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课后复习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2. 以下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A. 关闭教室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在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3. 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 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 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 工人师傅在—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 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4.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A. B. C. D.
5.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 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用“ 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 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6.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 振幅B. 音调C. 响度D. 音色
7. 宋祖英和席琳 迪翁都是著名歌唱演员。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唱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来,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歌声有不同的
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音速
8. 如图所示,小亮先轻敲一下鼓,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变化的是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9. “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A. 回声B. 音色C. 响度D. 音调
10. 一位同学在听诗朗诵,下列声音不是噪声的是
A. 有人在周围大声吵闹B. 窗外高音喇叭发出的声音
C. 录音机里朗诵的声音D. 录音机里的“嚓、嚓”声
11. 在学校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止鸣笛标志,目的是为了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人耳处减弱
C.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 控制噪声无效
12.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约是 赫兹。人们把低于 赫兹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 赫兹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 大象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D. 次声波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
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集中精力时我们可以听到超声波
B. 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一定不会是噪声
C. 唱歌时的歌声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D. 长期在地铁列车上用耳机听音乐易导致听力下降
14. 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它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判断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传播速度
15. 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 调 ()的波形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三者都是乐音的波形B. 三者都是噪声的波形
C. 三者的频率相同D. 三者的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2分)
16. 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来判断蜜蜂是出巢采蜜还是釆蜜回巢。蜜蜂岀巢釆蜜时双翅毎秒振动 次,采蜜回巢时双翅每秒振动 次,则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频率是 赫,它比蜜蜂回巢时双翅振动的频率 (选填“高”或“低”)。
17. 频率超过 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 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赫兹。
18. 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为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图;响度最小的是 图;音调相同的是 两图;噪声的波形图是 图。
19. “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从声音的特征上来说,小芳的 比小红的好(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0. 雅西高速公路在靠近村庄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城市某些街道旁安装如图所示的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
21. 噪声是指由发声体 时所发出的声音。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 、 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22.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一般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一般不超过 分贝。
23.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A.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 。
B.彭丽媛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彭丽媛歌声的 好。
C.小女孩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的说话声 高。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8分)
24. 在操场上,当你和较远处的同学说话时,他往往听不清。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他听清楚你说的话?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B符合题意;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C不符合题意;
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D不符合题意。
2. B
3. D
4. D
【解析】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5. A
【解析】A、“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该选项符合题意;
B、防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超”检査身体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声纹锁主要是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不是依据音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B
7. A
8. B
9. C
10. C
【解析】有人在周围大声吵闹,对同学听诗朗诵造成了干扰,属于噪声,A不合题意;窗外高音喇叭发出的声音,对同学听诗朗诵造成了干扰,属于噪声,B不合题意;录音机里朗诵的声音,对同学来讲是需要听到的,不属于噪声,C符合题意;录音机里的“嚓、嚓”声,对同学听诗朗诵造成了干扰,属于噪声,D不合题意.
11. A
12. D
13. D
【解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集中精力时我们也听不到超声波,故A错误;
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虽然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成为噪声,故B错误;
唱歌时的歌声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长期在地铁列车上用耳机听音乐响度会增大,易导致听力下降,故D正确。
14. B
15. B
【解析】如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三者波形是规则的,故都是乐音的波形.只有选项B不正确.
第二部分
16. ;高
17. ;;
18. 丙;甲;甲、乙;丁
19. 音色
20. 传播过程中;声源处
21. 做无规律振动;休息;学习和工作
22. ;
23. 响度;振动;音色;音调
【解析】“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响度大;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锣声就消失了;“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是指声带好,是指振动物体的材料好,指的是音色好。“脆如银铃”,指的是声音比较高,指音调高。
第三部分
24. 方法一:走近该同学;方法二:增大说话声音的强度;方法三:将手放在嘴边作喇叭状。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2.3 透镜成像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2.3 透镜成像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