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人教版无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人教版无答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人教版无答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人教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人教版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人教版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呢?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人口流动很小,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来是从示从豊。示是指一种仪式,豊是一种祭器。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不确,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
    (1)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且法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B.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也是礼治的社会。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有社会的成规在。
    D.乡土社会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因为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问题这一个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B.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通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议论。
    C.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
    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也是行为规范,不同于法的是维持礼的规范的力量在传统。
    B.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人治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秩序都要靠人来执行,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
    C.乡土社会可以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无法无天”的社会,因为礼的规范而有秩序。
    D.因为缺乏变化,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变化很快,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方汉奇:冷门做出热学问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常常被人们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他却说,如果将中国新闻史比作一条浩瀚的长河,我只不过是一个在这条长河之中溯流探源、艰辛跋涉的旅人。
    1946年,方汉奇考上了校址设在南京、苏州两地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夙愿既偿,他全身心投入了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学习之余,他继续搜集报纸,上大二时,他把苦心搜集的1500余种报纸拿出来办了个报纸展览。伴随着集报活动的开展,方汉奇在报史研究方面的才华也逐渐展露,引起了系主任马荫良先生的注意。
    1950年,方汉奇大学毕业,已调任上海新闻图书馆馆长的马荫良慧眼识珠,邀请方汉奇到该馆担任研究馆员,负责《申报》史的整理工作。方汉奇感于师恩,应邀而往,从此他就一头扎进了《申报》的故纸堆,从1872年的创刊号一直看到《申报》停刊,一干就是三年。“我那时住在图书馆,白天晚上都与这些旧报为伴。新闻是历史的记录,通过这些报纸我好像把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经历了一遍,心里非常有底,对我后来从事中国新闻史的教学、研究,一辈子受用。”“真没想到,我的记者梦没做成,最后搞上了新闻史,坐了一辈子的‘冷板凳’。”
    1953年8月,应北大中文系副主任罗列之邀,方汉奇来到未名湖畔,在北大中文系主讲新闻史。当时的新闻史研究在我国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领地,全国从事新闻史教学的只有复旦大学的曹亨闻先生和方汉奇两人。“那个时候连一本通用教材都没有,涉及现当代部分的内容更是一片空白。往往是下个礼拜要讲的课,这个礼拜还没有备出来,没米下锅啊,要找米!没办法啊,只好到图书馆、档案馆去查,连暑假也不闲着。就这么紧张。”方汉奇一边讲课,一边扎进图书馆、资料室,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精心选择资料,为新闻史的研究奠定了一块块基石。寒暑易节,燕园中风光无限,但一心治学的他连午休时间都抽不出来,哪里有心思野游骋怀。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他上衣两肘总被磨得由光而破,由破到烂,他倒好,干脆准备了无数套袖备用。经过五年的积累,讲课步入正轨。1958年,方汉奇随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方汉奇不仅丝毫没有想过放弃,反而自得其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他说:“我不怕坐冷板凳。一个人甘于坐冷板凳,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才能安下心来做学问。不怕慢,就怕站。这些年来,应该说,我没闲着。”1983年1月,他发表论文《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振聋发聩地提出:“中国报纸始于唐代”;“《进奏院状》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报纸和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这一论断不仅澄清了中国报纸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样一个命题,而且订正了戈公振率先提出的汉朝起源说。否定别人也许不难,否定权威则太不容易。关于这一点,方汉奇有自己的原则,他说:“做学问要有胡适‘于不疑处有疑’的独立思考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从事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对新闻史中的人物也好,报刊也好,事件也好,在叙述和评价时,都应该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做到一切都有根据,做到‘言必有征,无征不信’。”
    “我有一句座右铭‘人之彦圣,若已有之’,就是说别人学术上有了成就,就如同自己拥有一样,对年轻人要多扶持,对同辈人要多借鉴,不要得红眼病,不要嫉妒人家,应该有这样的襟怀。我希望年轻人能超过自己,超过自己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正是基于方汉奇的薪火相传,半个世纪以来,方汉奇的学生中新闻名家辈出,其中不仅有范敬宜、郭超人、陈锡添等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杰出代表,更有一大批走上教学岗位的优秀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们已成为共和国新闻事业的脊梁。
    (摘编自吴晓晶《方汉奇:冷门做出热学问》)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方汉奇在报史研究方面显现出的才华,让马荫良认识到方汉奇日后定会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物。
    B.方汉奇对新闻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开始陆续搜集报纸,进而开始了新闻史的研究工作。
    C.方汉奇乐于提携后辈,他的学生大都已经成为当代的新闻名家和优秀的新闻教育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
    D.“不怕慢,就怕站”,方汉奇始终认为做学问应当潜心笃志,不能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专注之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方汉奇长达三年的《申报》史研究,为他后来从事中国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文中大量引用方汉奇的话,既利于突出其形象,也可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客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C.方汉奇长期从事新闻史教学工作,目前已成为人大新闻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因此被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
    D.方汉奇的无数套袖,体现出了他勤于治学的精神,他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E.方汉奇经过仔细的研究论证,提出唐朝的《进奏院状》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的观点。

    (3)文章题目为“冷门做出热学问”,请结合原文概括并分析方汉奇怎么能于“冷门”中做出“热学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发现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作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B.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C.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2)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16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________
    (选自明朝方孝孺《深虑论》,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B.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C.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D.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2)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明他对贤才的渴慕,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官场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于景,不仅描写了壮阔、萧索的秋景,而且也传达出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5)《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的 是春秋战国以来 两千余年的士大夫。作为现代社会和全新世界背景的产物,知识分子在时代意识、知识结构、角色认同等方面都与旧式士大夫 ,特别是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基本摆脱了君统和道统的双重负担,不再以“忠君事亲”、“代圣贤立言”为行事作文准则,其生活路径也大体走出了“学优登仕”故辙。然而,知识分子虽脱下了士大夫的长袍,但在精神上却 着士大夫的某些传统特质。秦汉以降,中国的社会阶层序列一直是“士农工商”,与商人陪于末座相反,士人历来居四民之首,不仅他们自视国家栋梁,也被社会认作人中精英。( )。总之,无论是士人的自命,还是社会的期盼,士人都扮演着“精神导师”与“官僚后备队”的双重角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身延续大相径庭承继B.前生延续相去甚远承继
    C.前生绵延相去甚远承袭D.前身绵延大相径庭承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代选举制,尤其是隋唐以下的科举制将士人的治世追求变为活生生的制度性现实,也将士人与君权牢牢地维系在一起。
    B.汉代选举制,尤其是隋唐以下的科举制将士人与君权牢牢地维系在一起,也将士人的治世追求变为活生生的制度性现实。
    C.士人与君权被汉代选举制,尤其是隋唐以下的科举制牢牢地维系在一起,也将士人的治世追求变为活生生的制度性现实。
    D.士人的治世追求被汉代选举制,尤其是隋唐以下的科举制变为活生生的制度性现实,也将士人与君权牢牢地维系在一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社会把他们认作人中精英,他们也自视国家栋梁。
    B.不仅他们自视国家栋梁,社会也认作人中精英。
    C.社会不仅把他们认作人中精英,也把他们视为国家栋梁。
    D.他们不仅自视国家栋梁,也被社会认作人中精英。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低血糖发生时,应该给患者补充一些糖分,巧克力、饼干、奶糖是最佳选择吗?巧克力中脂材含量高,吸收速度慢,所以,①________。饼干作为淀粉类多糖食物,消化吸收更慢。奶糖除了含糖之外,还加入了奶制品和胶质物品,消化吸收会慢一些,也不推荐,那么,②________?我们知道,当身体内严重缺“糖”时,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血糖快速地升到正常值。大脑唯一的能量供给来源是葡萄糖,血糖过低,大脑容易功能受损。所以,发生低血糖时,③________,如葡糖粉、砂糖水、方糖、糖果、采汁等小分子糖类。

    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传因归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4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小根阅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16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验极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水因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诗于比较氨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综三读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表验他体
    语于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表验他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写作(6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人教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人教版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与运用,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北京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