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课文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由朗诵体悟情感,感受诗歌,艺术技巧,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读文本: 读准字音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满载( ) 斑 斓( ) 笙 箫( )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满载( zài) 斑 斓( ) 笙 箫( )
1.诵读 、背诵诗歌。2.鉴赏诗歌中蕴含的美。
再读文本: 找出韵脚 读出节奏
合作探究细读品味: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或几节和大家分享。 写了什么景(物)? 有什么特点? 用了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 能给这幅画面取个名字吗?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胡适《追悼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他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地诗文中。为此,1922年回国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写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在归国的海轮上,创作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等。 1916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讲。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学任教。 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与闻一多负责编辑。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代表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金柳”改成“柳树”或者是“杨树”,如何?1.与“夕阳”相映,给柳树披上金似的。2.金色是最富贵的颜色。3.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4.柳的意象:离别。(1)折柳送别。(2)“柳”的谐音“留”。(3)西安灞桥,是古代的送别之地。伤心不过灞桥柳。
思考:为什么徐志摩甘愿做一条水草?1.“软泥”写出了泥的细腻与光滑。2.“油油的”凸显水草的可爱与亲切。3. “招摇”拟人的手法,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是虚张声势、引人注意,招惹得作者心甘情愿地做一条康河的“水草”。小结:这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净、自由自在。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暗喻。用笙箫来比喻悄悄。写出诗人的心境。“笙箫”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箫声是低沉哀怨的。而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暗喻。1.概念: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2.典型形式:甲是乙。
文中运用了暗喻手法的还有哪几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固执地寻找着 “彩虹似的梦”,希望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为什么又不能放歌呢? ——自己心中的“康桥理想”已经幻灭,物是人非,无限的惆怅。1927年,梦想破灭,与小曼不合。 ——马上就要再次离开康桥,离别时的不舍压得诗人无法放声高歌。最后只能够“悄悄”地离去,微妙的苦闷尽在不言中。
此时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5、6两节在朗读时该如何处理?
5节感情激扬,用升调;6节趋向低落,用降调。
小结——思考:第二部分中,除了“金柳”,还有哪些 “意象” ? 这些 “意象”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青荇” 、“星辉” 、“笙箫”——描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如何理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象征手法。 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并不带走。不仅与母校告别,而且与康桥文化告别。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思考:诗人先写“轻轻的我走了”,后写“悄悄的我走了”试分析“轻轻”“悄悄”的妙用?“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由于诗人对康桥世界的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愿其完整受到人为损伤,不愿其纯洁受到半点污染,不愿破坏这种心境和氛围,故用轻轻和悄悄。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意在告白“康桥理想”的破灭,隐喻诗人游历英国而一无所获,折射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再别康桥》包含诗人的惆怅和眷恋难舍之情,也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画面美。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每一节都是一幅画。 流动美。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对比阅读:说出本诗和下面诗句的不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多情自古伤离别。 ”或悲壮有加,或感伤无限,或依依不舍,或同病相怜,或执手叮咛,或牵衣顿足……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离别的对象与众不同: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伤别离”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婉约之感。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 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9 再别康桥示范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家世身世,求学历程,回国生活,情才与奇才,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写作背景,描幽静宁谧之景,状依恋不舍之情,建筑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往事悠悠9 再别康桥教学演示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康桥,剑桥大学,康桥情结,走近志摩,新月诗派,林徽音,陆小曼,三种怀念三种悲伤,字词读音,鉴赏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往事悠悠9 再别康桥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剑桥大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