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2018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2018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解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汁B.风油精挥发C.纸张燃烧D.雪糕融化
2.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NO2B.COC.SO2D.CO2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药 品B.
倾倒液体
C.
给液体加热D.
检查气密性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B.氯化钠C.汽油D.大理石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园里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电器着火赶紧用水扑灭
D.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溶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9.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从图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1.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B.50C.88D.126
12.下列各组物质中,①是单质,②是混合物的是( )
A.①空气,②氮气B.①水银,②新鲜洁净的空气
C.①氧气,②硫粉D.①冰,②粗盐
13.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的是( )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检验它们燃烧后的产物
1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B.N2C.H2OD.Cu
15.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PM2.5排放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16.“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
A.N2H6B.N2H4C.NH2D.N2H4O2
17.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A.Z>X>YB.Y>X>ZC.X>Y>ZD.X>Z>Y
18.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一种金属
B.“干水”与“干冰”成分相同
C.“干水”是纯净物
D.可以使用“干水”诱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1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20毫升B.小于20毫升
C.等于 20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0毫升
20.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二、填空与解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21.用化学符号表示:
(1)镁离子
(2)两个氮原子
(3)两个氧分子
(4)硫酸根离子
(5)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6)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7)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①表示同种元素的是: ; 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③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 ④表示离子的是: .⑤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23.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温泉中含有的钙、镁、钠、硫等矿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及美容的作用,这里的“钙、镁、钠、硫”指的是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氮气常用于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如图所示: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看到的现象是 .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1) ,(2) ,因此二氧化碳可用来 .
2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3分)
26.现有集气瓶、坩埚钳、烧杯、胶头滴管四种仪器,请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②溶解较多量固体时需用 .
③木炭燃烧时,用来夹持木炭的仪器是 ;
④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
27.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某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
(2)A﹣﹣F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①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实验室里常用 和 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c或d).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实验室通过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28.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实验.
①关于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②B图试管1中的气体为 ;C图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
(2)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得又白又硬,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来使用
B.将校园里的垃圾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
2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1)“萘胺”(C10H9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萘胺”(C10H9N)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14.3g“萘胺”(C10H9N)中含有 g氮元素.
30.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12.5g水垢样品,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2)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步骤)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汁B.风油精挥发C.纸张燃烧D.雪糕融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油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雪糕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NO2B.COC.SO2D.C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N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CO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S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药 品B.
倾倒液体
C.
给液体加热D.
检查气密性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B.氯化钠C.汽油D.大理石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
B、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C、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C错;
D、大理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不是溶液,故错.
故选:B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园里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花园里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所以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选B.
8.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电器着火赶紧用水扑灭
D.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溶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隔绝了空气,能够灭火,故A正确;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千万不要开灯、打开换气扇、不要用电,燃气具有可燃性,一旦用电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要用水扑灭,因为水可以使电器内部零件生锈或损坏容易使电器发生短路,故C错误;
D、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说明里面的二氧化碳太多,由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要立即退出,故D正确.
故选C.
9.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从图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硅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A、根据干冰易升华的特性来考虑;
B、根据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情况来考虑;
C、根据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D、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氮气,故D错误.
故选:A.
11.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B.50C.88D.126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故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为38.
故选:A.
12.下列各组物质中,①是单质,②是混合物的是( )
A.①空气,②氮气B.①水银,②新鲜洁净的空气
C.①氧气,②硫粉D.①冰,②粗盐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如铝、水银等;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硫、水蒸气;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由多种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如食盐水、空气等.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
B、水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新鲜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氧气和硫粉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
D、冰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属于混合物.
故选:B.
13.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的是( )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检验它们燃烧后的产物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鉴别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三种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种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三种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三种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均能燃烧,产生淡蓝色或蓝色火焰,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三种气体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和水,检验它们燃烧后的产物,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B.N2C.H2OD.Cu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5.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PM2.5排放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蒸发与蒸馏操作;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A、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B、蒸馏几乎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C、提倡绿色出行会减少PM2.5排放;
D、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因此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
B、蒸馏几乎可以得到纯净的水,所以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B正确;
C、提倡绿色出行会减少PM2.5排放,故C正确;
D、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故D正确.
故选:A.
16.“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
A.N2H6B.N2H4C.NH2D.N2H4O2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X═N2↑+4H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X═N2↑+4H2O,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H原子 4 8
O原子 4 4
N原子 0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物X的分子由2个N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2H4;
故选:B.
17.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A.Z>X>YB.Y>X>ZC.X>Y>ZD.X>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后面的则不能;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较为容易的判断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由题中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可以反应产生氢气,Y不反应,可知X位于氢之前,Y位于氢后;而把Y和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Z表面没有变化说明Y位于银之前,Z位于银之后.就是说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X>Y>Z.我们据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故选:C.
18.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一种金属
B.“干水”与“干冰”成分相同
C.“干水”是纯净物
D.可以使用“干水”诱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A.根据硅的元素符号偏旁分析判断;
B.根据干水和干冰的组成考虑;
C.根据干水的组成考虑;
D.根据干水的用途考虑.
【解答】解:A.根据硅名称的偏旁判断,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硅元素组成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故A错;
B.由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是纯净物,故B错;
C.由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故D正确.
故选D.
1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20毫升B.小于20毫升
C.等于 20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0毫升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该学生实际量得的液体体积小于20mL.
故选B.
20.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1.2g,是反应物;
c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3.2g,是生成物;
d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
【解答】解:A、a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d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3.2g﹣2.0g=1.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与解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21.用化学符号表示:
(1)镁离子 Mg2+
(2)两个氮原子 2N
(3)两个氧分子 2O2
(4)硫酸根离子 SO42﹣
(5)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2O3
(6)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C
(7)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CO .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故可表示为: 2O3;
(6)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C;
(7)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故答案为:(1)Mg2+(2)2N (3)2O2 (4)SO42﹣(5)2O3 (6)C (7)CO (8)Al
2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①表示同种元素的是: BD ; 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A ;③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CD ; ④表示离子的是: D .⑤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CD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时,容易得到电子而使原子稳定;
③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④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⑤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
①因B和D的质子数相同,所以B和D表示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②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个的,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得电子,故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A,
③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在CD中,最外层电子数排满了,属于稳定结构;
④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属于离子的是D,属于原子的是ABCE;
⑤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D中,最外层电子数排满了,属于稳定结构;
故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粒是BD.
故答案为:①BD; ②A; ③CD; ④D; ⑤CD.
23.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温泉中含有的钙、镁、钠、硫等矿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及美容的作用,这里的“钙、镁、钠、硫”指的是 元素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3)氮气常用于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气体的用途;元素的概念;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化合价规则以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天然气的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温泉中含有的钙、镁、钠、硫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2)在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1)×2+x+(﹣2)×3=0,x=+4,故填:+4;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粮食的保护气,故填: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 CH4+2O2CO2+2H2O.
24.如图所示: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看到的现象是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1)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因此二氧化碳可用来 灭火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解答】解:如图所示: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看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故答为: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2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CO2 ;D的化学式为 Cu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C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E就是碳酸钙,A、B为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反应会生成D为红色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D就是铜,A和B就是氧化铜和碳,将推出的物质代入转换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C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C就是二氧化碳,E就是碳酸钙,A、B为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反应会生成D为红色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D就是铜,A和B就是氧化铜和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CO2,D是Cu;
(2)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故答案为:(1)CO2,Cu;
(2)C+2CuO═2Cu+CO2↑,置换反应.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3分)
26.现有集气瓶、坩埚钳、烧杯、胶头滴管四种仪器,请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
②溶解较多量固体时需用 烧杯 .
③木炭燃烧时,用来夹持木炭的仪器是 坩埚钳 ;
④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集气瓶 .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
【解答】解:①胶头滴管可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②烧杯可用来溶解较多量固体;
③木炭燃烧时,可用来夹持木炭的仪器是坩埚钳;
④集气瓶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故答案为:①胶头滴管; ②烧杯;③坩埚钳; ④集气瓶.
27.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某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b 集气瓶 .
(2)A﹣﹣F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①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C或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04+MnO2+O2↑ .
②实验室里常用 石灰石 和 稀盐酸 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B ,如果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c 端进入(填c或d).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实验室通过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E .(填字母编号)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①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b是集气瓶;
(2)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C或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04+MnO2+O2↑;
②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如果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c端进入;
(3)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E.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
(2)①A,C或D,2KMnO4K2Mn04+MnO2+O2↑;
②石灰石,稀盐酸,B,c;
(3)A,E.
28.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实验.
①关于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②B图试管1中的气体为 H2 ;C图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过滤 和吸附;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肥皂水 .
(2)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得又白又硬,原因是 CO2+Ca(OH)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火力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来使用
B.将校园里的垃圾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
【考点】水的净化;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
【分析】(1)①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在进行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
②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净化装置的特点和硬水、软水的区别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低碳”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①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才能将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故正确;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故正确;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测定结果会偏小,故错误;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故正确;
②B图是水的电解,试管1中的气体为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是:H2;C图是净化水的简易装置,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2)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得又白又硬,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3)A.火力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来使用,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降低排放.故A正确;
B.将校园里的垃圾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保护环境,节省能源.故B正确;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节省能源.故C正确;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故D正确.故答案为:ABCD.
故答为:(1)①C;②H2 过滤;肥皂水.(2)CO2+Ca(OH)2═CaCO3↓+H2O.(3)ABCD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
2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1)“萘胺”(C10H9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3 ;
(2)“萘胺”(C10H9N)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0:9:1 ;
(3)14.3g“萘胺”(C10H9N)中含有 1.4 g氮元素.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1个萘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C10H9N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9+14=143.
(2)1个萘胺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3)14.3g“萘胺”(C10H9N)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14.3g××100%=1.4g.
故答案为:(1)143;(2)10:9:1;(3)1.4.
30.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12.5g水垢样品,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克.
(2)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步骤)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据此计算出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2)设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解得:x=10g
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80%
故答为:(1)4.4;(2)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80%.
2017年3月25日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科学探究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