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1132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分层作业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1132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分层作业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1132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课一练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整个非洲之角,人们正在挨饿。冲突、粮食价格昂贵以及旱灾等灾祸,造成1 100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中。几个月来,联合国一直发出警告。我们原先不想用‘饥荒’这个词,但是,我们已承认这个急转直下的现实。索马里部分地区的确存在饥荒,而且正在蔓延。”这是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洛杉矶时报》撰写的《索马里饥荒》的第一段文字。索马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3题。
1.索马里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C.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D.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索马里目前的开发方式主要是( )
A.粗放型 B.集约型
C.高效益的综合型 D.精细型
3.下列地理事象中,符合索马里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1.A 2.A 3.A [第1、2题,“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关键信息,说明农业产值比重最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故索马里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开发方式为粗放型。第3题,选项B、C属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索马里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4~6题。
4.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5.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a时期城镇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6.能分别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排序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4.A 5.D 6.C [第4题,a时期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约为55%、20%、25%,以第一产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约为20%、55%、25%,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c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约为15%、30%、55%,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故排序为abc。第5题,a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低,A项错误;b时期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环境质量往往较差,B项错误;c时期第三产业比重高,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错误;b-c时期工业比重下降,可能出现产业外迁现象,D项正确。第6题,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增大,故排序为cba。]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三家合资企业。据此回答7~8题。
7.“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有( )
①地区生产总值 ②国内生产总值 ③人均国民收入 ④教育程度 ⑤三次产业构成 ⑥预期寿命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属于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的有( )
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②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③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④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B 8.D [第7题,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第8题,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省区中甲湖泊附近地区的农民常会大面积种植油菜,但该地种植的油菜相对于我国油菜的主产区来说,开花时间较晚,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C.降水较少 D.土壤贫瘠
10.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柑橘、荔枝等为主的果林业
B.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业
C.饲养猪、鸡、鸭为主的畜牧业
D.放养羊、马、牛为主的畜牧业
9.B 10.D [由图示信息可判断,该省是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寒区,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使得每年油菜开花时间较晚。该省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牧区畜牧业。]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吉林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扬长补短,产业结构从汽车、石化“二人转”升级为群星辉映的产业“大舞台”,努力使经济尽快走上协调增长的轨道。
材料二 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
项目 | 所占 比重(%) | 贡献 率(%) | 2009年增加 值比重(%) |
第一产业 | 13.6 | 2.7 | 2.8 |
第二产业 | 48.5 | 59.4 | 16.7 |
第三产业 | 37.9 | 37.9 | 12.7 |
材料三 2004~2009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1)过去的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是汽车、石化唱“二人转”。试分析其汽车、石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并说明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结合材料一、二,描述吉林省的产业结构特征。
(3)判断吉林省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并描述该阶段的发展特征。
[解析] 吉林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依据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汽车、石化等重工业,但这种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优化,从图表中的数字信息可以看出,吉林省的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加速工业化阶段。
[答案] (1)吉林省能源资源丰富,靠近钢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技术条件较好,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石化产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会使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内资源短缺现象逐步显现,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破坏、人地关系变得不协调。
(2)如今的吉林省产业结构特征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小的是第一产业,总体上产业结构趋于复杂。
(3)吉林省目前正处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其特点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趋势;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大加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中心城市率先发展,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易错题)沿海和陆地内部发展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因为( )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
C.海运差异 D.矿产差异
13.(易错题)在人类活动各个阶段主要集中分布区正确的是( )
A.采集和狩猎文明分布于沿海地带
B.工业文明都分布于内陆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C.农业文明分布于肥沃的平原
D.现代文明分布于山麓和丘陵地带
12.C 13.C [不能从图中获取正确信息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2题,气候和地形的差异主要影响农业,且内陆地区也有很大范围的平坦区域,A、B项错误;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尽相同,D项错误;沿海与陆地内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海运差异,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速度快,C项正确。第13题,读图中各活动中心分布特点可知,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的区域是以水源、食物和安全性为主,A项错误;在工业社会阶段,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对工业的发展更为重要,B项错误;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选择农业区位条件较优越的区域,以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为主,C项正确;现代文明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平原区域,地理位置优越,D项错误。]
阅读深圳、广州、北京三个城市的有关经济指标数据表,回答14~15题。
城市 |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 三次产业相比上一年的变化(+为增长,-为下降) | 三次产业比重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深圳 | 9 510.91 | -14.3% | +14.1% | +9.9% | 0.1∶47.5∶52.4 |
广州 | 10 604.48 | +3.2% | +13.0% | +13.2% | 0.4∶38.4∶61.2 |
北京 | 13 777.9 | -1.6% | +13.6% | +9.1% | 0.9∶24.1∶75 |
14.三个城市处于区域发展的 (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15.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今后发展需要( )
①与香港、广州一起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增强竞争力
②加强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问题
③继续引进外资,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格局
④加快新能源开发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C 15.D [第14题,三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最大,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所以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15题,珠江三角洲作为一个区域,应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避免“遍地开花”、各个城市的功能趋同的局面,因此应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群;深圳地处降水丰富的地区,并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常规能源缺乏,加上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应加快新能源开发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在此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甲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乙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甲
图乙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工业城市发展的条件首先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如从资源、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其次结合图中所给信息如煤铁资源、河流、众多城市分布等具体考虑五大湖区工业城市发展的条件。 第(2)题,首先从图乙中判读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为20世纪初期,结合材料一可知该时期主导产业为汽车工业,原因可从当地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分析。第(3)题,该题一方面要从材料一中得出“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房地产市场崩溃”等信息,另一方面还要从当地工业的特点及目前新兴产业的发展考虑。第(4)题,从材料可知底特律属于传统工业城市,因此本题可从传统工业的整治角度分析对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 新兴的市场需求 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即可)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任答三点即可)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级阶梯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测试题,共8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