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锦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1980年分别为21.2%、60%、18.8%,2000年分别为13.8%、38.9%、47.3%,2013年分别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市最有可能是
A.克拉玛依 B.阜新 C.重庆 D.无锡
2.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A.资源枯竭 B.产业转移 C.减轻污染 D.国家政策
3.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
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
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福建泉州在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现在不仅GDP总量居福建首位,人口规模也是全省第一。然而,泉州市(如图)是一个典型的“弱区强县”的城市,泉州市区的辐射力不强,城镇基本是各自发展,目前仍存在城镇格局小、散、弱的现象据此完成4-5题。
4.宋元时期泉州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现代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政策 C.经济腹地 D.河流流量
5.今后,泉州市要
A.平衡各县区的人口和经济 B.促进低端产业向泉州市区转移
C.降低部分县区的工业化速度 D.推动县区一体化、协调区域发展
如图为“黄河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6—7题。
6.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兴修水库 B.流域面积 C.地形起伏 D.水土保持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娜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8-9题。
8.“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
A.流域面积大,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9.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加剧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近些年来,继福建、台湾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福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转移。下图为福建省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福建省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A.海岸线漫长曲折,港口较多 B.我国著名的侨乡,经济发展迅速
C.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工业基础雄厚
11.近年来福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A.高素质人才流失 B.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的需要
C.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 D.迁往内地,保障生产的安全
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形象比喻三江源生态的重要性。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 B.图中长江流程长,河源区面积最大
C.民族众多,人口少,影响经济发展 D.深居内陆,主要为荒漠和草原景观
1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服务功能表现为
①供给服务突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②支撑服务突出,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节功能突出,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文化服务突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石油
15.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地热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A.华北平原 B.东南沿海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17.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 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近年来,江苏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一些国家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跨国转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南非开普敦一家著名的五星级大酒店找到了一条回收利用垃圾的新途径—请蚯蚓来帮忙,酒店专门建立了一个自己的蚯蚓养殖场,用来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蚯蚓处理垃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符合生物循环原理 B.能处理所有现代工业垃圾
C.垃圾处理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 D.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21.蚯蚓垃圾处理场的建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保护环境 B.产生有机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再利用
C.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污染 D.降低处理垃圾的费用
2021年2月某媒体报道了南极大陆“血雪”现象,即雪面被含红色素的藻类覆盖后变得鲜红。这种现象在每年10月左右出现,次年2月最盛,之后又逐步消退。近年来南极大陆“血雪”现象正逐年加剧。据此完成22——23题。
22.导致近年来南极“血雪”逐年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寒流带来大量含红色素的藻类 B.南极的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红色沙土
C.南极考察和旅游带来的垃圾等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利于含红色素藻类繁殖
23.南极大陆“血雪”现象的加剧将
A.加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B.增强南极大陆极地高压
C.降低南极大陆地面辐射 D.降低大气中的氮气比重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1年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贵州省毕节市,高度肯定了毕节在脱贫攻坚方面的探索。毕节市位于乌蒙山腹地,川、滇、黔的交界地区,是长江以南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据此完成24——25题。
24.贫困曾是毕节市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标签,其原因主要是
A.人地关系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B.位于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
C.开发历史悠久,各类资源匮乏 D.地形条件复杂,无法精耕细作
25.以下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措施中,不符合毕节市实际的是
A.大力修建公路,完善基础设施 B.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
C.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 D.推行土地休耕,保护生态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海南岛是我国经济特区,也是当前扩大改革开放的前沿。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面向南海,自然资源丰富。海南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中心位置,目前我国正积极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就是环南海以及泰国共八个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框架下推动海上合作,其合作经济领域广泛,潜力巨大。
材料二 海南岛主要自然资源以及近三十年产业结构变化。
气候资源 | 年降水量1500-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5—25.6℃,年日照时数1780—2600小时 | ||||
海洋资源 | 海岸线1823公里,自然海湾68个,海盐、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 | ||||
地热资源 | 岛内温泉数量多、水质佳,医疗保健价值高 | ||||
生物资源 | 森林覆盖率62.1%,现有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岛内热带经济作物及热带水果品种多,产量大 | ||||
产业结构 | 1987年 | 1990年 | 2003年 | 2012年 | 2016年 |
第一产业 | 50.1% | 45% | 36.8% | 24.90% | 23.00% |
第二产业 | 19.0% | 20% | 24.6% | 28.20% | 23.30% |
第三产业 | 30.9% | 35% | 38.6% | 46.90% | 53.70% |
材料三 海南岛水系图、海南岛交通分布示意图。
(1)分析海南岛近三十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4分)
(2)分析海南岛在加强区域开发与国际合作,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3)根据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对海南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具体建议。(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城。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塞罕坝的条件比同纬度的大部分地方都更不适宜林木生长,树木生长缓慢。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但是几十年来,塞罕坝人还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同时也发展了经济,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材料三 北京市某中学在十月中旬到塞罕坝林场进行游学活动,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在与林场老工人的交流中,同学们了解到林场建设之初(1962年)塞罕坝的无霜期一年只有56天,比现在短的多,大风天比现在多,降水量也比现在少很多,9月份就会开始下雪。
(1)简述塞罕坝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
(2)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风沙紧逼北京城的原因。(6分)
(3)说明塞罕坝无霜期变长的原因。分)
(4)请以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对经济的影响为例,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是著名的国际性河流,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水量大,航运价值高,流域内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作为连接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交汇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2018年12月在老挝召开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会议上,澜湄六国一致认为:要以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为重点,开展产业创新、民生、环保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澜湄合作。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耐克、阿迪达斯相继将在中国的原有生产工厂“外迁”到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或缅甸,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也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往越南等国。
材料三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1)简析产业转移对越南的影响。(6分)
(2)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对广东的积极影响。(4分)
(3)简述澜湄六国产业合作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意义。(6分)
锦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BADCD 6——10BACBD 11——15CACCA 16——20DCCBB 21——25ADABD
26.(1)(共4分)近三十年来,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1分),第二产业比重逐年提升,至2012年之后有所下降(1分),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1分);由之前的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1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4个得分点,每点1分共4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且表述较完整,即可得分。
(2)海南海岸线长,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中心位置(无具体描述或答地理位置优越得1分);拥有国际机场、港口,有环岛高速公路、铁路及粤海铁路,内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只答交通便利无具体描述得1分);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近年来产业升级明显,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经济基础较好;紧靠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较大,市场广阔(只答市场广阔无具体描述得1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持等。(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3个得分点,每点2分,共6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或与采分点意思相近)且表述较完整,即可得2分。
(3)因地制宜合理产业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利用热带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农产品生产,热带经济林木生产;利用海域广阔的条件,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以及航运贸易;积极发展热带岛屿特色农、林、渔等产品加工;积极发展能源、矿产、海洋化学工业;努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提高利用率;注重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3个得分点,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得6分,若考生有其他答案,结合材料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1)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2分,只答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其中之一也可得2分);连年战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2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2个得分点,每点2分,共4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或与采分点意思相近)且表述较完整,即可得2分。
(2)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盛;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北京失去绿色屏障,冬季风长驱直入,导致风沙南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南侵;北京离浑善达克沙地距离近。(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3个得分点,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得6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或与采分点意思相近)且表述较完整,可得2分。
(3)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2分,答全球气候变暖可给分);植被恢复,对局地小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2分,只答植被恢复无具体描述可得1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2个得分点,每点2分,共4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或与采分点意思相近)且表述较完整,可得2分。
(4)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能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2分);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2个得分点,每点2分,共4分;考生若有其他答案,只要提及塞罕坝生态恢复后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不提及塞罕坝林场的生态修复及材料相关内容不得分。
28.(1)有利影响: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或答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提升生活质量。(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不利影响:造成环境问题等。(2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3个得分点,其中有利影响任答2点可得4分,不利影响1点可得2分,共6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或与采分点意思相近)且表述较完整,即可得2分。
(2)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环境质量。(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2个得分点,每点2分,任答2点可得4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或与采分点意思相近)且表述较完整,即可得2分。
(3)促进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建设,提高运输能力;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实现互补发展;有利于合作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带动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3个得分点,每点2分共6分;答案中划线部分为采分点,考生答案中有采分点(或与采分点意思相近)且表述较完整,即可得2分;只有踩分点,无具体描述可得1分;无踩分点不得分。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日20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0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