竖式计算:12×2= 12×4=
(2)学生独立写出计算过程。
(3)指名两位学生在白板写出计算过程。
(4)汇报交流。
(【2】提升练习。
(1)投影出示:121×4= 2132×3=
(2)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3)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4)第一道算式对答案。
(5)指名投影汇报第二道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有层次的练习,巩固算法,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五)回归课本,质疑问难。
(1)看教材第60页内容,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交流。
(2)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看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拓展练习:
4 3
×
3
× 2
6 4
1、投影出示。
2、让学生动手填空,在组内交流。
3、第一题对答案。
4、第二题指名投影汇报。
(设计意图:提升能力,也为下节课学习笔算进位乘法做好铺垫。)
(七)赠送名言警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1)课件出示名言。
(2)生齐读一次。
(3)教师结合本节课所学解释意思。
(设计意图:名言警句,有丰富的哲理性、深刻的启发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引用名言警句,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对本节课的结课恰到好处。)
(八)板书设计:
1 2
× 3
3 6
12×3=36
笔算乘法
个位乘起,
逐位相乘,
乘到哪位,
积写在哪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