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第25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 课件 9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第26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第28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第29讲通过激素的调节》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第30讲免疫调节》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高中生物《第27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课件
展开第27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考点二 血糖调节和模拟尿糖的检测
栏目索引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考点三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考纲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_________,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下图中①~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___处的氧分压要高于___处,___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___处,___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___处。(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A
B
A
B
B
A
答案 如图所示
知识梳理
①③⑥⑦⑭⑯
②④⑧⑨⑩
⑪⑬
⑤⑫⑮⑲
⑰
⑱⑳
②⑤⑥⑦
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2)将下列生理过程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①③④
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呼吸
泌尿
知识梳理
4.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温度
渗透压
知识梳理
4.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__保持_________的状态。(3)请完善如下内环境中pH调节的过程图解:(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相对稳定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H2CO3
NaHCO3
NaHCO3
乳酸钠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
不属于内环境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中的微粒数目有关,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淋巴循环,组织液积累,引起下肢水肿
√
×
√
诊断与思考
诊断与思考
应为血浆
不属于内环境
(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5)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代谢的场所,外界环境变化稳定时,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
×
×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也有可能患病,如遗传病、传染病等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结合从而使血浆pH值维持相对稳定,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
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2)人体的T细胞、B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中的什么液体中?(用图中的文字或字母表示)
提示 组织液、血浆、淋巴。
提示 图1的丙液和乙液;图2的A液和C液;图3中的a液和b液。
提示 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3层。
提示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3)图1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需跨过几层生物膜?(4)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这句话对吗?
提示 不对。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题组一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 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A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④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⑥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唾液淀粉酶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均不属于内环境。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⑧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解题探究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②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③组织液增多
由于细胞內液中的 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④为细胞內液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处在动态变化中
D
题组二 体液的组成及其成分的辨析3.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
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
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C
题组二 体液的组成及其成分的辨析3.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
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4.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血浆)中
分析题图可知,乙、丙分别是组织液和淋巴
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
C
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
题组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分析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不能引起组织水肿
C
6.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D
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方法技巧
2.巧判四种体液的名称(1)巧用单箭头识别四种体液 ①分析单方向(箭头)双方向(箭头)②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a.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b.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细胞内液
2.巧判四种体液的名称(2)巧用内环境示意图识别四种体液a.b.
c.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考纲要求 血糖调节(Ⅱ)和(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
0.8~1.2
肝糖原和肌糖原
知识梳理
2.调节过程(1)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
胰岛素
血糖
糖原
肝糖原
非糖物质
2.调节过程(2)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非糖物质
肾上腺素
3.模拟尿糖的检测(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准备:将5个分别装有清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 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 ↓检测: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 ↓ 观察: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 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在 中 ↓ 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记录表
标准比色卡
记录表格
2滴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人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白质(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3)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均可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细胞中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 )
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能降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直接作用也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作用
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
×
√
诊断与思考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和运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与核糖体无关
×
(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关系( )(6)饭后半个小时胰岛素分泌较多( )
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具有升血糖的作用
√
饭后半个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较多
√
2.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什么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3)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
提示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提示 不是,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
提示 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
题组一 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1.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解题探究
1
2
3
4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受体,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主要依赖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
血糖的三个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路
血糖转化成的氨基酸是人体自身所能合成的,所以为非必需氨基酸
B
题组一 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1.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浓度过高时,转化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解题探究
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的结果
如果一次性吃糖过多,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尿液中也会出现糖类(尿糖)
D
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D.图中a与c表现为拮抗作用
图中的甲是胰岛B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它们都可以接受来自下丘脑的兴奋,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发生联系,即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影响甲或乙的分泌活动
a是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二者都可以提高血糖浓度,所以二者为协同关系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题组二 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3.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曲线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消化和吸收了食物中的糖类,但ef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bc段为血糖浓度较高时的降低过程,该时期胰岛素分泌较多,但de段血糖浓度是在正常值下的降低过程,该阶段胰岛素分泌较少
B
题组二 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3.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
4.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存在甲、乙、丙的异常抗体,图一若出现丙种异常抗体的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取得治疗效果,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图一中的丙种异常抗体是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抗体,可以破坏胰岛素受体(抗原),该类疾病即便注射胰岛素后,也因为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该类疾病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自身免疫病
图一 图二
4.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B.图二中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图一 图二
注射胰岛素后血糖的消耗速率增加而补充速率降低,所以a表示的是血糖的补充速率,b表示的是血糖的消耗速率,消耗速率上升除了与血糖的氧化分解加快有关外,还与肝脏和肌肉中糖原的合成有关
激素的运输不是定向的,可以随着血液循环运向全身各处
图一 图二
4.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肝细胞
图一 图二
4.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D.图二中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由于肝糖原的含量不是无限多的,所以图二中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的消耗速率和补充速率也不能长时间相等
B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总结如下:
归纳整合
2.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分析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病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考纲要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
1.体温调节(1)相关结构的位置
下丘脑
大脑皮层
皮肤
内脏器官
骨骼肌
皮肤
知识梳理
1.体温调节(2)体温调节的原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_____和_____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_____、皮肤内_________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_______,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_____关系。(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
产热
散热
蒸发
毛细血管
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线粒体
协同
温觉
下丘脑
舒张
增加
散热
减少
1.体温调节(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
冷觉
下丘脑
收缩
减少
增加
增加
甲状腺
增加
散热
产热
2.水盐调节(1)相关知识总结
下丘脑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垂体
肾小管
集合管
2.水盐调节(2)调节过程①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图解)
升高
渴感
2.水盐调节(2)调节过程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右图解)
升高
抗利尿
肾小管、集合管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2)冬泳时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3)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4)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增加的原因是散热过程较快( )(5)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
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诊断与思考
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
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增加散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会使渗透压升高
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都较快
√
×
√
×
不论是炎热环境下还是寒冷环境下,体温都是维持相对恒定的,即产热量=散热量
×
2.下图表示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2)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与激素c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什么?
提示 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提示 肾上腺素。
2.下图表示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3)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无论是体温调节还是水盐调节,都是在什么调节机制下进行的?体温或水盐调节的能力是不是无限的?
提示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提示 都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进行的;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题组一 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
感受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毛细血管舒张会增加散热
1.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寒冷环境中,通过下丘脑等神经结构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加,以增加产热过程
骨骼肌产热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过程
解题探究
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激素①分泌增加促进③的含量增加,从而使②的含量增加
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
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和抑制
图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并且图中激素参与体温的调节,因此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图中①~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3.右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O~t1时段,t3~t4时段的体温低于O~t1时段
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
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O~t1时段,但t3~t4时段的体温等于O~t1时段
D
4.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题组二 水盐平衡调节的图表及曲线分析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D
5.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饲料、温度等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等量控制,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A.向各组提供的饲料、温度等条件相同
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
5.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
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故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肾上腺,排除自身肾上腺产生的盐皮质激素的影响,对照组1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
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
1、2组自变量为肾上腺的有无,因变量为尿量变化
5.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
D
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
5.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
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应该是4、5组摘除肾上腺,都加生理盐水,一组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不加
6.如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l L清水或静脉注射1 L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饮用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B.30~90 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饮用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尿流量增大,后来随着水分的排出,血浆渗透压慢慢升高,尿流量减少,所以曲线a表示饮用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若饮用清水,则30~90 min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若注射生理盐水,则30~90 min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无明显改变
B
6.如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l L清水或静脉注射1 L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C.曲线c代表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D.如果曲线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盐水的浓度为0.9%
饮用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尿流量增大,后来随着水分的排出,血浆渗透压慢慢升高,尿流量减少,所以曲线c表示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及尿流量变化不明显,所以曲线b可以代表静脉注射0.9%的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1.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归纳提升
2.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网络构建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三种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含有更多的蛋白质。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都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6.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要语强记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
2
3
4
5
1.(2015·全国Ⅰ,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静脉滴注的生理盐水中的水和无机盐离子可以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因此滴注生理盐水中的Na+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
A
2.(2014·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
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
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
D
1
2
3
4
5
3.(2014·福建,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而汗液蒸发会带走部分热量,从而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这说明失水的量相对较多,导致血浆浓度升高,故血浆渗透压升高
1
2
3
4
5
1
2
3
4
5
3.(2014·福建,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要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当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增强
C
排汗的过程中,汗液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说明汗液中的Na+和Cl-在浓度小于血浆中的情况下仍可以由汗液向血浆运输,可以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ATP供能)和载体蛋白
4.(2010·上海,12)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从图中看出,60~80 min体温迅速升高,80~100 min体温又降回到正常状态。发热使体温升高,寒颤使产热增加,也使体温升高
D
提高环境温度,体温并不会明显升高
出汗减少并不会使体温下降
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可使体温升高,出汗增加会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
1
2
3
4
5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5.(2015·江苏,2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甲状腺和肾上腺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1
2
3
4
5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上
1
2
3
4
5
5.(2015·江苏,2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Ⅰ型糖尿病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由抗体和效应T 细胞发挥作用引起,应属于遗传性自身免疫病,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1
2
3
4
5
5.(2015·江苏,2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练出高分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液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可发生物质交换,氧气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
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A
2.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
D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
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
CO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
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
3.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C
3.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①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位于组织液中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4.糖原沉积病(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沉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不需要ATP供能
据图分析,葡萄糖需要先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才能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被呼吸作用利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ATP
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从而抑制糖原的合成,并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糖原沉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的肝糖原不能水解的低血糖,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D
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4.糖原沉积病(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沉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血糖浓度高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5.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随着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
随着曲线b胰高血糖素浓度的上升,由于同时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故血糖浓度保持稳定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C
5.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 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
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 h内,血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逐渐恢复稳定,胰岛素的分泌先升高后逐渐减少,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不能用曲线b表示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冬天,一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男子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状态B.该男子体内热量主要来自④⑤的产热C.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D.⑦⑧的活动增强,会引起③④⑤⑥的活动相应增强
由于该男子一直处于较低温度下,所以其体温调节中枢一直接受来自①的兴奋,故一直处于较兴奋状态
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和骨骼肌
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控制皮肤血管及骨骼肌,故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体细胞代谢,但是并不能支配汗腺的分泌及皮肤血管的收缩(二者受神经支配)
D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7.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下列有关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预期,错误的是( )A.实验大鼠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兴奋,产生冷觉B.实验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实验大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D.实验大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
低温下,实验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低温下,大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增加产热
A
大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以促进产热
实验大鼠大脑皮层体温感觉中枢兴奋,产生冷觉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8.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A
长期不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加强,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9.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增加
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冷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在寒冷环境中,排汗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减少
A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0.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素②不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
D
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
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1.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
淋巴、血浆
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管和血管中,其内环境是淋巴、血浆
①、③
淋巴循环为单向的,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_。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细胞内液
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1.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过程b由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过程b为糖原分解的过程,由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进;当细胞中产生过量乳酸时,可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
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1.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细胞C最可能是____细胞,胰岛素可促进_____过程(用字母表示)。
肝
细胞C内可进行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故最可能是肝细胞,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a、c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1.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_(填字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__________(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_____________。(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
A、B、C
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寒冷时参与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图中所示的是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寒冷时血液中三种激素均有所增加
促进、抑制
A促进垂体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B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活动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2.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_________,此外,机体也会通过立毛肌收缩和____________,使产热量增加。
几乎全身各细胞(包括垂体、下丘脑)
骨骼肌战栗
呼吸作用
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其靶细胞应是几乎全身各细胞(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垂体(反馈调节)、下丘脑(反馈调节)
图中酶激活的代谢是呼吸作用。
结合图1分析,增加产热的方式还有骨骼肌战栗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
12.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蛋白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写出两个即可)
图2中a是糖蛋白。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3.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共有两个调节过程,但由于“2→3”的调节过程没有神经系统参与,因此,神经系统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甲→4(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5(传出神经)→丙(效应器)”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3.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丙分泌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
胰岛B细胞
由图可知,C的分泌是由血糖浓度升高引起的,所以,丙代表胰岛B细胞,C代表胰岛素,同理,D代表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
降低
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葡萄糖
拮抗
通过题图分析可知,C代表胰岛素,D代表胰高血糖素,二者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3.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抗体1
自身
该糖尿病是由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组织细胞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6
13.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病。
免疫
由图可知,抗体1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使其无法接受葡萄糖的刺激,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由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低血糖的目的
本课结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文件包含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pptx、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第22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第22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