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学第2章 酸与碱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章 酸与碱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选题(总分 70 分,共 10 题)
1. (7分) 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 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B. 稀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C.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
D. 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
2. (7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NaCO3
B. 硫酸铁:FeSO4
C. 氯化铝:AlCl2
D. 硝酸铜:Cu(NO3)2
3. (7分) 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KNO3、NaOH、HCl
B. Ca(OH)2、HCl、NaCl
C. H2SO4、Na2CO3、Ba(OH)2
D. HNO3、KOH、CuSO4
4. (7分) 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5. (7分)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为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6. (7分)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①一定量的水,通过电解水的装置电解
B. ②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正好完全反应
C. ③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 ④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
7. (7分)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8. (7分)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红色
C. 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9. (7分) “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0. (7分) 下列测定Na 2CO 3和NaOH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中,不严密的是 ( )
A. 取a克混合物溶于水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蒸发结晶,得b克固体
B.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通入碱石灰中,碱石灰增重b克
D. 取a克混合物溶于水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问答题(总分 30 分,共 2 题)
1. (15分)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2. (15分)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探究一: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剩余固体成分为:A、全部是碳酸钙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震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
【实验结论】 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成分与
【猜想与假设】中的______(填“A”或“B”或“C”)相符.
探究二:剩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剩余固体的样品11克,利用图一装置进行试验测定。 数据记录如下: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下列情况中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反应容器中有CO 2残留 B.HCl气体和水蒸气随CO 2气体排出 C.滴入的稀盐酸排出的气体 D.空气中的CO 2等气体与反应后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另取剩余固体试样,按图二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②加入的水要足量,其目的是使不溶物的质量与试样的质量的比值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若测定的结果偏大则可能原因是:_____(写出一点)
酸与碱(答案)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2 题
单选题(总分 70 分,共 10 题)
1. (7分) 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 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B. 稀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C.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
D. 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
【答案】A
2. (7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NaCO3
B. 硫酸铁:FeSO4
C. 氯化铝:AlCl2
D. 硝酸铜:Cu(NO3)2
【答案】D
3. (7分) 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KNO3、NaOH、HCl
B. Ca(OH)2、HCl、NaCl
C. H2SO4、Na2CO3、Ba(OH)2
D. HNO3、KOH、CuSO4
【答案】D
4. (7分) 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C
5. (7分)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为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D
6. (7分)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①一定量的水,通过电解水的装置电解
B. ②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正好完全反应
C. ③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 ④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
【答案】D
7. (7分)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答案】C
8. (7分) 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红色
C. 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答案】B
9. (7分) “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答案】A
10. (7分) 下列测定Na 2CO 3和NaOH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中,不严密的是 ( )
A. 取a克混合物溶于水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蒸发结晶,得b克固体
B.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通入碱石灰中,碱石灰增重b克
D. 取a克混合物溶于水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答案】C
问答题(总分 30 分,共 2 题)
1. (15分)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2. (15分)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探究一: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剩余固体成分为:A、全部是碳酸钙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震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
【实验结论】 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成分与
【猜想与假设】中的______(填“A”或“B”或“C”)相符.
探究二:剩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剩余固体的样品11克,利用图一装置进行试验测定。 数据记录如下: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下列情况中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反应容器中有CO 2残留 B.HCl气体和水蒸气随CO 2气体排出 C.滴入的稀盐酸排出的气体 D.空气中的CO 2等气体与反应后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另取剩余固体试样,按图二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②加入的水要足量,其目的是使不溶物的质量与试样的质量的比值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若测定的结果偏大则可能原因是:_____(写出一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金属与盐1 金属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酸与碱 单元测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g = 10N/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酸与碱 质量评估试卷(含答案),共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