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三单元七.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1418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三单元七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品读关键词语、续写、小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平凡、失意、普通的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凡、失意、普通的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
教学过程:
导入
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更使人想不到的,这竟然是一个酒鬼创造的奇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事情的原委,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题。
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生思考回答。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学生思考回答:是贝尔曼。
3、作者在小说中是如何描写贝尔曼的,请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学生寻找相关段落并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通过肖像描写以及叙述表现贝尔曼脾气暴躁、酗酒成性、生活失意的特点;
作者又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他很关心琼珊。“咆哮”中有温情,“嚷”声中包含的关切,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这样“讽刺地咆哮”、“嚷”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是一种关心,是怕琼珊真的会死去。贝尔曼虽然失意,但仍然关心别人的生命。
抓住“嚷”、“咆哮”等词语启发学生理解。
4、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贝尔曼为挽救琼珊的生命做了什么——他的杰作。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的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小说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现在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贝尔曼顶着风雨画常春藤叶的过程写出来(注:要有行动、心理等描写,100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
学生动笔写。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短文,其他学生点评。
明确:贝尔曼听说琼珊得病并且厌世时,已经决定要用行动挽救她的生命,但又不能让她们知道,于是趁着黑夜,冒雨爬高画出了最后一片长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生命,而贝尔曼却因此着凉生病去世。
这是贝尔曼一生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幅杰作,也是唯一的一幅杰作。这片叶子给予琼珊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的小人物之间的无私关爱和真情帮助,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5、在进行了上述分析后,请学生概述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贝尔曼是一个脾气暴躁、生活失意、酗酒成性的平庸的画家,但平凡的甚至有点令人讨厌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是一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平凡、失意、普通的小人物。作者借此歌颂了这些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赞扬了人性美。
6、小说标题原来翻译成“最后一片叶子”,现在课文标题加上“常春藤”三个字,请想想,“常春藤”三个字,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生命之树常春(以贝尔曼的生命换来的琼珊的生命会焕发青春的活力。)
人性光辉长存(贝尔曼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永不磨灭。)
三、作业:请同学课后读一读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作品,体会他于不动声色甚至调侃讽刺的语言背后寄予这些小人物的赞美与同情,并写400字左右的文章。
附板书:
暴躁 失意 丑陋
贝尔曼 温情 善良 可爱 }人性美
献身 崇高 可敬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学习探究过程,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文本研习)陨落与升华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文本研习)陨落与升华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共3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