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体会《望庐山瀑布》诗句描写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教学对象、重难点1、微课对象:2年级2、微课目标:(1)体会本诗的诗句描写意境(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过程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莫老师,相信你们都读过了诗人李白所写的诗——《望庐山瀑布》了吧,但你们是否知道,那李白先生写的这首诗为什么这么有名?同时,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莫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走进这首诗里,去体会体会吧! 2.讲解诗意、想象画面 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3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