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语文八上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课后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梦回繁华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跋( ) 擅长( ) 田畴( ) 岔道( ) 酒肆( )
舳舻( )沉檀( )遒劲( )漕运(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拓展(tuò) 题跋(bá) 春寒料峭(qià)
B.擅长(shàn)漕运(cá)竹篙(gā)摩肩接踵(zhǒng)
C.檀(tán)田畴(chóu)冗长(chén)络绎不绝(yì)
D.岔道(chà)遒劲(qiú)城郭(guō)应有尽有(yīng)
3.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线,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蔬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D.全图内容庞大,却烦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已是3月份,太行山深处依旧春寒料峭,夜里尤其寒冷难耐。
B.经过长途跋涉,这一队徒步旅行者终于到达山顶。
C.雪后早晨的街心公园,几个老人一起慢悠悠地散步,摩肩接踵,惬意安详。
D.东湖的元宵节灯会热闹极了,游人络绎不绝。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D.画中的“孙羊店”“脚店” 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 “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 等,无有不符。
6.请你重新排列下面打乱了顺序的句子,将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③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④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⑤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7.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上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答:
8.类文阅读。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偷偷地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根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 《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答:
(2)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3)第⑥段写《清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答:
答案
参考答案
1.bá shàn chóu chà sì zhú lú tán jìng cá
2.C “冗”应读“rǒng”。
3.B A.“线”应为“限”;C.“蔬”应为“疏”;D.“烦”应为“繁”。
4.C “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该句语境是表示人很少,用这个成语不恰当。
5.A B项中,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称道”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D项中,应删去顿号。
6.④③①②⑤
7.(1)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示例:(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示例: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8.(1)【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通读全文,对每段的说明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文段中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它往往是说明的一方面内容。第①段介绍说明了“题跋”的定义;第②~④段说明了“题跋”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即其发展历史;由第⑤段的尾句可知,其说明了“题跋”的艺术价值;由第⑥段的首句可知,其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综上,可以分条目总结得到答案。
答案: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解答此题,通常分四步走。首先解词,“目前”是“当前、现在”的意思,是对“所知”进行时间限制;然后解句,即联系文本阐释语句,说明了顾恺之是当前所知的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接着分析删去后对原句有什么影响,顾恺之一定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太绝对了;最后总结本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答案:不能,“目前所知”是“目前资料显示”的意思。原句表示目前历史资料显示,顾恺之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但并不表明他一定就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签名的人,如果删去,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第⑥段中“比如”标明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然后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用。第⑥段首句即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画作的创作线索。列举事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举例子,举了《清明上河图》题跋揭示作者部分缺失的例子,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创作线索。进一步说明了题跋是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下文提出要好好对待题跋做铺垫,增加文章趣味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梦回繁华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攻关,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古诗文训练·核心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读写写,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