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八物理知识点和个人复习方案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教科八物理知识点和个人复习方案学案,共6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第二章 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第四章 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五章 透镜及其作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原理);(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ρ=M/V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 力】
45.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第八章 运动和力】
5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1.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在同一条直线上。
52.平衡状态:(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
5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第九章 压强】
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
55.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56.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7.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58.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6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 浮力】
6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6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63.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64.求浮力的几种方法:(1) 称重法:F浮=G-F拉(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第11章 功和机械能】
65.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66.功的计算:W=FS
6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8.功率的计算:P=W/t =UI=FV( 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69.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70.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7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7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7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
7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钢丝钳、撬棒)(2)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3)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天平)
75.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
7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77.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生个人复习辅导方案
年级:初二 总课时:12次 学生姓名: 辅导科目: | |||||||
学生基本情况 | |||||||
学习态 度 | 兴趣: 目标: 主动性: 上进心: 其他: | ||||||
习 惯与 方 法 | 计划性: 课堂注意力集中: 课堂笔记习惯: 课前预习习惯: 课后复习习惯: 按时完成提交作业: | ||||||
学 习
风 格 | 知 觉 感 观 | 偏视觉 听觉 触觉 动觉 其他: | |||||
思 维 方 式 | 分析型 整体型 沉思型 冲动型 独立型 依赖型 其他: | ||||||
学科分析 | |||||||
学生知识结构掌握情况 | |||||||
序号 | 知识考点 | 学生掌握情况 | 备注 |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15 |
|
|
| ||||
16 |
|
|
| ||||
17 |
|
|
| ||||
18 |
|
|
| ||||
19 |
|
|
| ||||
20 |
|
|
| ||||
21 |
|
|
| ||||
22 |
|
|
| ||||
辅导计划表 | |||||||
1 | 机械运动 |
| |||||
2 | 力 |
| |||||
3 | 运动和力 |
| |||||
4 | 压强 |
| |||||
5 | 浮力 |
| |||||
6 | 功和机械能 |
| |||||
7 | 简单机械 |
| |||||
8 | 概念 |
| |||||
9 | 公示 |
| |||||
10 | 实验 |
| |||||
11 | 测试 |
| |||||
12 | 评讲小结 |
| |||||
|
|
| |||||
|
|
| |||||
预 期
目 标 | 兴趣,学习的基本方法。近一步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规范计算题解题步骤,通过实验巩固掌握好物理概念,能简单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自然现象。理解性记忆减轻学习负担,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能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 ||||||
学科老师建议 | |||||||
1、改变学生学习习惯,每天进行有效学习。 2、家校协助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学习环境。 3、家长关注孩子每天情绪和言行举止的细微变化,了解他的内心变化和真是想法,为她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4、学科均衡发展、督促按时完成作业。 5、每次要把上课中的错题课后进行温习巩固。吃透这些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结合自身确定目标,并努力奋斗、争取较大进步。 需长时间坚持,必须脚踏实地,有毅力的坚持下去。 复习是整个学习的关键,也是弥补的黄金时间,在上课时要积极配合老师教学,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提出来。
| |||||||
家长意见 | |||||||
|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专题复习知识点专练-20-期终复习学案,共16页。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专题复习知识点专练-20-期末知识点复习 学案,共29页。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3.3 力学案,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作图,力的测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